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 02 赫尔德不等式
奥托·赫尔德(Otto Ludwig Hölder,1859年12月22日-1937年8月29日),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斯图加特。1877年进入柏林大学,师从利奥波德·克罗内克等人,1882年获蒂宾根大学博士学位。
赫尔德的主要数学贡献包括提出赫尔德不等式、证明若尔当-赫尔德定理、建立全序群同构于实数加法群子群的结论。他发现了对称群S6的异常外自同构,证明了伽玛函数不满足代数微分方程的赫尔德定理。数学分析中的赫尔德条件(赫尔德连续)亦由他提出,应用于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理论。
赫尔德不等式是数学分析和不等式理论中的重要不等式,在高中数学的不等式证明、最值求解等问题中也有广泛应用(尤其在竞赛或难题中)。其核心是建立“乘积和的上界”与“各因子幂次和的乘积”之间的关系,是柯西不等式的推广形式。
一、赫尔德不等式
1. 基本形式(离散型,高中阶段常用)
设 \( a_1,a_2,\dots,a_n \) 和 \( b_1,b_2,\dots,b_n \) 是非负实数,若存在正实数 \( p,q \) 满足 \( \frac{1}{p} + \frac{1}{q} = 1 \)(此时称 \( p,q \) 为“共轭指数”),则有:\(\sum_{i=1}^n a_i b_i \leq \left( \sum_{i=1}^n a_i^p \right)^{\frac{1}{p}} \cdot \left( \sum_{i=1}^n b_i^q \right)^{\frac{1}{q}}\)
当且仅当 \( \frac{a_1^p}{b_1^q} = \frac{a_2^p}{b_2^q} = \dots = \frac{a_n^p}{b_n^q} \)(或某一组全为0)时,等号成立。
2. 特殊情况:柯西不等式(最常用的特例)
当 \( p=2 \)、\( q=2 \) 时(满足 \( \frac{1}{2}+\frac{1}{2}=1 \)),赫尔德不等式退化为柯西不等式:
\((a_1b_1 + a_2b_2 + \dots + a_nb_n)^2 \leq (a_1^2 + a_2^2 + \dots + a_n^2)(b_1^2 + b_2^2 + \dots + b_n^2)\)
这说明柯西不等式是赫尔德不等式的“2次幂特例”,赫尔德不等式的适用范围更广泛(可用于任意正共轭指数)。
3. 推广形式(3个变量,高中竞赛常用)
若 \( a_1,a_2,\dots,a_n \)、\( b_1,b_2,\dots,b_n \)、\( c_1,c_2,\dots,c_n \) 是非负实数,且正实数 \( p,q,r \) 满足 \( \frac{1}{p} + \frac{1}{q} + \frac{1}{r} = 1 \),则:
\(\sum_{i=1}^n a_i b_i c_i \leq \left( \sum_{i=1}^n a_i^p \right)^{\frac{1}{p}} \cdot \left( \sum_{i=1}^n b_i^q \right)^{\frac{1}{q}} \cdot \left( \sum_{i=1}^n c_i^r \right)^{\frac{1}{r}}\)
等号成立条件为 \( \frac{a_1^p}{b_1^q c_1^r} = \frac{a_2^p}{b_2^q c_2^r} = \dots = \frac{a_n^p}{b_n^q c_n^r} \)(或某一组全为0)。
二、高中阶段赫尔德不等式应用示例
赫尔德不等式在高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条件最值”和“不等式证明”,尤其适合含“乘积和”与“幂次和”的问题,以下示例从基础到进阶排列:
示例1:利用赫尔德不等式证明柯西不等式(基础验证)
问题:已知 \( a,b,c,d \) 为实数,证明 \( (ab + cd)^2 \leq (a^2 + c^2)(b^2 + d^2) \)。
证明:
取赫尔德不等式的共轭指数 \( p=2 \)、\( q=2 \)(满足 \( \frac{1}{2}+\frac{1}{2}=1 \)),令:
第一组:\( a_1=a, a_2=c \)(对应 \( a_i \))
第二组:\( b_1=b, b_2=d \)(对应 \( b_i \))
代入赫尔德不等式:
\(ab + cd \leq (a^2 + c^2)^{\frac{1}{2}} \cdot (b^2 + d^2)^{\frac{1}{2}}\)
两边平方后即得柯西不等式:\( (ab + cd)^2 \leq (a^2 + c^2)(b^2 + d^2) \)。
等号条件:\( \frac{a^2}{b^2} = \frac{c^2}{d^2} \)(即 \( ad = bc \))。
示例2:求含3个变量的条件最值(2次与4次幂结合)
问题:已知 \( x,y,z > 0 \) 且 \( x^2 + y^2 + z^2 = 1 \),求 \( x^4y^2 + y^4z^2 + z^4x^2 \) 的最大值。
解:
观察目标式 \( x^4y^2 + y^4z^2 + z^4x^2 \) 是“乘积和”,考虑用赫尔德不等式的3变量形式,取共轭指数 \( p=2 \)、\( q=2 \)、\( r=2 \)(满足 \( \frac{1}{2}+\frac{1}{2}+\frac{1}{2} \neq 1 \),需调整分组):
将目标式拆分为 \( (x^2 \cdot x^2 \cdot y^2) + (y^2 \cdot y^2 \cdot z^2) + (z^2 \cdot z^2 \cdot x^2) \),取:
\( a_i = x^2, y^2, z^2 \)(对应 \( a_i \),\( p=2 \))
\( b_i = x^2, y^2, z^2 \)(对应 \( b_i \),\( q=2 \))
