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11 功和机械能:功率、动能、势能

一、功的基本概念——力的“成效”度量

定义:物理学中,若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则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用符号“W”表示。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位移成效”的物理量,只有“力”和“力方向上的距离”同时存在时,力才做功(缺一不可)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的关键):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常见“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如用力推桌子但桌子未动,推力不做功);

有距离无力(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水平方向不受力,没有力做功);

力与距离方向垂直(如提着水桶水平行走,提水桶的力竖直向上,距离水平向前,力不做功)。

功的公式与单位:

公式:W = Fs(W:功;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为牛顿(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为米(m))。

变形公式:

求力:F = W/s(已知功和距离,计算力);

求距离:s = W/F(已知功和力,计算距离)。

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1J = 1N·m(物理意义:用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J,如将两个鸡蛋(约1N)举高1m,做功约1J)。

二、功率——做功快慢的比较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符号“P”表示。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做功多也不一定做功快(如甲10s做功100J,乙5s做功80J,甲做功多但乙做功快)。

功率的公式与单位:

基本公式:P = W/t(P:功率;W:功,单位为J;t:时间,单位为秒(s))。

推导公式(结合功的公式W = Fs):由于s/t = v(速度),因此P = Fv(适用于物体匀速运动时,已知力和速度,直接计算功率,如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单位:

国际主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1W = 1J/s(物理意义:1秒内完成1J的功,功率为1W,如普通白炽灯功率约40W,家用空调功率约1000W);

常用单位:千瓦(kW,1kW = 10³W)、兆瓦(MW,1MW = 10⁶W)。

功率的理解:功率反映“单位时间内的做功能力”,如功率为500W的机器,表示每秒做功500J;比较功率大小有两种方法:

1. 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功率大);

2. 做相同的功,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短的功率大)。

三、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三者可以相互转化(若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1)动能——运动的能量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用符号“E动”表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0)。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结论:控制变量法):

1. 质量(m):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如相同速度的货车比小汽车动能大,撞击时破坏力更强);

2. 速度(v):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同一辆汽车,高速行驶时比低速行驶时动能大,刹车距离更长)。

结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初中阶段只需定性理解,无需定量公式)。

(2)重力势能——被举高的能量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用符号“E势(重) ”表示(地面上的物体,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重力势能为0;被举高的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结论:控制变量法):

1. 质量(m):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如相同高度的铅球比乒乓球重力势能大,落下时做功更多);

2. 高度(h):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如同一本书,举到2m高比1m高时重力势能大,落下时砸到物体的力更大)。

结论: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成正比(初中阶段只需定性理解,无需定量公式)。

(3)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能量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用符号“E势(弹) ”表示(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有弹性势能,塑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为0)。

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1. 弹性形变程度:材料相同时,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如同一根弹簧,被拉得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势能越大,松开后能对物体做更多功);

2. 材料的弹性:形变程度相同时,弹性越好的材料,弹性势能越大(如相同形变的弹簧比橡皮筋弹性势能大)。

(4)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转化规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具体实例:

物体自由下落(如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物体上抛(如竖直上抛的小球):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弹簧振子(如压缩弹簧后释放小球):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运动到最远处时,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耗散力”做功),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注意:现实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或空气阻力,机械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总量会减小(如小球从斜面滚下,最终会停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例题1:功的判断(是否做功) 题目:下列情景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搬石头但石头未动  B. 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C. 用拉力将木块沿斜面向上拉动一段距离  D.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滚动,水平方向不受力

解析:做功需满足“有力+力方向上的距离”。A(有力无距离,不做功);B(提力竖直向上,距离水平向前,力与距离垂直,不做功);C(有拉力,木块在拉力方向上移动距离,做功);D(无力,不做功)。

答案:C

例题2:功的计算(水平方向的力) 题目: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2m,求拉力对木箱做的功。

解析:拉力是水平方向,木箱在水平方向移动距离,符合做功条件,用公式W = Fs。F=100N,s=2m,因此W=100N×2m=200J(木箱的重力竖直向下,与水平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无需考虑)。

答案:200J

例题3:功率的理解(做功快慢比较) 题目:甲机器10s内做功500J,乙机器20s内做功1200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机器做功多  B. 乙机器做功快  C. 甲机器功率大  D. 乙机器功率大

解析:比较做功多少:甲500J < 乙1200J,A错误;比较功率(做功快慢):甲功率P甲=W甲/t甲=500J/10s=50W,乙功率P乙=W乙/t乙=1200J/20s=60W,因此乙功率大,做功快,B、D正确,C错误。

答案:BD

例题4: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与速度) 题目: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汽车动能的是(  )

A. 减小汽车的质量  B. 增大汽车的行驶速度  C. 降低汽车的行驶速度  D. 汽车停止行驶

解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A(减小质量,动能减小);B(增大速度,动能增大);C(减小速度,动能减小);D(停止行驶,速度为0,动能为0)。

答案:B

例题5: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与高度) 题目:同一物体分别处于下列位置,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

A. 放在地面上  B. 放在1m高的桌子上  C. 放在3m高的书架上  D. 从5m高的楼上落下(刚下落时)

解析:同一物体质量相同,重力势能与高度成正比,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D选项中物体刚下落时,高度为5m,是所有选项中最高的,因此重力势能最大。

