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乾坤(qián kūn):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州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讲解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帷幕,既蕴含着诗人多年来对洞庭湖的向往之情,也透露出如今终于登上岳阳楼的些许喜悦,同时又暗含着早年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紧扣上联的“水”字,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仿佛将吴楚两地分裂开来,而天地万物都好像日日夜夜在湖面上漂浮。“坼”“浮”二字用得极为精妙,有动态感,境界宏阔,极写水面的宽阔和水的力量,展现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气势,同时也暗示了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诗人自己的处境。诗人漂泊江湖,亲朋好友音信全无,自己又年老多病,唯有孤舟相伴,孤苦伶仃之感尽显,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当时吐蕃侵扰北方边境,战事不断,诗人想到国家的动荡不安,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只能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顿挫,体裁以古体、律诗见长,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