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1.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
2. 幼稚盈室:孩子很多。幼稚,小孩。盈,满。
3.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生生,维持生活。资,凭借。术,办法。
4. 脱然有怀:有所思念,内心豁然。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
5. 靡途:没有门路。
6. 会有四方之事:恰逢有奉使外出的差事。会,恰逢。四方之事,指奉使外出的差事。
7. 诸侯以惠爱为德: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诸侯,指州郡长官。
8. 家叔以余贫苦: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
9. 遂见用于小邑:于是被任用为小城的官吏。见,被。
10. 风波未静:指战乱未平。风波,指战乱。
11. 心惮远役:心里害怕到远处任职。惮,害怕。远役,到远处任职。
12. 彭泽去家百里: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去,距离。
13. 眷然有归欤之情:留恋不舍,有回家的想法。眷然,留恋的样子。
14. 质性自然:本性任其自然。质性,本性。
15. 矫厉:造作勉强。
16. 违己交病:违反自己的意志,身心都感到痛苦。交,都。病,痛苦。
17. 尝从人事:曾经从事于仕宦生活。人事,指做官。
18. 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19. 怅然慷慨:惆怅感慨。
20. 一稔:公田收获一次。稔,庄稼成熟。
21. 敛裳宵逝: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22. 寻:不久。
23. 骏奔:急速奔走。
24. 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
25. 胡:为什么。
26. 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役使。
27. 奚:为什么。
28. 谏:劝止,挽回。
29. 追:补救。
30. 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
31. 轻飏:轻舟随风飘荡。
32. 征夫:行人。
33. 熹微:天色微明。
34. 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
35. 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36. 三径:庭院里的小路。
37. 眄:斜视。
38. 庭柯:庭院里的树木。
39. 寄傲:寄托傲世的情怀。
40.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41. 涉:涉足,走到。
42. 策:拄着。
43. 扶老:手杖。
44. 流憩:抬头。
46. 遐观:远望。
47. 岫:山峰。
48. 景:日光。
49. 翳翳:昏暗的样子。
50. 盘桓:徘徊。
51. 息交以绝游:停止交游活动。
52. 驾言:驾车出行。言,助词,无义。
53. 情话:知心话。
54. 春及:春天到了。
55. 畴:田地。
56. 巾车:有篷的小车。
57. 棹:划船。
58.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59. 善:羡慕。
60. 行休:行将结束。
61. 已矣乎:算了吧。
62. 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
63. 委心:随心。
64. 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65. 帝乡:仙境。
66. 怀良辰:趁着美好的时光。
67. 植杖:放下手杖。
68. 耘耔:除草培土。
69. 东皋:东边的高冈。
70. 舒啸:高声呼啸。
71. 乘化:顺随自然。化,自然。
72. 归尽:到死。
73. 乐夫天命:乐天安命。
译文
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家境贫苦,于是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任职,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不舍的归家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就辞去了官职。从秋八月到冬季,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这件事顺遂了心愿,就写了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而独自悲伤呢?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归田是正确的,以前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风轻飘飞舞吹起了我的衣袂。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僮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和菊花还依然存在。我带着幼儿们走进屋内,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我傲世的情怀,深知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鸟飞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手抚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再出外远行又有什么追求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来消除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缓缓地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日?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境也没有希望。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讲解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其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全文可分为序和正文两部分。序文简要叙述了作者因家贫而出仕、又因“质性自然”而弃官归田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文则通过描写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景,以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设想,进一步抒发了他对自由、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开篇即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强烈向往和归田的决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则体现了作者对过去出仕生活的反思和对归隐生活的正确认识,显示出他的觉醒和决绝。
文中对归途中和归家后的情景描写细腻生动,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通过对舟行、风吹、问路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等句,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归家场景,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等句,不仅景色描写优美,还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象征着他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和耿介之志。
整体而言,文章语言朴素自然,辞意畅达,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陶渊明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精神情操。
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官职较低且早逝。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期间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最终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辞官回家,此后再未出仕。他的思想融合了儒道两家,既有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又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安贫乐道。其作品包括诗、赋、文等,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去来兮辞》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高峰。
语文基础
- 中考诗词《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宋·辛弃疾
- 中考诗词《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 中考诗词《十五从军征》汉·两汉乐府
- 中考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 中考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 中考诗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 中考诗词《南安军》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别云间》明·夏完淳
- 中考诗词《中吕·朝天子》明·王磐
- 高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 高考文言文《劝学》《荀子》节选
- 高考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谏(jiàn)太宗十思疏》魏征
- 高考文言文《师说》韩愈
- 高考文言文《阿(ē)房宫赋》杜牧
- 高考文言文《六国论》苏洵
- 高考文言文《答司马谏(jiàn)议书》王安石
-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苏轼
-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
- 高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高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