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03 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对称、翻折、缩放、旋转
一、函数图象变换:平移
1. 函数图象的平移原理阐述:函数图象的平移是基于点的平移
函数图象的平移是基于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x,y)\)进行平移时,其坐标会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函数图象,图象上的每一个点都遵循相同的平移规则。
设原函数为\(y = f(x)\),我们可以把函数图象看成是由无数个点\((x,f(x))\)组成的集合。当图象进行平移时,这些点的坐标就会发生变化。
2. 水平平移(对自变量:左加、右减)
向左平移:\(y = f(x + h)\)
当函数\(y = f(x)\)的图象向左平移\(h\)(\(h>0\))个单位时,图象上任意一点\((x,y)\)变为\((x + h,y)\)。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x + h)\)。
例如,对于函数\(y=(x - 1)^{2}\),若将其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x\)变为\(x+ 2\),新的函数为\(y=(x + 2 - 1)^{2}=(x + 1)^{2}\)。从图象上来看,\(y=(x - 1)^{2}\)的对称轴是\(x = 1\),而\(y=(x + 1)^{2}\)的对称轴是\(x=-1\),整个抛物线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
向右平移:\(y = f(x - h)\)
当函数\(y = f(x)\)的图象向右平移\(h\)(\(h>0\))个单位时,图象上任意一点\((x,y)\)变为\((x - h,y)\)。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x - h)\)。
例如,对于函数\(y = x^{2}+2x\),若将其向右平移\(3\)个单位,把\(x\)变为\(x - 3\),则新函数为\(y=(x - 3)^{2}+2(x - 3)=x^{2}-6x + 9+2x - 6=x^{2}-4x + 3\)。从图象上看,原函数的对称轴等特征会相应地向右移动\(3\)个单位。
3. 垂直平移(对函数值:上加、下减)
向上平移:\(y = f(x)+k\)
当函数\(y = f(x)\)的图象向上平移\(k\)(\(k>0\))个单位时,图象上任意一点\((x,y)\)变为\((x,y + k)\)。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x)+k\)。
例如,对于函数\(y = \sin x\),若将其向上平移\(1\)个单位,新的函数为\(y=\sin x+1\)。从图象上看,\(y = \sin x\)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而\(y=\sin x + 1\)的最大值变为\(2\),最小值变为\(0\),整个正弦曲线向上移动了\(1\)个单位。
向下平移:\(y = f(x)-k\)
当函数\(y = f(x)\)的图象向下平移\(k\)(\(k>0\))个单位时,图象上任意一点\((x,y)\)变为\((x,y - k)\)。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x)-k\)。
例如,对于函数\(y = 2x - 1\),若将其向下平移\(2\)个单位,新的函数为\(y = 2x-1-2=2x - 3\)。从图象上看,直线\(y = 2x - 1\)向下移动了\(2\)个单位。
4. 组合平移:\(y = f(x + h)+k\)
函数图象可以同时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移。例如,函数\(y = f(x)\)先向左平移\(h\)(\(h>0\))个单位,再向上平移\(k\)(\(k>0\))个单位,那么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x + h)+k\)。顺序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不过在单纯的平移组合中,先左右后上下或者先上下后左右的最终图象位置是相同的。
例如,函数\(y = x^{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y=(x + 3)^{2}\),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最终函数为\(y=(x + 3)^{2}+2\)。如果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y = x^{2}+2\),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最终函数同样为\(y=(x + 3)^{2}+2\)。
二、函数图象变换:对称
1. 关于\(x\)轴对称:\(y = f(x)\)--关于\(x\)轴对称-->\(y=-f(x)\)
