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
霰:雪珠。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照在江面上像霜一样洁白。
汀:沙滩。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像车轮,故称月轮。
穷已:穷尽。
望:一作“只”。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地名,在今湖南浏阳境内,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船。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
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
玉户:形容门的华美。
捣衣砧:捣衣用的石板。
月华:月光。
文:同“纹”,指水波。
闲潭:幽静的水潭。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讲解
内容与主旨: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诗中既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又蕴含着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热爱与探索之情。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歌将春江、花月等自然景色与游子思妇的情感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月光的徘徊仿佛是离人愁思的体现。
韵律优美: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读起来朗朗上口。
意境开阔:诗人从春江潮水、海上明月写起,展现了一幅广阔无垠的画面,又通过对江月、人生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
手法多样: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月照花林皆似霰”运用比喻,将月光下的花林比作雪珠,生动形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运用设问,引发了读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至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以新的艺术构思,开拓了新的意境,表达了新的情趣,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语文基础
- 高考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谏(jiàn)太宗十思疏》魏征
- 高考文言文《师说》韩愈
- 高考文言文《阿(ē)房宫赋》杜牧
- 高考文言文《六国论》苏洵
- 高考文言文《答司马谏(jiàn)议书》王安石
-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苏轼
-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
- 高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高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高考诗词《登快阁》黄庭坚
- 高考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 高考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 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 高考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