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无衣》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著名战歌: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袍:长衣。

王:周王。

于:助词。

泽:通“襗”,贴身的内衣,即汗衣。

戟:古代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偕作:一同行动起来。

裳:下衣。

偕行:一起上战场。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讲解

内容主旨: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诗中以反问的语气开篇,强调了战士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团结一心的精神,他们不畏困难,愿意与战友同甘共苦,共同抗击敌人。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每一章仅更换几个字,却能层层递进地表达出战士们的情感和决心。同时,诗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如“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等,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准备战斗的情景,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历史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作者

《无衣》的作者佚名,《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衣》作为其中的一篇,是秦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创作出来的。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