原理: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x,y)\),它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x,-y)\)。那么对于函数\(y = f(x)\),图象上的每一点\((x,f(x))\)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x,-f(x))\),所以函数\(y = f(x)\)关于\(x\)轴对称的函数为\(y=-f(x)\)。
举例:如函数\(y = 2x + 1\),关于\(x\)轴对称的函数是\(y=-(2x + 1)= - 2x - 1\)。从图象角度看,\(y = 2x+1\)的图象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位于一、二、三象限;而\(y=-2x - 1\)的图象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位于二、三、四象限。
2. 关于\(y\)轴对称:\(y = f(x)\)--关于\(y\)轴对称-->\(y = f(-x)\)
原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x,y)\)。对于函数\(y = f(x)\),图象上的点\((x,f(x))\)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x,f(x))\),所以函数\(y = f(x)\)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是\(y = f(-x)\)。
举例:对于函数\(y=x^{2}-2x\),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是\(y=(-x)^{2}-2(-x)=x^{2}+2x\)。在图象上,\(y=x^{2}-2x\)的对称轴是\(x = 1\),开口向上;而\(y=x^{2}+2x\)的对称轴是\(x=-1\),开口同样向上。
3. 关于原点对称:\(y = f(x)\)--关于原点(0,0)对称-->\(y=-f(-x)\)
原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对于函数\(y = f(x)\),图象上的点\((x,f(x))\)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f(x))\),所以函数\(y = f(x)\)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y=-f(-x)\)。
举例:考虑函数\(y = x^{3}\),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还是\(y = x^{3}\),因为\(-f(-x)=-(-x)^{3}=x^{3}\)。从图象上看,\(y = x^{3}\)的图象是一个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当\(x>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x<0\)时,函数也单调递增。
4. 关于直线\(y = x\)对称(反函数相关)
原理:若点\((a,b)\)在函数\(y = f(x)\)的图象上,那么点\((b,a)\)就在它关于直线\(y = x\)对称的函数图象上。
两个函数\(y = f(x)\)与\(y = f^{-1}(x)\)(如果\(f^{-1}(x)\)存在)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对称。
举例:对于函数\(y = 2x\)(\(x\in R\)),它的反函数是\(y=\frac{1}{2}x\)(\(x\in R\)),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对称。在图象上,\(y = 2x\)是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y=\frac{1}{2}x\)是一条斜率为\(\frac{1}{2}\)的直线,它们的交点在直线\(y = x\)上。
5. 关于直线\(y=-x\)对称
原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是\((-y,-x)\)。对于函数\(y = f(x)\),其图象上的点\((x,f(x))\)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是\((-f(x),-x)\),由此可以推导出关于直线\(y=-x\)对称的函数表达式。
举例:设函数\(y = x + 1\),设其关于直线\(y=-x\)对称的函数为\(y = g(x)\)。若\((x,y)\)在\(y = x + 1\)上,则其关于\(y=-x\)的对称点\((-y,-x)\)在\(y = g(x)\)上,即\(-x=-y + 1\),整理得\(y=-x - 1\),所以\(y = x + 1\)关于直线\(y=-x\)对称的函数是\(y=-x - 1\)。
三、函数图象变换:翻折
1. 关于\(x\)轴翻折:\(y=-f(x)\)
原理:对于函数\(y = f(x)\),将其图象关于\(x\)轴翻折,图象上的点\((x,y)\)变为\((x, - y)\)。所以翻折后的函数表达式为\(y=-f(x)\)。
