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讲解
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了纲领性说明,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接着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人人得到社会关爱,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最后指出在大同社会中,阴谋诡计、盗窃作乱等现象不会发生,呈现出“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本文通过对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其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是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作者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语文基础
- 中考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 中考诗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 中考诗词《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宋·辛弃疾
- 中考诗词《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 中考诗词《十五从军征》汉·两汉乐府
- 中考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 中考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 中考诗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 中考诗词《南安军》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别云间》明·夏完淳
- 中考诗词《中吕·朝天子》明·王磐
- 高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 高考文言文《劝学》《荀子》节选
- 高考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谏(jiàn)太宗十思疏》魏征
- 高考文言文《师说》韩愈
- 高考文言文《阿(ē)房宫赋》杜牧
- 高考文言文《六国论》苏洵
- 高考文言文《答司马谏(jiàn)议书》王安石
-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苏轼
-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
- 高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高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