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16 电压、电阻:变压器

一、电压——电流的“动力源”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动力”,如同水路中的“水压”推动水流,是电路工作的必要条件。

(1)电压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定义: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用符号“U”表示。

物理意义:电压反映了电路中“电能转化的能力”——导体两端有电压,说明电源(或用电器)能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电压;电灯两端有电压,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常见电压值(需记忆,用于估算和计算):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动力电路为380V,初中阶段重点记220V);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超过36V的电压可能对人体造成触电伤害);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4.2V。

(2)电压的测量工具——电压表

符号:电路中用“○V”表示,有两个量程(初中常用):

1. 小量程:0~3V,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电压)为0.1V;

2. 大量程:0~15V,分度值为0.5V。

使用规则(核心,常考易错点):

1. 并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或被测电路部分)并联(若串联,电路相当于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用电器不工作);

2. 电流“正进负出”: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指针会反向偏转,可能损坏指针);

3. 选择合适量程:根据被测电压大小选择量程(若电压未知,先用0~15V大量程“试触”,观察指针偏转是否在量程内;若指针偏转很小,换用小量程,测量更精确);

4. 可直接接电源两极:电压表内阻极大,直接接电源正负极时,电路中电流极小,不会损坏电表,此时测量的是“电源电压”(这是与电流表的关键区别——电流表绝对不能直接接电源两极)。

(3)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即

U总 = U₁ + U₂ + … + Uₙ

例:两个电灯L₁和L₂串联,L₁两端电压U₁=2V,L₂两端电压U₂=3V,则电源电压(总电压)U总=2V+3V=5V。

注意: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U₁:U₂=R₁:R₂,由欧姆定律推导,初中阶段可结合电阻知识理解)。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即

U总 = U₁ = U₂ = … = Uₙ

例:两个电灯L₁和L₂并联在3V电源两端,则L₁两端电压U₁=3V,L₂两端电压U₂=3V,与电源电压相等。

注意:这是家庭电路中用电器均采用并联的核心原因——保证每个用电器两端电压都等于220V,正常工作。

二、电阻——电流的“阻碍者”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如同水路中的“水管阻力”阻碍水流。

(1)电阻的定义与单位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符号“R”表示。导体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相同电压下通过的电流越小。

单位:国际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10³Ω)、兆欧(MΩ,1MΩ=10⁶Ω)。

例:实验室常用定值电阻阻值为10Ω、20Ω、50Ω;人体电阻约10⁴Ω~10⁵Ω(干燥时大,潮湿时小,因此潮湿环境易触电)。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探究)

导体的电阻是“固有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只与导体本身的以下因素有关(初中阶段重点掌握4个因素):

1.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时,如铜丝电阻小于铁丝,因此导线常用铜制作);

2. 长度: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其他条件相同时,如相同粗细的铜丝,1m长的电阻小于2m长的,类似“水管越长,水流阻力越大”);

3. 横截面积:导体横截面积越大(越粗),电阻越小(其他条件相同时,如相同长度的铜丝,粗铜丝电阻小于细铜丝,类似“水管越粗,水流阻力越小”);

4. 温度:多数导体(如金属)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电灯灯丝,常温下电阻小,通电后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少数导体如半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用于制作热敏电阻)。

结论: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决定,与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是否有电流通过无关(即使导体未接入电路,电阻依然存在)。

(3)常见电阻元件

定值电阻:电阻值固定不变的元件,电路符号为“▭”,常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实验中的“5Ω定值电阻”);

滑动变阻器:能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自身电阻的元件(核心作用:① 保护电路;②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结构:金属杆、滑片、电阻丝、接线柱(电阻丝是导电部分,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化);

电路符号:“ ”(左侧为电阻丝,右侧为金属杆);

接线规则:“一上一下”接入电路(若接“两下”,接入全部电阻丝,电阻最大且不变;若接“两上”,接入金属杆,电阻为0,相当于导线,失去调节作用)。

三、变压器(初中基础版)——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元件,核心功能是“改变交流电压”,初中阶段只需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不涉及复杂公式。