举例:设函数\(y = 2x + 1\),将它关于\(x\)轴翻折后,得到的函数为\(y =-(2x + 1)= - 2x - 1\)。从图象上看,原函数\(y = 2x+1\)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翻折后的函数\(y=-2x - 1\)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2. 关于\(y\)轴翻折:\(y = f(-x)\)
原理:当把函数\(y = f(x)\)的图象关于\(y\)轴翻折时,图象上的点\((x,y)\)变为\(( - x,y)\),那么翻折后的函数表达式为\(y = f(-x)\)。
举例:对于函数\(y=(x - 1)^{2}\),关于\(y\)轴翻折后的函数是\(y =(-x - 1)^{2}=(x + 1)^{2}\)。原函数\(y=(x - 1)^{2}\)的对称轴是\(x = 1\),顶点坐标为\((1,0)\);翻折后的函数\(y=(x + 1)^{2}\)的对称轴是\(x=-1\),顶点坐标为\(( - 1,0)\)。
3. 绝对值函数引起的翻折:\(y = |f(x)|\)
原理:当\(f(x)\geq0\)时,\(y = |f(x)|=f(x)\),函数图象不变;当\(f(x)<0\)时,\(y = |f(x)|=-f(x)\),这意味着函数图象在\(f(x)<0\)的部分关于\(x\)轴进行翻折。
举例:设函数\(y = x - 1\),那么\(y = |x - 1|\)的图象是这样得到的:当\(x - 1\geq0\),即\(x\geq1\)时,\(y = x - 1\);当\(x - 1<0\),即\(x<1\)时,\(y =-(x - 1)= - x + 1\)。所以\(y = |x - 1|\)的图象是将\(y = x - 1\)在\(x<1\)部分关于\(x\)轴翻折得到的,其图象呈“V”字形,顶点坐标为\((1,0)\)。
4. 绝对值函数引起的翻折:\(y = f(|x|)\)
原理:因为\(y = f(|x|)\)满足\(y = f(|x|)=f(x)\)(当\(x\geq0\))和\(y = f(|x|)=f(-x)\)(当\(x<0\)),所以函数图象是将\(y = f(x)\)(\(x\geq0\))的部分保留,然后关于\(y\)轴进行对称得到完整的图象。
举例:对于函数\(y = x^{2}-2x\),则\(y = x^{2}-2|x|\)的图象是这样得到的:当\(x\geq0\)时,\(y = x^{2}-2x\);当\(x<0\)时,\(y = x^{2}+2x\)。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在\(y\)轴右侧是\(y = x^{2}-2x\)的图象,在\(y\)轴左侧是\(y = x^{2}+2x\)的图象,整体图象呈“W”字形。
四、函数图象变换:缩放
1. 纵坐标缩放(沿\(y\)轴方向):\(y = Af(x)\)
原理:对于函数\(y = f(x)\),若进行纵坐标缩放,设缩放倍数为\(A\)(\(A\neq0\)),函数表达式变为\(y = Af(x)\)。
当\(A>1\)时,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变为\((x, Ay)\),这意味着函数图象在\(y\)轴方向上伸长;
当\(0 < A < 1\)时,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变为\((x, Ay)\),函数图象在\(y\)轴方向上缩短。
举例:对于函数\(y = \sin x\),若将其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即\(A = 2\),得到的函数为\(y = 2\sin x\)。\(y=\sin x\)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而\(y = 2\sin x\)的最大值变为\(2\),最小值变为\(-2\)。从图象上看,\(y = 2\sin x\)的波形在\(y\)轴方向上比\(y=\sin x\)更加“伸展”。
应用场景:在物理学中,比如研究简谐振动\(y = A\sin(\omega t+\varphi)\),其中\(A\)就是纵坐标缩放系数,它表示振动的振幅。通过改变\(A\)的值,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大小。
2. 横坐标缩放(沿\(x\)轴方向):\(y = f(\omega x)\)或\(y = f(\frac{x}{\omega})\)
原理:对于函数\(y = f(x)\),设横坐标缩放倍数为\(\omega\)(\(\omega\neq0\))。
当\(\omega>1\)时,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变为\((\frac{x}{\omega},y)\),函数图象在\(x\)轴方向上缩短;
当\(0 < \omega < 1\)时,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变为\((\frac{x}{\omega},y)\),函数图象在\(x\)轴方向上伸长。
