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02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条件: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已发出的声音会继续传播)。
例: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用手按住鼓面,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吉他弦振动发声,按住弦后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例:宇航员在太空中需通过无线电交流(真空无介质);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的脚步声(液体传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提前听到火车声(固体传声速度比气体快)。
传播速度:
① 与介质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15℃时,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② 与温度有关: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如夏季空气中声速略大于冬季)。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女高音音调高(声带振动频率快),男低音音调低(声带振动频率慢);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由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离音箱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辨识度),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例:不同人说话声音不同(音色不同);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首歌,能区分开(音色不同)。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它们分别由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音调:由频率(单位:赫兹Hz)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如尖锐或低沉),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差异本质是频率不同。
1. 钢琴不同琴键的声音
按下钢琴左侧低音键时,琴弦更长、更粗,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沉;按下右侧高音键时,琴弦更短、更细,振动频率高,音调尖锐。
2. 男女说话的声音差异
男性声带通常更粗、更长,振动频率约85-180Hz,音调偏低(如低沉的男声);女性声带更细、更短,振动频率约165-255Hz,音调偏高(如清脆的女声)。
3. 开水沸腾前后的“呜呜声”变化
水未沸腾时,壶内气泡少且上升慢,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接近沸腾时,气泡大量产生且快速上升、破裂,振动频率升高,音调明显变高。
4. 吉他弦的松紧调节
调吉他时,拧紧琴弦会使弦的张力增大,振动频率升高,音调变高;放松琴弦则张力减小,频率降低,音调变低。
5. 蚊子与苍蝇的飞行声
蚊子翅膀振动频率约500-600Hz,频率较高,音调尖锐(“嗡嗡”声刺耳);苍蝇翅膀振动频率约200-300Hz,频率较低,音调相对低沉(“嗡嗡”声更闷)。
6. 儿童与老人的说话声
儿童声带尚未发育完全,较细短,振动频率高,音调清脆(如小孩的“童声”);老人声带逐渐松弛、变厚,振动频率降低,音调低沉(如老人的“沙哑低音”)。
7. 电梯运行的声音变化
电梯上升时,电机转速加快,内部零件振动频率升高,音调逐渐变高;下降时转速减慢,频率降低,音调逐渐变低。
8. 口哨声的高低控制
吹口哨时,嘴唇抿得越紧、气流越急,口腔内空气柱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如尖锐的哨声);嘴唇放松、气流放缓,频率降低,音调越低(如低沉的哨声)。
9. 锯木头的声音变化
用锯子快速锯木头时,锯齿与木材摩擦的频率高,音调高(“刺耳的高频声”);放慢锯木头速度,摩擦频率降低,音调明显变低。
10. 手机铃声的“高低音模式”
手机设置“高音铃声”时,播放的声音频率集中在2000-4000Hz(人耳敏感区),音调尖锐,易被察觉;设置“低音铃声”时,频率集中在200-500Hz,音调低沉,适合安静环境。
响度:由振幅(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反映声音的“强弱”(如大声或小声),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1. 敲鼓的轻重差异
用大力敲鼓时,鼓面振动振幅大,鼓声洪亮(响度大);用小力敲鼓时,鼓面振动振幅小,鼓声微弱(响度小)。
2. 老师讲课的音量调节
老师在大教室讲课需提高音量(声带振动振幅大),确保后排学生听清(响度大);在小办公室交流时降低音量(振幅小),避免打扰他人(响度小)。
3. 汽车喇叭的远近效果
汽车在身边鸣喇叭时,距离近且喇叭振动振幅大,声音刺耳(响度大);汽车在百米外鸣喇叭时,距离远导致声音分散,只能听到微弱的“滴滴声”(响度小)。
4. 弹吉他的力度控制
用力弹吉他弦时,弦的振幅大,声音饱满响亮(响度大);轻轻拨弦时,弦的振幅小,声音轻柔(响度小),适合演奏抒情段落。
5. 雷雨天气的雷声变化
雷暴在头顶时,闪电引发的空气振动振幅大,雷声“轰隆隆”震耳欲聋(响度大);雷暴远离后,振动传播过程中振幅减小,雷声逐渐变弱,最终消失(响度小)。
6. 电视音量的大小调节
看电视时调大音量,扬声器振动振幅增大,声音充满房间(响度大);调小音量时,扬声器振幅减小,声音变轻(响度小),适合夜间观看。
7. 搬运工的吆喝声
搬运工搬运重物时,为提醒他人避让,会大声吆喝(声带振幅大,响度大);休息时与同事交流,声音轻柔(振幅小,响度小)。
8. 摔碎玻璃的声音差异
用力摔碎厚玻璃时,玻璃振动振幅大,发出“哐当”的巨响(响度大);轻轻打碎薄玻璃时,振幅小,声音清脆但微弱(响度小)。
9. 广场舞的音乐音量
广场舞现场的音响音量调至最大,扬声器振幅大,音乐声覆盖整个广场(响度大),满足多人同步跳舞需求;若音量调小(振幅小),远处的人会听不清音乐节奏(响度小)。
10. 婴儿哭闹的响度变化
婴儿饥饿或难受时,哭闹时声带振幅大,哭声尖锐且响亮(响度大),易引起家长注意;婴儿困倦时,哭闹振幅减小,声音逐渐变弱(响度小),最终入睡。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决定,是区分不同声音的关键特性
