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姝:美好。
俟: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蹰:徘徊不定。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用以记事。一说与下文“荑”同义。
炜:光泽,光彩。
说怿:喜悦。说,同“悦”。
女:同“汝”,你。
牧:野外。
归荑:赠送茅草的嫩芽。归,通“馈”,赠送。荑,茅草的嫩芽。
洵:诚然,确实。
匪:同“非”。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讲解
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叙述,描写了他与恋人的一次约会情景。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直接赞美姑娘的美丽,并点明约会地点。“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男子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因找不到姑娘而焦急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再次赞美姑娘的美貌,并提到姑娘赠送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男子通过赞美彤管的光泽美丽,来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写姑娘从郊外采来荑草送给男子,男子认为荑草美好且珍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男子强调自己欣赏的不是荑草本身,而是因为它是姑娘赠送的,表达了对姑娘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男女之间的约会情景,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蕴含了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
《静女》的作者佚名,《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静女》是其中的一篇。
语文基础
- 中考诗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 中考诗词《南安军》宋·文天祥
- 中考诗词《别云间》明·夏完淳
- 中考诗词《中吕·朝天子》明·王磐
- 高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 高考文言文《劝学》《荀子》节选
- 高考文言文《屈原列传》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谏(jiàn)太宗十思疏》魏征
- 高考文言文《师说》韩愈
- 高考文言文《阿(ē)房宫赋》杜牧
- 高考文言文《六国论》苏洵
- 高考文言文《答司马谏(jiàn)议书》王安石
-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苏轼
-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
- 高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rǎn)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高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司马迁
- 高考文言文《过秦论》(上)贾谊
- 高考文言文《礼运》《礼记》
- 高考文言文《陈情表》李密
- 高考文言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 高考文言文《种树郭橐(tuó)驼传》柳宗元
- 高考文言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高考文言文《石钟山记》苏轼
- 高考文言文《登泰山记》姚鼐(nài)
- 高考诗词《静女》《诗经·邶(bèi)风》
- 高考诗词《无衣》《诗经·秦风》
- 高考诗词《离骚(sāo)》屈原
- 高考诗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高考诗词《短歌行》曹操
- 高考诗词《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 高考诗词《拟行路难》(其四)鲍(bào)照
- 高考诗词《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高考诗词《蜀(shǔ)道难》李白
- 高考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高考诗词《将(qiānɡ)进酒》李白
- 高考诗词《燕歌行》高适
- 高考诗词《蜀相》杜甫(fǔ)
- 高考诗词《客至》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高》杜甫(fǔ)
- 高考诗词《登岳阳楼》杜甫(fǔ)
- 高考诗词《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高考诗词《李凭箜(kōng)篌(hóu)引》李贺
- 高考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yún)
- 高考诗词《锦瑟》李商隐
- 高考诗词《虞(yú)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yù)
- 高考诗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高考诗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高考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高考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