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原文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燎:烧。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暑:潮湿的暑气。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风荷举: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举,擎起。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旅:客居。
楫:划船的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词中指杭州西湖。
译文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讲解
《苏幕遮·燎沉香》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开篇“燎沉香,消溽暑”,从嗅觉和触觉的角度,写出了词人通过焚烧沉香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鸟雀在拂晓时分,在屋檐下欢呼雀跃,仿佛在庆祝天气转晴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千古名句,王国维评价其“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初晴,阳光照射在荷叶上,荷叶清润圆正,在微风中一一挺立的姿态,生动地描绘出荷花的神韵。
下片:“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想到自己长久地客居汴京,远离故乡,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则通过想象,询问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自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梦中回到故乡,划着小船在荷花塘中穿行的情景,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词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引出对故乡的思念,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意境清新淡雅。
作者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语文基础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高考诗词《登快阁》黄庭坚
- 高考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 高考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 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 高考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高考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高考诗词《菩(pú)萨(sà)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 高考诗词《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 高考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kuí)
- 高考诗词《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fǔ)
- 高考诗词《氓(méng)》《诗经》
- 高考诗词《关雎(jū)》《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