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fǔ)

原文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注释

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端正好:曲牌名,套数首牌,曲调庄重、肃穆。

黄花:指菊花。

霜林醉:形容经霜的树叶像醉酒一样颜色发红。

离人:处于离别中的人。

译文

天空碧蓝,大地上开满了菊花,西风凄紧而猛烈,北雁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得像醉酒人的脸一样红了?那都是离别的人的眼泪染成的啊!

讲解

写作背景:《西厢记》创作于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当时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科举制度长期废止,文人地位低下。王实甫的《西厢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渴望追求自由和美好爱情的思想诉求。“长亭送别”这一折,是《西厢记》中矛盾冲突的高潮之一,集中展现了崔莺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内容赏析:此曲可分为两层。前四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为第一层,描绘了一幅深秋郊外的萧瑟景象,从天空到地面,从秋风到飞雁,全方位地渲染出离别时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后两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为第二层,由写景转为抒情,通过设问和夸张的手法,将霜林变红归因于离人的眼泪,使情感达到高潮,直接抒发了崔莺莺内心极度的痛苦。

艺术特色:作者将崔莺莺的离别之情融入到深秋的自然景色之中,以景衬情,情由景生,使情与景完美融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运用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强烈。曲词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体现了王实甫“文采派”的创作风格。

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文辞优美,诗意盎然。其代表作《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除《西厢记》外,他还著有《丽春堂》《破窑记》等杂剧,但大多已散失。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