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
1. 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2.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3.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4.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5. 高秋:指弹奏时间,九月深秋。
6. 空山: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7. 江娥:一作“湘娥”,指娥皇、女英。
8.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9.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10.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11. 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12. 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
13. 二十三丝: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14. 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15.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16. 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
17. 神山:一作“坤山”。
18. 神妪:《搜神记》中好音乐、能弹箜篌的成夫人。
19. 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
20. 吴质:即吴刚。
21.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22.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讲解
诗歌结构:诗的开篇先写箜篌构造精良,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接着从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用云、湘娥、素女的反应来展现箜篌声的感染力。然后正面描写乐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后半部分则着重渲染乐声的效果,从长安十二门前的冷光被融,到打动紫皇,再到乐声传入天界,引发石破天惊、秋雨洒落,以及神山神妪、老鱼瘦蛟等的反应,将乐声的神奇美妙推向极致。
艺术特色:全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特的比喻,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等,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诗人还通过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将抽象的音乐形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
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李贺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和瑰丽的语言著称,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
语文基础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高考诗词《登快阁》黄庭坚
- 高考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 高考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 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 高考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高考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高考诗词《菩(pú)萨(sà)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 高考诗词《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 高考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kuí)
- 高考诗词《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fǔ)
- 高考诗词《氓(méng)》《诗经》
- 高考诗词《关雎(jū)》《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