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f(\omega x)\)或\(y = f(\frac{x}{\omega})\)(具体根据\(\omega\)与\(1\)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举例:对于函数\(y=\cos x\),若将其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即\(\omega=\frac{1}{2}\),得到的函数为\(y=\cos(\frac{x}{2})\)。\(y = \cos x\)的周期是\(2\pi\),而\(y=\cos(\frac{x}{2})\)的周期变为\(4\pi\)。从图象上看,\(y=\cos(\frac{x}{2})\)的波形在\(x\)轴方向上比\(y = \cos x\)更加“伸展”。
应用场景:在信号处理领域,对于一个信号函数,横坐标缩放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例如,在音频信号处理中,改变横坐标缩放倍数可以实现音频的变调效果。如果加快音频信号的播放速度(相当于横坐标缩短),音调会变高;反之,减慢播放速度(相当于横坐标伸长),音调会变低。
3. 组合缩放(同时进行横纵坐标缩放):\(y = Af(\omega x)\)
原理:当函数\(y = f(x)\)同时进行横纵坐标缩放时,设横坐标缩放倍数为\(\omega\),纵坐标缩放倍数为\(A\),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变为\((\frac{x}{\omega}, Ay)\),此时函数表达式变为\(y = Af(\omega x)\)。
举例:对于函数\(y = x^{2}\),若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frac{1}{3}\),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4\)倍,即\(\omega = 3\),\(A = 4\),得到的函数为\(y = 4\times(3x)^{2}=36x^{2}\)。从图象上看,抛物线的开口变得更窄(因为横坐标缩短)且更“高瘦”(因为纵坐标伸长)。
五、二维平面中绕原点旋转的坐标变换规则
逆时针旋转\(θ\)角度
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x,y)\),将其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θ\)角度后得到点\(P'(x',y')\)。
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坐标变换公式:
\(x' = x\cosθ - y\sinθ\)
\(y' = x\sinθ + y\cosθ\)
例如,当\(θ = 90^{\circ}\)(\(\frac{\pi}{2}\)弧度)时,\(\cosθ = 0\),\(\sinθ = 1\),则\(x'=-y\),\(y' = x\),这与前面提到的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circ}\)的坐标变换规则一致。
当\(θ = 180^{\circ}\)(\(\pi\)弧度)时,\(\cosθ=- 1\),\(\sinθ = 0\),所以\(x'=-x\),\(y'=-y\)。
当\(θ = 270^{\circ}\)(\(\frac{3\pi}{2}\)弧度)时,\(\cosθ = 0\),\(\sinθ=-1\),则\(x' = y\),\(y'=-x\)。
顺时针旋转\(θ\)角度
若将点\(P(x,y)\)绕原点顺时针旋转\(θ\)角度后得到点\(P'(x',y')\),则坐标变换公式为:
\(x' = x\cosθ + y\sinθ\)
\(y'=-x\sinθ + y\cosθ\)
例如,当\(θ = 90^{\circ}\)(\(\frac{\pi}{2}\)弧度)时,\(\cosθ = 0\),\(\sinθ = 1\),此时\(x' = y\),\(y'=-x\),这与逆时针旋转\(270^{\circ}\)的结果相同,因为顺时针旋转\(90^{\circ}\)和逆时针旋转\(270^{\circ}\)的最终位置是一样的。
六、三维空间中的旋转坐标变换规则(绕坐标轴旋转)
绕\(x\)轴旋转\(θ\)角度(右手定则确定旋转方向)
设空间中有一点\(P(x,y,z)\),绕\(x\)轴旋转\(θ\)角度后得到点\(P'(x',y',z')\)。坐标变换公式为:
\(x' = x\)
\(y' = y\cosθ - z\sinθ\)
\(z' = y\sinθ + z\cosθ\)
绕\(y\)轴旋转\(θ\)角度(右手定则确定旋转方向)
对于点\(P(x,y,z)\),绕\(y\)轴旋转\(θ\)角度后得到点\(P'(x',y',z')\)。坐标变换公式为:
\(x' = x\cosθ + z\sinθ\)
\(y' = y\)
\(z'=-x\sinθ + z\cosθ\)
绕\(z\)轴旋转\(θ\)角度(右手定则确定旋转方向)
若点\(P(x,y,z)\)绕\(z\)轴旋转\(θ\)角度后得到点\(P'(x',y',z')\)。坐标变换公式为:
\(x' = x\cosθ - y\sinθ\)
\(y' = x\sinθ + y\cosθ\)
\(z' = z\)
七、函数图象绕原点(0,0)旋转
1. 一般函数\(y = f(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circ}\)后的函数图象推导