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如“听声辨人”“听声辨物”),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也能通过音色区分。
1. 听声辨人(熟人的声音)
每个人的声带材料(厚度、弹性)、口腔结构(牙齿、舌头形状)不同,说话时的振动方式有差异,导致音色独特。例如,即使朋友和你说同样音调、响度的“你好”,你也能通过音色立刻认出对方。
2. 钢琴与小提琴演奏同一音符
钢琴通过“琴弦振动+共鸣箱放大”发声,材料是钢弦和木质共鸣箱;小提琴通过“琴弦振动+木质琴身共鸣”发声,材料是钢弦和枫木琴身。二者结构不同,即使演奏同一音调(频率相同)、同一响度(振幅相同)的音符,钢琴声“浑厚饱满”,小提琴声“悠扬细腻”,音色差异明显。
3. 区分开水壶与电水壶的沸腾声
传统开水壶(铝制)沸腾时,壶身振动频率单一,音色“单调沉闷”;电水壶(不锈钢+塑料外壳)沸腾时,内部加热管与水的振动叠加,音色“清脆带杂音”,可通过音色判断是哪种水壶。
4. 不同品牌手机的铃声
即使两款手机设置相同的“默认铃声”(音调、响度一致),由于扬声器的材料(纸盆、金属膜)和内部结构不同,iPhone的铃声音色“通透清晰”,安卓手机的铃声可能“偏厚重”,能通过音色区分手机品牌。
5. 吉他与尤克里里的声音差异
吉他有6根钢弦,琴身较大,共鸣效果强,音色“醇厚有力”;尤克里里有4根尼龙弦,琴身较小,共鸣弱,音色“明亮轻快”。即使弹同一音调的旋律,也能通过音色快速区分二者。
6. 区分敲门声与门铃声
敲门声是手与木门(或金属门)碰撞产生的振动,材料是“手+木材/金属”,音色“沉闷(木门)或清脆(金属门)”;门铃声是电子元件振动(如蜂鸣器),材料是“金属片+塑料外壳”,音色“尖锐规律”,二者音色差异显著,无需看门就能分辨。
7. 不同人唱同一首歌
歌手A和歌手B唱同一首歌(音调、响度一致),但A的声带更薄,音色“清亮”,B的声带更厚,音色“沙哑”,听众能通过音色判断是哪位歌手演唱。
8. 区分碗与盘子的碰撞声
陶瓷碗碰撞时,碗的弧度大、壁厚,振动频率低,音色“沉闷”;陶瓷盘子碰撞时,盘子扁平、壁薄,振动频率高,音色“清脆”,即使闭上眼睛,也能通过音色区分是碗还是盘子。
9. 古筝与古琴的声音差异
古筝有21根弦,琴身较大,共鸣箱宽,音色“明亮华丽”(如《高山流水》);古琴有7根弦,琴身较小,共鸣箱窄,音色“古朴深沉”(如《广陵散》),二者音色差异是区分传统弹拨乐器的核心。
10. 区分真声与假声唱歌
用“真声”唱歌时,声带整体振动,材料振动方式“完整”,音色“饱满有力”;用“假声”唱歌时,声带边缘振动,振动方式“局部”,音色“纤细空灵”(如流行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即使音调相同,也能通过音色区分真声和假声。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定义:从物理角度,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噪声等级:用分贝(dB) 表示,0dB是听觉下限,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90dB会影响听力。
控制途径(三环节控制):
① 防止噪声产生(声源处):如给机器加消音器、禁止鸣笛;
② 阻断噪声传播(传播过程中):如安装隔音板、关窗户;
③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人耳处):如戴耳塞、耳罩。
四、声音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通过声音获取有用内容。
例: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传递人体内部信息);听雷声判断下雨(声音传递天气信息)。
声传递能量:声音能使物体振动,传递能量。
例:超声波清洗眼镜(振动去除污垢);超声波击碎结石(能量击碎固体)。
例题1:声音的产生 题目: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 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抽出罩内空气后,声音变小
B.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贴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C. 站在岸边,能听到水中游动的鱼发出的声音
D. 用不同的力度敲同一面鼓,听到的鼓声大小不同
解析:A选项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传播条件);B选项中,音叉振动使乒乓球弹开,直接体现“振动发声”;C选项说明液体能传声(传播介质);D选项说明振幅影响响度(声音特性)。
答案:B
例题2:声音的传播 题目: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用语言交流,这是因为( )
A.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B. 月球上重力太小,声音传播速度慢
C. 宇航员的声带在月球上无法振动
D. 月球上的声音频率超出人耳听觉范围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无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无法直接交流,需通过无线电(电磁波可在真空传播)。
答案:A
例题3:声速比较 题目:甲同学在一根装满水的长钢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另一端听,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钢管中声速5200m/s,水中1500m/s,空气中340m/s)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解析:声音会通过三种介质传播:钢管(固体)、水(液体)、空气(气体),且三种介质中声速不同,到达乙同学耳朵的时间不同,因此能听到3次声音(先钢管、再水、最后空气)。
答案:C
例题4:音调的影响因素 题目: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把吉他的不同琴弦,发现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琴弦的( )
A. 振幅不同 B. 频率不同 C. 材料不同 D. 松紧程度不同
解析:“声音高低”指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同一把吉他的琴弦材料相同,用相同力度拨动(振幅相近),不同琴弦的粗细、长度不同,导致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答案:B
例题5:响度的影响因素 题目:老师讲课声音太小,同学们听不清,要求老师“大声点”,这里的“大声点”是指提高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解析:“听不清”说明声音强弱不够,“大声点”即增大声音的响度(振幅变大),与音调(高低)、音色(特色)无关。