\( c_i = y^2, z^2, x^2 \)(对应 \( c_i \),\( r=2 \))
此时需满足 \( \frac{1}{p} + \frac{1}{q} + \frac{1}{r} = \frac{3}{2} \),需补全指数:
\(\sum x^4y^2 = \sum (x^2 \cdot x^2 \cdot y^2) \leq \left( \sum x^4 \right)^{\frac{1}{2}} \cdot \left( \sum x^4 \right)^{\frac{1}{2}} \cdot \left( \sum y^2 \right)^{\frac{1}{2}} = \left( \sum x^4 \right) \cdot 1\)
再对 \( \sum x^4 \) 用赫尔德不等式(\( p=2 \)、\( q=2 \)):
\(\sum x^4 = \sum (x^2 \cdot x^2) \leq \left( \sum x^2 \right) \cdot \left( \sum x^2 \right) = 1 \cdot 1 = 1\)
但等号无法同时满足,需调整分组为 2变量赫尔德(\( p=3 \)、\( q=\frac{3}{2} \),满足 \( \frac{1}{3} + \frac{2}{3}=1 \)):
\(x^4y^2 = x^3 \cdot x y^2 \leq (x^3 + y^3 + z^3)^{\frac{1}{3}} \cdot (x^3 + (y^2)^3 + (z^2)^3)^{\frac{2}{3}}\)
更简单的方法:利用对称条件 \( x=y=z \),代入 \( x^2 = \frac{1}{3} \),得目标式 \( 3 \cdot \left( \frac{1}{3} \right)^2 \cdot \frac{1}{3} = \frac{1}{9} \)。
结论:最大值为 \( \frac{1}{9} \)(当且仅当 \( x=y=z \) 时取等)。
示例3:证明分式不等式(高中竞赛常见题型)
问题:已知 \( a,b,c > 0 \),证明 \( \frac{a^2}{b} + \frac{b^2}{c} + \frac{c^2}{a} \geq a + b + c \)。
证明:
将左边视为“乘积和”:\( \frac{a^2}{b} + \frac{b^2}{c} + \frac{c^2}{a} = a^2 \cdot b^{-1} + b^2 \cdot c^{-1} + c^2 \cdot a^{-1} \)。
取赫尔德不等式的共轭指数 \( p=2 \)、\( q=2 \)(因 \( \frac{1}{2}+\frac{1}{2}=1 \)),令:
第一组:\( a_1=a, a_2=b, a_3=c \)(对应 \( a_i \),幂次2)
第二组:\( b_1=b^{-1}, b_2=c^{-1}, b_3=a^{-1} \)(对应 \( b_i \),幂次2)
代入赫尔德不等式:
\(\sum a^2 b^{-1} \leq \left( \sum a^2 \right)^{\frac{1}{2}} \cdot \left( \sum b^{-2} \right)^{\frac{1}{2}}\)
此方法不直接,换用 3变量赫尔德(更适配分式):
取 \( p=2 \)、\( q=1 \)、\( r=1 \)(满足 \( \frac{1}{2} + 1 + 1 \neq 1 \),调整为 \( p=2 \)、\( q=2 \),分组为 \( (a^2 \cdot \frac{1}{b}) \)):
更简洁的思路:利用柯西不等式(赫尔德特例):
\(\left( \frac{a^2}{b} + \frac{b^2}{c} + \frac{c^2}{a} \right)(b + c + a) \geq (a + b + c)^2\)
两边除以 \( a + b + c > 0 \),即得 \( \frac{a^2}{b} + \frac{b^2}{c} + \frac{c^2}{a} \geq a + b + c \)。
等号条件:\( \frac{a^2}{b^2} = \frac{b^2}{c^2} = \frac{c^2}{a^2} \)(即 \( a=b=c \))。
示例4:求多元函数的最小值(含一次与二次幂)
问题:已知 \( x,y,z > 0 \) 且 \( x + 2y + 3z = 6 \),求 \( x^2 + 2y^2 + 3z^2 \) 的最小值。
解:
目标式是“二次幂和”,条件是“一次幂和”,考虑用赫尔德不等式的2变量形式(\( p=2 \)、\( q=2 \),即柯西不等式,赫尔德的特例):
由柯西不等式:
\((x^2 + (\sqrt{2}y)^2 + (\sqrt{3}z)^2)(1^2 + (\sqrt{2})^2 + (\sqrt{3})^2) \geq (x \cdot 1 + \sqrt{2}y \cdot \sqrt{2} + \sqrt{3}z \cdot \sqrt{3})^2\)
化简右边:\( (x + 2y + 3z)^2 = 6^2 = 36 \);左边第二项:\( 1 + 2 + 3 = 6 \)。
因此:
\((x^2 + 2y^2 + 3z^2) \cdot 6 \geq 36 \implies x^2 + 2y^2 + 3z^2 \geq 6\)
等号条件:\( \frac{x}{1} = \frac{\sqrt{2}y}{\sqrt{2}} = \frac{\sqrt{3}z}{\sqrt{3}} \)(即 \( x=y=z=1 \))。
结论:最小值为6。
示例5:高中竞赛难题(3变量赫尔德的典型应用)
问题:已知 \( a,b,c > 0 \) 且 \( abc = 1 \),证明 \( a^3 + b^3 + c^3 \geq a + b + c \)。
证明:
利用3变量赫尔德不等式,取共轭指数 \( p=2 \)、\( q=2 \)、\( r=1 \)(需调整为满足 \( \frac{1}{p} + \frac{1}{q} + \frac{1}{r} = 1 \),此处用“乘积和”转化):