设原函数\(y = f(x)\)图象上一点\((x,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circ}\)后得到点\((x',y')\),根据前面提到的旋转坐标变换规则,\(x'=-y\),\(y' = x\),即\(x = y'\),\(y=-x'\)。
因为\((x,y)\)在\(y = f(x)\)上,所以\(y = f(x)\)可变为\(-x'=f(y')\),那么旋转后的函数为\(y=-f^{-1}(x)\)(这里\(f^{-1}(x)\)表示\(f(x)\)的反函数)。
例如,对于函数\(y = 2x + 1\),先求出它的反函数,令\(y = 2x+1\),则\(x=\frac{y - 1}{2}\),即反函数为\(y=\frac{x - 1}{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circ}\)后的函数为\(y =-\frac{x - 1}{2}\)。
2. 一般函数\(y = f(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circ}\)后的函数图象推导
设原函数\(y = f(x)\)图象上一点\((x,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circ}\)后得到点\((x',y')\),坐标变换规则为\(x'=-x\),\(y'=-y\),即\(x=-x'\),\(y=-y'\)。
因为\((x,y)\)在\(y = f(x)\)上,所以\(-y'=f(-x')\),即旋转后的函数为\(y=-f(-x)\)。
例如,对于函数\(y = x^{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circ}\)后,函数变为\(y=-(-x)^{2}=-x^{2}\)。
3. 一般函数\(y = f(x)\)绕原点逆时针旋转\(270^{\circ}\)后的函数图象推导
设原函数\(y = f(x)\)图象上一点\((x,y)\),绕原点逆时针旋转\(270^{\circ}\)后得到点\((x',y')\),坐标变换规则为\(x' = y\),\(y'=-x\),即\(x=-y'\),\(y = x'\)。
因为\((x,y)\)在\(y = f(x)\)上,所以\(x'=f(-y')\),那么旋转后的函数为\(y = f^{-1}(-x)\)。
例如,对于函数\(y=\sqrt{x}\)(\(x\geqslant0\)),其反函数为\(y = x^{2}(x\geqslant0)\)。绕原点逆时针旋转\(270^{\circ}\)后的函数为\(y=(-x)^{2}=x^{2}(x\leqslant0)\)。
八、绕点\((a,b)\)旋转
1. 绕点\((a,b)\)旋转的基本思路
当函数图象绕点\((a,b)\)旋转时,我们可以先将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进行平移,使得\((a,b)\)成为新的坐标原点。然后按照绕原点旋转的规则进行旋转,最后再将坐标平移回原来的位置。
2. 以绕点\((a,b)\)逆时针旋转\(90^{\circ}\)为例进行详细推导
平移步骤:设函数\(y = f(x)\)图象上的一点为\((x,y)\),先将其平移,令\(x_1=x - a\),\(y_1=y - b\),此时点\((x_1,y_1)\)相对于点\((a,b)\)为新的坐标原点。
旋转步骤:按照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circ}\)的规则,此时\(x_1\)和\(y_1\)旋转后的坐标\(x_2\)和\(y_2\)满足\(x_2=-y_1\),\(y_2 = x_1\),即\(x_2=-(y - b)\),\(y_2=(x - a)\)。
还原步骤:最后再将坐标平移回原来的位置,得到旋转后的坐标\((x',y')\),其中\(x'=x_2 + a\),\(y'=y_2 + b\)。将\(x_2\)和\(y_2\)代入可得\(x'=-(y - b)+a\),\(y'=(x - a)+b\)。
因为\((x,y)\)在\(y = f(x)\)上,经过上述变换后,对于旋转后的函数图象上的点\((x',y')\),可以通过一系列代换得到旋转后的函数表达式。
例如,设函数\(y = x + 1\),绕点\((1,1)\)逆时针旋转\(90^{\circ}\)。设\((x,y)\)是\(y = x + 1\)上的点,先平移得到\(x_1=x - 1\),\(y_1=y - 1\)。旋转后\(x_2=-(y_1)=-(y - 1)\),\(y_2=x_1=(x - 1)\)。再平移回原来位置\(x'=x_2 + 1=-(y - 1)+1=-y + 2\),\(y'=y_2 + 1=(x - 1)+1=x\),所以旋转后的函数为\(y=-x + 2\)。
3. 绕点\((a,b)\)逆时针旋转\(180^{\circ}\)的推导过程
平移步骤:同样设函数\(y = f(x)\)图象上的一点为\((x,y)\),令\(x_1=x - a\),\(y_1=y - b\)。
旋转步骤:按照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circ}\)的规则,\(x_1\)和\(y_1\)旋转后的坐标\(x_2\)和\(y_2\)满足\(x_2=-x_1\),\(y_2=-y_1\),即\(x_2=-(x - a)\),\(y_2=-(y - b)\)。