答案:B
例题6:音色的应用 题目:我们能通过电话声音分辨出熟悉的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 )不同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解析:不同人发声时,声带的材料、结构不同,导致音色不同,因此能通过音色分辨身份,与音调、响度无关。
答案:C
例题7:噪声的控制(声源处) 题目:在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解析:消音器的作用是减少排气管振动产生的噪声,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从源头阻止噪声产生)。
答案:A
例题8:噪声的控制(传播过程中) 题目:在学校附近的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汽车发动机的噪声 B. 阻断噪声向学校传播
C. 保护汽车司机的听力 D. 降低噪声的频率
解析:隔音板位于道路与学校之间,作用是阻挡道路上的噪声向学校传播,属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例题9:声传递信息 题目: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 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 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D. 用扬声器播放音乐
解析:A、B选项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振动/击碎物体);C选项中,听诊器通过声音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信息(如心跳、呼吸),属于传递信息;D选项是声音的输出,不涉及“传递信息”的应用。
答案:C
例题10:声传递能量 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 对着烛焰说话,烛焰会晃动 B. 超声波能使塑料膜上的纸屑跳动
C.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D. 超声波能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迹
解析:A、B、D选项中,声音的振动使物体(烛焰、纸屑、锈迹)产生运动或变化,体现传递能量;C选项利用声呐的回声获取海底深度信息,属于传递信息。
答案:C
例题11:振动与发声的关系 题目:关于“振动与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一定发声 B. 物体发声一定振动
C. 振动停止,声音立即消失 D.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解析:A选项错误(如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声但无法传播,人耳听不到,且“发声”需振动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B选项正确(发声的本质是振动,发声一定伴随振动);C选项错误(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已发出的声音会继续传播);D选项错误(振动频率不在20-20000Hz范围内,人耳听不到)。
答案:B
例题12:声速计算(基础) 题目: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小明看到闪电后,经过5s听到雷声,求闪电处距离小明的距离。
解析: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光的传播速度极快(约3×10⁸m/s),传播时间可忽略,因此雷声传播的时间即为5s。根据公式s = vt,代入数据:s = 340m/s × 5s = 1700m。
答案:1700米
例题13:音调与频率的实验分析 题目:如图(虚拟图: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 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C. 钢尺伸出越长,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 钢尺伸出越长,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析: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的振幅相近(响度相近),排除C、D;伸出越长,钢尺振动部分的质量越大,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答案:B
例题14:噪声等级与危害 题目:下列环境中,噪声等级最适宜人们休息的是( )
A. 闹市街头(约70dB) B. 图书馆(约40dB)
C. 工厂车间(约90dB) D. 摇滚演唱会(约110dB)
解析: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适合休息;70dB以上会干扰生活,90dB以上会影响听力。
答案:B
例题15:声音特性的综合判断 题目:“闻其声知其人”体现声音的______,“震耳欲聋”体现声音的______,“高音歌唱家”体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闻其声知其人”靠音色(特色);“震耳欲聋”指声音强(响度);“高音”指声音高(音调)。
答案:音色;响度;音调
例题16: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推理 题目: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再放入空气,声音又变大。由此可推理出( )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C. 声音的音调与空气多少有关 D. 声音的响度与空气多少有关
解析:实验中“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极端情况(真空)下声音无法传播,推理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B选项(速度)、C选项(音调)在实验中未体现;D选项(响度)是现象,而非推理结论(结论是“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A
例题17:声传递能量的应用 题目:医院里用“超声波碎石机”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超声波( )
A. 频率高 B. 能传递能量 C. 能传递信息 D. 方向性好