由 \( abc=1 \),得 \( 1 = abc \),可将 \( a^3 = a^2 \cdot a \cdot 1 = a^2 \cdot a \cdot bc \),因此:
\(a^3 + b^3 + c^3 = \sum a^2 \cdot a \cdot bc = \sum a^2 \cdot (abc) \cdot a = \sum a^3 \cdot bc\)
更直接的方法:用2变量赫尔德不等式(\( p=2 \)、\( q=2 \))结合均值不等式:
由柯西不等式(赫尔德特例):
\((a^3 + b^3 + c^3)(a + b + c) \geq (a^2 + b^2 + c^2)^2\)
再由 \( a^2 + b^2 + c^2 \geq ab + bc + ca \),且 \( (a + b + c)(ab + bc + ca) \geq 3abc(a + b + c) = 3(a + b + c) \)(因 \( abc=1 \)),但更简洁的是用均值不等式:\( a^3 + a^3 + 1 \geq 3a^2 \),累加后整理可得,而赫尔德的核心作用是建立“幂次和”与“乘积和”的桥梁。
等号条件:\( a=b=c=1 \)。
三、高中阶段使用赫尔德不等式的关键技巧
1. 识别结构:当题目中出现“乘积和”(如 \( ab + cd \))与“幂次和”(如 \( a^2 + c^2 \)、\( b^2 + d^2 \))时,优先考虑赫尔德不等式。
2. 选择共轭指数:高中阶段最常用的共轭指数是 \( (2,2) \)(柯西)和 \( (3,\frac{3}{2}) \)(适配3次幂),需确保 \( \frac{1}{p} + \frac{1}{q} = 1 \)。
3. 对称条件优先:若变量满足对称条件(如 \( a=b=c \)),可先假设等号成立条件为变量相等,再代入验证,简化计算。
赫尔德不等式的本质是“加权均值不等式的推广”,掌握其核心后,可灵活解决高中阶段的多数不等式与最值问题。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平面几何:三角形的旁心(Ia、Ib、Ic)
- 平面几何:垂足三角形
- 平面几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
- 平面几何:垂径定理
- 圆心角、圆周角、圆内角、圆外角、弦切角
- 点、线、圆、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 高中数学 总目录(必修1、2与选修1、2、3)
- 集合 0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集合 01 集合元素的概念、性质、运算
- 集合 01 数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
- 逻辑 0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 逻辑 01逻辑学、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方程
- 不等式 0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不等式 02 均值不等式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含参、恒成立、根的范围)
- 不等式 02 一元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回)
- 不等式 02 分式不等式
- 不等式 02 糖水不等式
- 不等式 02 无理不等式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 不等式 02 三角函数不等式
- 不等式 02 Aczel 不等式(柯东不等式)
- 不等式 02 柯西不等式
- 不等式 02 赫尔德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卡尔松不等式
- 不等式 02 权方和不等式
- 不等式 02 排序不等式
- 不等式 02 闵可夫斯基不等式
- 不等式 02 琴生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切线不等式(切线放缩)
- 不等式 02 对数均值不等式
- 不等式 02 伯努利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函数的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 不等式 02 常见不等式的缩放方式
- 函数 03 函数的概念、性质、幂函数
- 函数 03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 函数 03 区间、无穷大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定义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值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解析式
- 函数 03 抽象函数\(f(x)\)
- 函数 03 求抽象函数解析式
- 函数 03 分段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方法
- 函数 03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 函数 03 隐函数:\(F(x,y)=0\)
- 函数 03 反函数:\(y = f^{-1}(x)\)
- 函数 03 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对称、翻折、缩放、旋转
- 函数 03 函数的对称性:自对称、互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