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心角、圆周角、圆内角、圆外角、弦切角

一、与圆有关的角

与圆有关的角主要分为五类:圆心角、圆周角、圆内角、圆外角、弦切角。它们的定义、顶点位置、边的特征及核心性质各不相同,且均以“弧”为纽带建立角的数量关系。

1.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心角。

核心性质(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反之亦成立:在同圆或等圆中,若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或弦相等、或弦心距相等),则这两个圆心角相等。

数量关系: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如:圆心角∠AOB对弧AB,若弧AB为60°,则∠AOB=60°)。

2. 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核心性质(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由此可推导两个关键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如: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和∠ADB,无论C、D在弧AB同侧还是异侧,只要弧AB相同,∠ACB=∠ADB);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此推论是证明“直角”或“直径”的常用依据,如:若AB是⊙O直径,则∠ACB=90°)。

数量关系: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的一半(如:弧AB为60°,则弧AB所对的圆周角为30°)。

3. 圆内角:顶点在圆内,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内角(如:圆内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APD就是圆内角)。

核心性质:圆内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优弧和劣弧)的度数和的一半。

数量关系:若圆内角∠APD所对的弧为弧AD(劣弧)和弧BC(劣弧),则∠APD = 1/2(弧AD的度数 + 弧BC的度数)。

4. 圆外角:顶点在圆外,两边都与圆相交(或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的角,叫做圆外角(如:圆外一点P引圆的两条割线PAB、PCD,∠APC就是圆外角;或圆外一点P引圆的切线PA和割线PBC,∠APB也是圆外角)。

核心性质:圆外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优弧和劣弧)的度数差的一半。

数量关系:若圆外角∠APC所对的弧为弧AC(劣弧)和弧BD(劣弧),则∠APC = 1/2(弧AC的度数 - 弧BD的度数);若为切线与割线形成的圆外角(如∠APB),则∠APB = 1/2(弧AB的度数 - 弧AE的度数,其中E是切线PA与圆的切点)。

5.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切,另一边与圆相交的角。

核心性质: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弦切角的度数 = 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夹的弧” 指切线与弦之间的弧,即相交边和弦所对的弧)。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周角性质呼应,是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二、与圆有关的角的常用结论

除上述核心性质外,以下结论在解题中高频使用,需熟练掌握:

1. 圆内接四边形的角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如:四边形ABCD内接于⊙O,则∠A + ∠C = 180°,∠B + ∠D = 180°);且任一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如:∠DCE是四边形ABCD的外角,则∠DCE = ∠A)。

2. 切线与半径的夹角: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OA⊥PA,即∠OAP = 90°)。

3. 弦切角定理(特殊圆外角):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切、另一边与圆相交的角(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如:PA是⊙O切线,A为切点,AB是弦,则∠PAB = ∠ACB,其中C是圆上异于A、B的点,且C与P在AB同侧)。

4. 等角对等弧/等弦:在同圆或等圆中,若两个圆周角(或圆心角)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此结论是“角→弧→弦”转化的关键)。

5. 直径与直角的双向推导若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为90°,则该弦是直径;反之,若一条弦是直径,则它所对的圆周角为90°(常用于证明线段是直径或角为直角)。

例题1: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基础计算

已知⊙O中,弧AB的度数为80°,求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和圆周角∠ACB的度数。

解析:根据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等于所对弧的度数,故∠AOB = 80°;根据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所对弧度数的一半,故∠ACB = 1/2 × 80° = 40°。

答案:∠AOB=80°,∠ACB=40°。

例题2:直径与直角的应用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且∠ABC = 35°,求∠BAC的度数。

解析: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CB = 90°;在△ABC中,内角和为180°,故∠BAC = 180° - ∠ACB - ∠ABC = 180° - 90° - 35° = 55°。

答案:55°。

例题3: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如图,⊙O中,弧AB = 弧CD,∠AOB = 60°,求∠COD和∠CAD的度数。

解析:由“等弧对等圆心角”,得∠COD = ∠AOB = 60°;弧CD的度数为60°,∠CAD是弧CD所对的圆周角,故∠CAD = 1/2 × 60° = 30°。

