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大山上之小山,这里指西湖周围的山。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指秋季。

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

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译文

东南地区形势重要,是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大家都争着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有桂子飘香,夏季有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讲解

创作背景:此词为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

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的繁华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同时也有对官员的祝愿之意。

艺术特色:词的上片从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等方面展现杭州的繁华富庶,下片则着重描写西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的游乐生活。全词运用了大量的铺陈手法,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杭州的盛景。此外,词中还运用了动静结合、互文等手法,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运用互文,写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使画面更加鲜活,富有感染力。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