还原步骤:将坐标平移回原来的位置,得到旋转后的坐标\((x',y')\),其中\(x'=x_2 + a\),\(y'=y_2 + b\)。代入可得\(x'=-(x - a)+a=-x + 2a\),\(y'=-(y - b)+b=-y + 2b\)。
因为\((x,y)\)在\(y = f(x)\)上,所以旋转后的函数为\(y=-f(2a - x)+2b\)。
4. 绕点\((a,b)\)逆时针旋转\(270^{\circ}\)的推导过程
平移步骤:设函数\(y = f(x)\)图象上的一点为\((x,y)\),令\(x_1=x - a\),\(y_1=y - b\)。
旋转步骤:按照绕原点逆时针旋转\(270^{\circ}\)的规则,\(x_1\)和\(y_1\)旋转后的坐标\(x_2\)和\(y_2\)满足\(x_2 = y_1\),\(y_2=-x_1\),即\(x_2=(y - b)\),\(y_2=-(x - a)\)。
还原步骤:将坐标平移回原来的位置,得到旋转后的坐标\((x',y')\),其中\(x'=x_2 + a=(y - b)+a\),\(y'=y_2 + b=-(x - a)+b\)。
因为\((x,y)\)在\(y = f(x)\)上,经过代换等操作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函数表达式。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不等式 02 齐次式不等式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三角绝对值不等式
- 柯西不等式、权方和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琴生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范围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建模
- 不等式 02 三元平方公式 与 三元立方公式
- 不等式 02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函数 03 函数的概念、性质、幂函数
- 函数 03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 函数 03 区间、无穷大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定义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值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解析式
- 函数 03 抽象函数\(f(x)\)
- 函数 03 求抽象函数解析式
- 函数 03 分段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方法
- 函数 03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 函数 03 隐函数:\(F(x,y)=0\)
- 函数 03 反函数:\(y = f^{-1}(x)\)
- 函数 03 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对称、翻折、缩放、旋转
- 函数 03 函数的对称性:自对称、互对称
- 函数 03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 函数 03 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 函数 03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 [a,b] 上的最值
- 函数 03 函数的极值点、驻点、拐点、鞍点、可导点
- 函数 03 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凹凸性:凹函数、凸函数
- 函数 03 幂函数: \(y = x^a\)
- 函数 03 对勾函数与双刀函数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 \(y = a^{x}\) 与 对数函数 \(y=\log_{a}x\)
- 指数函数 04 根式运算、化简、根式不等式、有理化
- 指数函数 04 指数方程:\(a^{x}=b\)(\(a > 0\)且\(a\neq1\))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y = a^{x}(a>0\),且\(a\neq1)\)
- 对数函数 04 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
- 高中数学 05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 05 角度制与弧度制、角度运算
- 三角函数 05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
- 三角函数 05 加权同角三角函数和相结合的辅助角公式
- 高中数学 06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