答案:∠COD=60°,∠CAD=30°。

例题4: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 = 110°,求∠C的度数;若∠B的外角为50°,求∠D的度数。

解析:由“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得∠A + ∠C = 180°,故∠C = 180° - 110° = 70°;由“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等于内对角”,∠B的外角 = ∠D,故∠D = 50°。

答案:∠C=70°,∠D=50°。

例题5:圆内角的计算

如图,⊙O中,弦AB、CD相交于点P,弧AD的度数为40°,弧BC的度数为60°,求∠APD的度数。

解析:根据圆内角性质,圆内角等于所对两弧度数和的一半,故∠APD = 1/2(弧AD的度数 + 弧BC的度数) = 1/2(40° + 60°) = 50°。

答案:50°。

例题6:圆外角(割线与割线)的计算

如图,圆外一点P引⊙O的两条割线PAB、PCD,弧AC的度数为80°,弧BD的度数为20°,求∠APC的度数。

解析:根据圆外角性质,圆外角等于所对两弧度数差的一半,故∠APC = 1/2(弧AC的度数 - 弧BD的度数) = 1/2(80° - 20°) = 30°。

答案:30°。

例题7:弦切角定理的应用

如图,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AB是⊙O的弦,∠PAB = 50°,求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的度数(C与P在AB同侧)。

解析:由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PAB是弦切角,夹弧AB,故∠PAB = ∠ACB,即∠ACB = 50°。

答案:50°。

例题8:切线与半径的垂直关系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连接OA、OB,求证:∠AOB + ∠APB = 180°。

解析:由“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得OA⊥PA,OB⊥PB,故∠OAP = ∠OBP = 90°;在四边形OAPB中,内角和为360°,故∠AOB + ∠APB + ∠OAP + ∠OBP = 360°,代入得∠AOB + ∠APB + 90° + 90° = 360°,即∠AOB + ∠APB = 180°。

证明完毕。

例题9:综合应用(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

如图,AB是⊙O的直径,四边形ABCD内接于⊙O,∠BCD = 130°,求∠ABD的度数。

解析:第一步,由“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BCD + ∠BAD = 180°,故∠BAD = 180° - 130° = 50°;第二步,由“直径所对圆周角为直角”,∠ADB = 90°;第三步,在△ABD中,∠ABD = 180° - ∠BAD - ∠ADB = 180° - 50° - 90° = 40°。

答案:40°。

例题10:综合应用(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

如图,⊙O的半径OA⊥OB,弦AC交OB于点D,切线CE(E为切点)交OB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D = ∠CDE。

解析:第一步,连接OC(半径),由“切线垂直于半径”,得OC⊥CE,故∠OCE = 90°,即∠CED + ∠COD = 90°;第二步,OA⊥OB,故∠AOB = 90°,即∠OAD + ∠ODA = 90°;第三步,OA = OC(同圆半径相等),故∠OAD = ∠OCD(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第四步,∠ODA = ∠CDE(对顶角相等),代入第二步得∠OCD + ∠CDE = 90°;第五步,对比第一步(∠CED + ∠COD = 90°)和第四步(∠OCD + ∠CDE = 90°),且OC = OD?不,OC = OA,此处修正:由∠AOB=90°,OA=OC,∠OAC=∠OCA,而∠COD是圆心角,∠CAD是圆周角?重新梳理:

更简洁路径:由弦切角定理,∠ECB = ∠CAB(弦切角∠ECB夹弧CB,圆周角∠CAB夹弧CB);又OA⊥OB,∠AOB=90°,∠CAB + ∠ADB = 90°(△AOD中,∠OAD + ∠ODA=90°);由OC⊥CE,∠OCE=90°,∠ECB + ∠OCB = 90°;又OB=OC(半径),∠OCB=∠OBC;而∠ADB=∠CDE(对顶角),∠CAB=∠ECB(弦切角),故∠CDE=90°-∠CAB=90°-∠ECB=∠CED,即∠CED=∠CDE。

证明完毕。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