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 01 数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1. 自然数集(N)
符号来历:“N”来自于英文“Natural number”(自然数)的首字母。
性质:
有序性:自然数具有自然的顺序,如0 < 1 < 2 < 3 <…,可以用于表示顺序关系,如排队的次序等。
离散性:自然数是离散的,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不存在其他自然数。
基数性:用于计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最基本的计数数集。并且加法和乘法运算封闭,即任意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是自然数。
例如,2 + 3 = 5,3×4 = 12,5和12都是自然数。
2. 整数集(Z)
符号来历:“Z”来自于德语“Zahlen”(数)。
性质:
包含自然数集:自然数集是整数集的一部分,整数集在自然数集的基础上增加了负整数。
运算封闭性:整数集对于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封闭。
例如,对于任意整数\(m\)、\(n\),\(m + n\)、\(m - n\)和\(m×n\)的结果都是整数。但除法运算不封闭,如3÷2 = 1.5不是整数。
有序性和离散性:与自然数类似,整数也是有序的,且具有离散性,不过整数集向负数方向延伸,包括了无限多个负整数。
3. 有理数集(Q)
符号来历:“Q”来自于英文“Quotient”(商),因为全部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商(\(\frac{p}{q}\))。
性质:
运算封闭性:有理数集对于四则运算(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都是封闭的。
例如,\(\frac{1}{2}+\frac{1}{3}=\frac{5}{6}\),\(\frac{2}{3}\div\frac{4}{5}=\frac{5}{6}\),这些运算结果都是有理数。
稠密性:有理数在数轴上是稠密的,即在任意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之间,总存在无穷多个有理数。
例如,在\(\frac{1}{2}\)和\(\frac{3}{4}\)之间,有\(\frac{5}{8}\)、\(\frac{11}{16}\)等无数个有理数。
可数性:有理数集是可数集,即可以和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意味着有理数的个数和自然数的个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多”的。
4. 实数集(R)
符号来历:“R”来自于英文“Real number”(实数)。
性质:
完备性:实数集是有理数集和无理数集的并集,它具有完备性。这意味着实数集在极限运算下是封闭的,例如,一个有理数数列的极限可能是无理数,所有这些极限点构成的集合还是实数集。
连续统:实数集是不可数的连续统,它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直观地体现了直线的连续性,与有理数集的稠密性不同,实数能填满整个数轴。
运算封闭性:对于四则运算以及开方等运算(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情况下)都是封闭的。
例如,对于任意正实数\(a\),\(\sqrt{a}\)(当\(a\geqslant0\))也是实数。
5. 复数集(C)
符号来历:“C”来自于英文“Complex number”(复数)。
性质:
形式定义:复数的标准形式是\(z = a + bi\),其中\(a,b\in R\),\(i\)为虚数单位,且\(i^{2}=-1\)。
运算封闭性:复数集对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为0)运算都是封闭的。
例如,\((1 + 2i)+(3 - 4i)=4 - 2i\),\((1 + 2i)\times(3 - 4i)=3 - 4i + 6i - 8i^{2}=11 + 2i\)。
几何表示:复数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复平面)来表示,实部\(a\)为横坐标,虚部\(b\)为纵坐标。这种几何表示为复数的运算提供了直观的解释,如复数的加法对应向量的加法,乘法对应向量的旋转和伸缩。
有理数集
有理数集的性质1:运算封闭性
加法封闭:任意两个有理数相加,其和仍是有理数。例如\(\frac{1}{2}+ \frac{1}{3}=\frac{5}{6}\),\(\frac{5}{6}\)是有理数.
减法封闭:任意有理数相减,差为有理数。如\(5-3=2\),\(2\)是有理数.
乘法封闭:两个有理数相乘,积是有理数。比如\(2\times\frac{3}{4}=\frac{3}{2}\),\(\frac{3}{2}\)是有理数.
除法封闭:除数不为\(0\)时,两个有理数相除,商是有理数。像\(\frac{4}{2}=2\),\(2\)是有理数.
有理数集的性质2:有序性
三岐性: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a\)、\(b\),在\(a\lt b\)、\(a = b\)、\(a\gt b\)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不等的对逆性:如果\(a\lt b\),那么\(b\gt a\).
不等的传递性:若\(a\lt b\),\(b\lt c\),则\(a\lt c\).
相等的传递性:若\(a = b\),\(b = c\),那么\(a = c\).
相等的反身性:\(a = a\).
有理数集的性质3:稠密性
任意两个不同的有理数\(a\)、\(b\)之间,不管它们相距多远,即不管\(\vert a - b\vert\)多么小,都存在无穷多个有理数 。比如在\(0\)和\(1\)之间,有\(\frac{1}{2}\)、\(\frac{1}{3}\)、\(\frac{2}{3}\)、\(\frac{1}{4}\)、\(\frac{3}{4}\)等等无穷多个有理数.