(1)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工作基础:电磁感应现象(初中阶段简单理解为“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再产生电流”);

结构:由铁芯(通常是硅钢片叠成,增强磁场)和绕在铁芯上的两个线圈组成:

1. 原线圈:与电源连接的线圈,接入“输入电压”(如家庭电路220V);

2. 副线圈:与用电器连接的线圈,输出“输出电压”(如手机充电器输出5V)。

核心规律(初中定性理解):

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与线圈匝数成正比——原线圈匝数(N₁)与副线圈匝数(N₂)的比值,等于输入电压(U₁)与输出电压(U₂)的比值,即

U₁/U₂ = N₁/N₂

若N₂ > N₁(副线圈匝数多),则U₂ > U₁,称为“升压变压器”(如高压输电线路中,将220V升压到110kV,减少输电损耗);

若N₂ < N₁(副线圈匝数少),则U₂ < U₁,称为“降压变压器”(如手机充电器、台灯变压器,将220V降压到5V、12V等安全电压)。

(2)变压器的使用特点

只对交流电(AC)有效:直流电(DC)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无法通过电磁感应改变副线圈电压,因此变压器不能改变直流电压(如干电池是直流,无法用变压器改变其1.5V电压);

常见应用: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源适配器、家庭电路中的配电箱(降压)、高压输电线路(升压和降压)。

例题1:电压的单位换算与常见值记忆 题目:下列电压值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2V  B. 家庭电路电压为110V  C. 人体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  D. 手机电池电压为220V

解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A错误);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B错误);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C正确);手机电池电压约3.7V~4.2V(D错误)。

答案:C

例题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联与正进负出) 题目:如图所示,要测量电灯L₁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应如何连接?(  )

A. 并联在L₁和L₂两端  B. 并联在L₁两端,正接线柱接电源正极一侧  C. 串联在L₁支路中  D. 并联在电源两端

解析:测量L₁两端电压,电压表需与L₁并联(A、C、D错误);且电流需从正接线柱流入(接电源正极一侧,靠近L₁的左端),负接线柱流出(靠近L₁的右端)(B正确)。

答案:B

例题3: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计算 题目:将L₁和L₂串联在电源两端,已知电源电压为6V,L₂两端电压为2.5V,求L₁两端的电压。

解析: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总=U₁+U₂;因此U₁=U总-U₂=6V-2.5V=3.5V。

答案:3.5V

例题4: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判断 题目:两个电阻R₁和R₂并联在12V的电源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₁两端电压为6V,R₂两端电压为6V  B. R₁两端电压为12V,R₂两端电压为12V  C. R₁两端电压大于12V,R₂两端电压小于12V  D. 无法确定两端电压

解析: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因此R₁和R₂两端电压均等于12V(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5: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与长度) 题目:其他条件相同(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下列导体电阻最大的是(  )

A. 1m长的铜丝  B. 2m长的铜丝  C. 1m长的铁丝  D. 2m长的铁丝

解析: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材料有关(铁丝电阻大于铜丝);因此2m长的铁丝长度最长、材料电阻大,电阻最大(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例题6: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与电阻变化 题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选择“左下”和“右上”接线柱,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会如何变化?(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解析:接“左下”和“右上”,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左下到滑片”的部分;滑片向右移动时,这部分电阻丝长度变长,电阻变大(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例题7: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交流与直流) 题目:下列电源中,能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的是(  )

A. 干电池(1.5V直流)  B. 手机电池(3.7V直流)  C. 家庭电路(220V交流)  D. 蓄电池(2V直流)

解析:变压器只对交流电有效,直流电无法通过变压器改变电压;家庭电路是交流(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例题8:电阻的固有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 题目:一个定值电阻两端加5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若两端加10V电压,该电阻的阻值为(  )

