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早岁:早年。
那:同“哪”。
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40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楼船,有楼的高大战船。瓜洲渡,长江渡口,在江苏扬州,与镇江隔江相对。
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48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历。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即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名世:名显于世。
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向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气坚定如山。仍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自己当年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讲解
整体主旨:这首诗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紧扣“愤”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南宋朝廷主降派的不满和对诸葛亮那样的忠臣贤相的敬仰与追慕。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以回忆领起,诗人早年心怀报国壮志,渴望恢复中原,豪气如山。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悲愤的基调。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承接首句“早岁”,回顾了当年亲临抗金前线的经历。“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对仗工整,意象典型,意境开阔,虽无直接的战斗场面描写,却道尽了羁旅之辛与壮志不达的悲愤。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运用典故,诗人以檀道济自比,却只能空自期许,如今鬓发已白,抗金壮志再次化为泡影,突出了无能为力的悲愤。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诸葛亮《出师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报国杀敌,但却无人赏识的无奈与悲愤。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语文基础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高考诗词《登快阁》黄庭坚
- 高考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高考诗词《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 高考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高考诗词《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
- 高考诗词《临安春雨初霁(jì)》陆游
- 高考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高考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高考诗词《菩(pú)萨(sà)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 高考诗词《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
- 高考诗词《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kuí)
- 高考诗词《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fǔ)
- 高考诗词《氓(méng)》《诗经》
- 高考诗词《关雎(jū)》《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