解析:碎石机通过超声波的能量使结石振动破碎,核心是“传递能量”,与频率高、方向性好无关(虽超声波有这些特点,但不是碎石的原因)。
答案:B
例题18:声音特性的辨析(易错) 题目: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面鼓,两次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
解析:同一面鼓的材料、结构不变(音色相同),敲击力度不同,鼓面的振幅不同,导致响度不同;频率(音调)由鼓本身的特性决定,与力度无关。
答案:B
例题19:声速与温度的关系 题目: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永远是340m/s
B.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速度越大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D.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气体中慢
解析:A选项错误(15℃时空气中声速340m/s,温度变化会影响声速);B选项正确(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声速越大);C选项错误(如声音在软木中的速度小于在水中的速度);D选项错误(液体声速一般大于气体)。
答案:B
例题20:噪声控制的综合应用 题目:为了减少教室外汽车的噪声对上课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 在教室墙壁上安装隔音板 B. 关闭教室的门窗
C. 禁止汽车在学校附近行驶 D. 让学生戴防噪声耳罩
解析:A(传播过程中)、B(传播过程中)、D(人耳处)均是可行的控制措施;C选项“禁止汽车行驶”不符合实际(无法完全禁止),属于不可行措施。
答案:C
物理基础
- 陈一男基础物理研究
- 中考真题: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
- 中考真题:2025年广东中考物理试题
- 高考真题: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
- 高考真题:2025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待续)
- 初中物理 00 八年级、九年级总目录
- 初中物理 01 机械运动:长度、时间、速度
- 初中物理 02 声现象
- 周期性波动:机械波与电磁波
- 初中物理 03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 初中物理 04 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初中物理 05 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的规律
- 初中物理 06 质量与密度
- 初中物理 07 力、弹力、重力
- 初中物理 08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力平衡
- 初中物理 09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 初中物理 10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 初中物理 11 功和机械能:功率、动能、势能
- 初中物理 12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机械效率
- 初中物理 13 内能:分子热运动、比热容
- 初中物理 14 内能的利用:热机、能量转化与守恒
- 初中物理 15 电流和电路:正负电荷、串联、并联
- 初中物理 16 电压、电阻:变压器
- 初中物理 17 欧姆定律、电阻的测量
- 初中物理 18 电功率:电能、电功、焦耳定律
- 初中物理 19 生活用电:安全用电
- 初中物理 20 电与磁:磁现象、磁场、电动机
- 初中物理 21 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
- 初中物理 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核能、太阳源
- 高中物理 00 目录:必修1-2-3+选修1-2-3
- 高中物理 01 运动描述、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
- 高中物理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 高中物理 03 重力、弹力、摩檫力、牛三定律
- 高中物理 04 运动与力的关系、牛一、牛二定律
- 高中物理 05 抛体运动、曲线运动
- 高中物理 06 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 高中物理 07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 高中物理 08 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功率、势能
- 高中物理 09 静电场、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 高中物理 10 静电场中的能量、电势、电容
- 高中物理 11 电路、电流、电阻、串联、并联
- 高中物理 12 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电热
- 高中物理 13 电磁感应、电磁波、麦克斯韦理论
- 高中物理 14 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 高中物理 15 机械运动、机械波
- 高中物理 16 几何光学、物理光学
- 高中物理 17 安培力、洛伦兹力
- 高中物理 18 电磁感应、楞次定律、法拉第定律
- 高中物理 19 交变电流
- 高中物理 20 电磁振荡、电磁波、传感器
- 高中物理 21 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
- 高中物理 22 气体、液体、固体
- 高中物理 23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 高中物理 24 原子结构、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
- 高中物理 25 原子核
- 高中物理 26 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高中物理 27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 高中物理 28 物理学中常见科学方法
- 高中物理 29 实验的主要设计方法
- 高中物理 30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高中物理 31 实验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