A. 5Ω  B. 10Ω  C. 20Ω  D. 无法确定

解析:电阻是固有属性,与电压无关;先算电阻R=U₁/I₁=5V/0.5A=10Ω;加10V电压时,电阻仍为10Ω(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9: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与读数 题目:用电压表测量某用电器两端电压,选用0~3V量程,指针指在第15小格处,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为(  )

A. 1.5V  B. 7.5V  C. 0.15V  D. 15V

解析: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第15小格的电压为15×0.1V=1.5V(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例题10: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探究 题目: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测得L₁两端电压U₁=1.8V,L₂两端电压U₂=2.2V,电源电压应为(  )

A. 0.4V  B. 1.8V  C. 2.2V  D. 4V

解析:串联总电压U总=U₁+U₂=1.8V+2.2V=4V(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例题11:滑动变阻器的保护电路作用 题目: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

A. 阻值最小处  B. 阻值最大处  C. 中间位置  D. 任意位置

解析: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时,电路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能保护电表和电源(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12:变压器的升压与降压判断 题目:某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₁=1000匝,副线圈匝数N₂=50匝,输入电压U₁=220V,输出电压U₂为(  )

A. 11V  B. 440V  C. 220V  D. 0V

解析:根据U₁/U₂=N₁/N₂,得U₂=U₁×N₂/N₁=220V×50/1000=11V(副线圈匝数少,是降压变压器,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例题1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横截面积) 题目: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铜丝对折后,其电阻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解析:对折后,铜丝长度变为原来的1/2(电阻变小),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14:电压表的故障分析(无示数) 题目:串联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L₁两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无示数,可能的故障是(  )

A. L₁断路  B. L₁短路  C. L₂断路  D. 电源损坏

解析:L₁短路时,其两端电压为0,电压表无示数(B正确);L₁断路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有示数,A错误);L₂断路或电源损坏时,电路无电流,电压表也无示数,但结合选项,B是最直接的故障(C、D不符合“最可能”)。

答案:B

例题15:并联电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题目:两个电阻R₁=5Ω和R₂=10Ω并联在6V电源两端,通过R₁和R₂的电流之比为(  )

A. 1:2  B. 2:1  C. 1:1  D. 无法确定

解析:并联电路电压相等(U₁=U₂=6V),电流I=U/R,因此I₁:I₂=R₂:R₁=10Ω:5Ω=2:1(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16:变压器的应用(手机充电器) 题目:手机充电器的作用是将家庭电路的220V交流电压,降压到5V给手机充电,该充电器中的变压器属于(  )

A. 升压变压器  B. 降压变压器  C. 既升压又降压  D. 无法判断

解析:输入电压220V > 输出电压5V,是降压变压器(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17: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灯丝电阻) 题目:电灯的灯丝电阻在通电后会变大,原因是(  )

A. 灯丝长度变长  B. 灯丝横截面积变小  C. 灯丝温度升高  D. 灯丝材料改变

解析:金属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变大;灯丝通电后温度升高,电阻变大(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例题18:串联电路电压的分配(电阻之比) 题目:R₁=2Ω和R₂=3Ω串联在电源两端,总电压为10V,R₁两端电压为(  )

A. 4V  B. 6V  C. 2V  D. 3V

解析:串联电路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U₁:U₂=R₁:R₂=2:3);总电压U总=10V,因此U₁=10V×(2/(2+3))=4V(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例题19: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原理 题目: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实验中,灯泡变亮的原因是(  )

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电路电流变大  B.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  C.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大,灯泡两端电压变大  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小

解析:灯泡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灯泡变亮(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例题20:电压、电阻的综合应用(安全用电) 题目:某用电器额定电压为12V,电阻为6Ω,若接在家庭电路(220V)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解析:家庭电路电压220V远大于用电器额定电压12V;根据I=U/R,接220V时电流I=220V/6Ω≈36.7A,远大于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正常电流I额=12V/6Ω=2A);过大的电流会使用电器发热过多,烧毁用电器,甚至引发火灾。

答案:用电器会被烧毁。因为家庭电路220V远大于用电器额定电压12V,导致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产生过多热量,烧毁用电器。

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