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雪:比喻浪花。

小乔初嫁了(liǎo):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 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讲解

这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是一首怀古抒情词。

上阕:上阕主要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气势磅礴,奠定了全词豪迈的基调。“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借“人道是”引出所咏的人物——周瑜和赤壁之战。“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战场赤壁的险要形势和雄奇壮丽景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则由景物过渡到人事,自然地引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下阕: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不写周瑜的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通过“小乔初嫁”这一细节,烘托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倜傥风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则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从容破敌的形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的坎坷不遇,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豁达之人,他从悲哀中超脱出来,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江上明月,体现了他超脱的胸怀。

作者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