答案:D

例题6:功率的计算(结合功的公式) 题目:用50N的力将重20N的物体匀速举高2m,用时5s,求举力的功率。

解析:第一步,算举力做的功:举力F=50N(与物体重力平衡,匀速时F=G物=20N?不,物体匀速举高,举力需克服重力,因此F=G物=20N?此处需注意:若物体匀速运动,举力等于重力,即F=20N(50N是干扰项),s=2m,因此W=Fs=20N×2m=40J。第二步,算功率:P=W/t=40J/5s=8W。

答案:8W

例题7:机械能的转化(自由下落) 题目: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的过程中,其机械能的转化情况是(  )

A.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 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大  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

解析:苹果下落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因此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总量不变)。

答案:B

例题8:功的计算(竖直方向的力) 题目:起重机用8000N的拉力,将质量为500kg的货物匀速提升3m,求拉力对货物做的功(g取10N/kg)。

解析:货物匀速提升,拉力与重力平衡,F=G物=mg=500kg×10N/kg=5000N(8000N是干扰项),s=3m,因此W=Fs=5000N×3m=15000J=1.5×10⁴J。

答案:1.5×10⁴J

例题9: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题目: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牵引力为2000N,行驶速度为36km/h,求汽车的牵引力功率。

解析:第一步,统一单位:速度v=36km/h=36×(1000m/3600s)=10m/s。第二步,用推导公式P=Fv,F=2000N,v=10m/s,因此P=2000N×10m/s=20000W=20kW。

答案:20kW

例题10: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形变程度) 题目:在弹性限度内,将同一根弹簧分别拉伸5cm和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伸5cm时弹性势能大  B. 拉伸10cm时弹性势能大

C. 两种情况弹性势能相等  D. 无法判断弹性势能大小

解析:同一根弹簧(材料相同),弹性势能与形变程度成正比,形变程度越大(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拉伸10cm时弹性势能大。

答案:B

例题11:功的判断(力与距离方向) 题目:下列情景中,重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  B. 水平飞行的飞机  C. 匀速上升的电梯  D. 匀速下落的雨滴

解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需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A(静止,无距离,不做功);B(水平飞行,距离水平,不做功);C(上升,距离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重力做负功,初中阶段可理解为“重力不做正功”);D(下落,距离竖直向下,与重力方向相同,重力做功)。

答案:D

例题12:动能与势能的转化(上抛运动) 题目:将一个小球竖直上抛,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解析:小球上升时,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高度逐渐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此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答案:C

例题13:功的计算(克服阻力做功)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阻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5m,阻力大小为10N,求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析:物体匀速前进,动力与阻力平衡,动力F=阻力f=10N,物体在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s=5m,因此克服阻力做功W=Fs=10N×5m=50J(克服阻力做功等于动力做的功)。

答案:50J

例题14:功率的比较(相同功与时间) 题目:甲、乙两人分别用200N的力,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甲用时10s,乙用时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的功多  B. 乙做的功多  C. 甲的功率大  D. 乙的功率大

解析:两人提升的物体相同、高度相同,因此做功W=Gh相同(A、B错误);甲用时短,根据P=W/t,相同功下,时间短的功率大,因此甲的功率大(C正确,D错误)。

答案:C

例题15:机械能守恒(光滑斜面) 题目: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滚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不断减小  B. 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C. 小球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 小球的动能不断减小

解析:光滑斜面无摩擦力,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总量不变,A错误,B正确);小球滚下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C错误),速度增大(动能增大,D错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B

例题16:功的计算(力与距离不共线) 题目: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20N,拉动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10m,求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提示:只需计算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做功,初中阶段可简化为“若力与距离有夹角,只有沿距离方向的分力做功”,本题中水平分力为10N)。

解析:拉力与水平距离有夹角,只有水平方向的分力对物体做功(竖直方向分力与水平距离垂直,不做功)。已知水平分力F分=10N,s=10m,因此W=F分s=10N×10m=100J。

答案:100J

例题17:动能的比较(质量与速度都不同) 题目:甲物体质量为2kg,速度为3m/s;乙物体质量为3kg,速度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动能大  B. 乙物体动能大  C. 两物体动能相等  D. 无法判断

解析:初中阶段虽不要求定量计算动能,但可根据“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定性判断:甲的动能与“2×3²=18”成正比,乙的动能与“3×2²=12”成正比,因此甲的动能大。

答案:A

例题18:重力势能的转化(斜面下滑) 题目:一个木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若斜面粗糙,木块的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

A. 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C. 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D. 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解析:木块下滑,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C、D错误);斜面粗糙,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总量减小(A正确,B错误)。

答案:A

例题19:功率的计算(多过程做功) 题目:一台机器先用10s做了500J的功,接着又用20s做了1500J的功,求这台机器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功率。

解析:平均功率需用“总功”除以“总时间”。总功W总=W1+W2=500J+1500J=2000J,总时间t总=t1+t2=10s+20s=30s,因此平均功率P总=W总/t总=2000J/30s≈66.7W。

答案:约66.7W

例题20:机械能的综合判断(生活实例) 题目: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机械能  B. 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动能

C. 被举高的物体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D. 机械能守恒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解析:A(静止的物体可能有重力势能,如静止在桌子上的书,有机械能,错误);B(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正确);C(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不是弹性势能,错误);D(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可能受摩擦力但摩擦力不做功,如光滑斜面(无摩擦力),或摩擦力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错误)。

答案:B

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