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学与力学的核心

高中物理运动学与力学的核心是“描述运动”和“分析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前者以运动学公式为工具,后者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延伸出功和能、动量两大守恒体系。

一、运动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与过程

运动学不涉及力的作用,仅通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运动,核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分解。

1. 基本物理量(矢量,需注意方向)

位移(x):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单位为米(m)。

速度(v):描述运动快慢,分为瞬时速度(某时刻速度)和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单位为米每秒(m/s)。

加速度(a):描述速度变化快慢,是矢量,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²);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向时减速。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核心:加速度a恒定)

速度-时间公式:v = v₀ + at

位移-时间公式:x = v₀t + ½at²

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平均速度公式:\(\bar{v}\) = (v₀ + v)/2 = x/t

3. 特殊运动模型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₀=0,加速度a=g(重力加速度,取9.8m/s²或10m/s²,方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 公式:v = gt;h = ½gt²;v² = 2gh

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vₓ=v₀,x=v₀t),竖直方向自由落体(vᵧ=gt,y=½gt²)

合速度大小:v = \(\sqrt{v_x^2 + v_y^2}\);合位移大小:s = \(\sqrt{x^2 + y^2}\)

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不变,速度方向时刻沿切线,存在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改变速度方向)

向心加速度:aₙ = v²/r = ω²r = vω

周期(T)与频率(f):T = 1/f,v = 2πr/T,ω = 2π/T

二、力学:分析力的作用与运动的关系

力学核心是“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分为静力学(受力平衡)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延伸出功、能、动量等物理量。

1. 常见的力(按性质分类)

重力(G):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mg(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弹力(Fₙ):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或沿绳/弹簧轴线),大小需结合平衡或牛顿定律计算(弹簧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摩擦力(f):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方向与趋势相反,大小0 < f静 ≤ fₘₐₓ(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大小f滑=μFₙ(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万有引力(F引):任意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公式F引 = G\(\frac{Mm}{r^2}\)(G为万有引力常量,M、m为两物体质量,r为质心距离);地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mg = G\(\frac{Mm}{R^2}\)(R为地球半径)。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多个力等效为一个“合力(F合)”,两个共点力合成时,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计算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按实际效果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₁=mgsinθ和垂直斜面的分力G₂=mgcosθ)。

3. 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核心)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大小仅由质量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核心公式)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即F合 = ma(矢量式,加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注意: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 功和能(能量守恒是核心思想)

功(W):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公式W = Fxcosθ(F为作用力,x为位移,θ为F与x的夹角);单位为焦耳(J);θ<90°时做正功,θ>90°时做负功,θ=90°时不做功(如向心力不做功)。

功率(P):描述做功快慢,分为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平均功率P = W/t,瞬时功率P = Fvcosθ(v为瞬时速度);单位为瓦特(W)。

动能(Eₖ):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公式Eₖ = ½mv²;单位为焦耳(J)。

重力势能(Eₚ):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量,公式Eₚ = mgh(h为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单位为焦耳(J);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无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W_G = -ΔEₚ。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合 = ΔEₖ = ½mv₂² - ½mv₁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即Eₖ₁ + Eₚ₁ = Eₖ₂ + Eₚ₂。

5. 动量与动量守恒(解决碰撞、爆炸等问题的核心)

动量(p):描述物体运动的“运动量”,矢量,公式p = mv;单位为千克·米每秒(kg·m/s)。

冲量(I):力对物体在时间上的累积效应,矢量,公式I = Ft;单位为牛顿·秒(N·s);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动量定理):I合 = Δp = mv₂ - mv₁。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即p₁ + p₂ = p₁' + p₂'(矢量守恒,需注意方向);常见应用场景:碰撞、爆炸、反冲运动等。

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