有理数集的性质4:可列性
有理数集是可列集,能和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可以按照某种顺序对有理数进行排列,使每个有理数都能与一个唯一的自然数相对应.
有理数集的性质5:小数表示特性
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无理数集
无理数的定义及表示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用分数表示,如\(\sqrt{2}\)、\(\pi\)等都是无理数.
无理数集通常用\(\mathbb{I}\)或\(\mathbb{R}\setminus\mathbb{Q}\)表示,其中\(\mathbb{R}\)表示实数集,\(\mathbb{Q}\)表示有理数集.
无理数的基本性质
无限性:无理数有无穷多个,因为实数轴上有无限多个点,而无理数占据了其中不可数的一部分.
有序性:任意两个不同的无理数都可以比较大小,即给定任意两个不同的无理数\(a\)和\(b\),要么\(a\gt b\),要么\(a\lt b\) ,且若\(b\gt a\),\(c\gt b\),则\(c\gt a\).
无理数的运算性质
加法不封闭:无理数与无理数相加,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例如\(\sqrt{2}+ (-\sqrt{2}) = 0\),\(0\)是有理数.
减法不封闭:无理数与无理数相减,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如\((1 + \sqrt{2})- \sqrt{2}=1\),\(1\)是有理数.
乘法不封闭:无理数与无理数相乘,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sqrt{2}\times\sqrt{2}=2\),\(2\)是有理数.
除法不封闭:无理数与无理数相除,结果不一定是无理数,如\(\frac{\sqrt{8}}{\sqrt{2}} = 2\),\(2\)是有理数.
稠密性
无理数在数轴上是稠密的,即在任意两个不同的无理数\(a\)和\(b\)之间,总存在至少一个无理数\(c\),使得\(a\lt c\lt b\),进而存在着无限多个其它的无理数 。例如,设\(a=\sqrt{2}\),\(b=\sqrt{3}\),可以找到\(c=\frac{\sqrt{2}+\sqrt{3}}{2}\),它也是无理数,且\(\sqrt{2}\lt\frac{\sqrt{2}+\sqrt{3}}{2}\lt\sqrt{3}\).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
无理数与有理数之和是无理数,即若\(p\)是无理数,\(a\)是有理数,则\(p + a\)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非零有理数之积是无理数,例如\(\sqrt{2}\)是无理数,\(2\)是有理数,\(2\sqrt{2}\)是无理数.
无理数的分类性质
代数无理数:是某个系数为整数的多项式方程的根的无理数,如\(\sqrt{2}\)是方程\(x^{2}-2 = 0\)的根,所以\(\sqrt{2}\)是代数无理数.
超越数:不是代数无理数的无理数,如\(\pi\)、\(e\)等,它们不是任何整系数多项式方程的根.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初中数学 11 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
- 初中数学 11 一元三次、四次、五次方程
- 初中数学 12 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
- 初中数学 13 一次函数:\(y = kx + b\)(\(k≠0\))
- 初中数学 14 二次函数、图像、性质:\(y = ax^{2}+bx + c\)
- 初中数学 15 反比例函数:\(y=\frac{k}{x}\)(\(k\)为常数,\(k≠0\))
- 初中数学 16 图形的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
- 初中数学 17 相交线与平行线
- 初中数学 18 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高
- 初中数学 19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
- 初中数学 20 轴对称、中垂线、等腰三角形
- 初中数学 21 勾股定理:\(a^{2}+b^{2}=c^{2}\)
- 初中数学 22 平行四边形、中位线、矩形、菱形、正方形
- 初中数学 23 圆:与圆有关的角、线、垂径定理
- 初中数学 24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中心对称
- 初中数学 2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
- 初中数学 26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 初中数学 27 投影与视图、三视图
- 初中数学 28 尺规作图与命题的证明
- 初中数学 29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
- 初中数学 30 平均数、中位数、方差、极差、标准差
- 初中数学 31 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P(A)=\frac{m}{n}\))
- 高中数学 总目录(必修1、2与选修1、2、3)
- 集合 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集合 01 集合元素的概念、性质、运算
- 集合 01 数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 逻辑 0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 逻辑 01逻辑学、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方程
- 不等式 02 不等关系、不等式、实数大小比较的依据
- 不等式 02 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 02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 不等式 02 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对数均值不等式
- 不等式 02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大全
- 不等式 02 齐次式不等式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三角绝对值不等式
- 柯西不等式、权方和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琴生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范围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建模
- 不等式 02 三元平方公式 与 三元立方公式
- 不等式 02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函数 03 函数的概念、性质、幂函数
- 函数 03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