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03 对勾函数与双刀函数
一、对勾函数
对勾函数是一类形如 \( f(x) = ax + \frac{b}{x} \)(\( a,b \neq 0 \))的函数,因图像形似“对勾”而得名。
定义域:\( x \neq 0 \)(分为 \( x > 0 \) 和 \( x < 0 \) 两个区间)。
图像特征: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 \( a,b > 0 \) 时)或第二、四象限(当 \( a,b < 0 \) 时)。
渐近线:\( x = 0 \)(y轴)和 \( y = ax \)(一次函数)。
单调性与最值:
当 \( a,b > 0 \) 时:\( x > 0 \) 时,在 \( (0, \sqrt{\frac{b}{a}}] \) 递减,在 \( [\sqrt{\frac{b}{a}}, +\infty) \) 递增,最小值为 \( 2\sqrt{ab} \)(当 \( x = \sqrt{\frac{b}{a}} \) 时)。
\( x < 0 \) 时,在 \( (-\infty, -\sqrt{\frac{b}{a}}] \) 递增,在 \( [-\sqrt{\frac{b}{a}}, 0) \) 递减,最大值为 \( -2\sqrt{ab} \)(当 \( x = -\sqrt{\frac{b}{a}} \) 时)。
当 \( a,b < 0 \) 时,单调性与上述相反,可通过变量替换转化为正数情况分析。
二、双刀函数
双刀函数是对勾函数的平移扩展,形如 \( f(x) = ax + \frac{b}{x + c} + d \)(\( a,b \neq 0 \)),图像可视为对勾函数平移后的“双刀”形态。
定义域:\( x \neq -c \)(分为 \( x < -c \) 和 \( x > -c \) 两个区间)。
图像特征:由对勾函数 \( f(t) = at + \frac{b}{t} \) 经平移得到(令 \( t = x + c \),则 \( f(x) = a(t - c) + \frac{b}{t} + d = at + \frac{b}{t} + (d - ac) \))。
渐近线:\( x = -c \)(垂直渐近线)和 \( y = ax + (d - ac) \)(斜渐近线)。
单调性与最值:每支曲线的单调性与对勾函数类似,通过换元 \( t = x + c \) 后,可转化为对勾函数的最值问题,极值点满足 \( at = \frac{b}{t} \)(即 \( t = \pm \sqrt{\frac{b}{a}} \))。
三、例题解析
例题1:对勾函数的最值求解:求函数 \( f(x) = 2x + \frac{8}{x} \)(\( x > 0 \))的最小值。
由基本不等式:\( 2x + \frac{8}{x} \geq 2\sqrt{2x \cdot \frac{8}{x}} = 2\sqrt{16} = 8 \)。
当且仅当 \( 2x = \frac{8}{x} \),即 \( x^2 = 4 \)(\( x > 0 \)),得 \( x = 2 \) 时取等号。
答案:最小值为 \( 8 \)。
例题2: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判断函数 \( f(x) = -x - \frac{1}{x} \)(\( x > 0 \))的单调性。
变形为 \( f(x) = -\left(x + \frac{1}{x}\right) \),其中 \( g(x) = x + \frac{1}{x} \) 在 \( (0,1] \) 递减,在 \( [1, +\infty) \) 递增。
由复合函数性质,\( f(x) = -g(x) \) 单调性与 \( g(x) \) 相反:在 \( (0,1] \) 递增,在 \( [1, +\infty) \) 递减。
答案:在 \( (0,1] \) 单调递增,在 \( [1, +\infty) \) 单调递减。
例题3:双刀函数的换元转化:求函数 \( f(x) = x + \frac{4}{x - 1} \)(\( x > 1 \))的最小值。
令 \( t = x - 1 \)(\( t > 0 \)),则 \( x = t + 1 \),函数转化为:
\( f(t) = (t + 1) + \frac{4}{t} = t + \frac{4}{t} + 1 \)。
由基本不等式:\( t + \frac{4}{t} \geq 2\sqrt{t \cdot \frac{4}{t}} = 4 \),当且仅当 \( t = 2 \) 时取等号。
此时 \( x = t + 1 = 3 \),最小值为 \( 4 + 1 = 5 \)。
答案:最小值为 \( 5 \)。
例题4:含参数的对勾函数最值:已知 \( x > 0 \),函数 \( f(x) = ax + \frac{1}{x} \) 的最小值为 \( 2 \),求 \( a \) 的值。
由基本不等式:\( ax + \frac{1}{x} \geq 2\sqrt{ax \cdot \frac{1}{x}} = 2\sqrt{a} \)(需 \( a > 0 \))。
已知最小值为 \( 2 \),故 \( 2\sqrt{a} = 2 \),解得 \( a = 1 \)。
答案:\( a = 1 \)。
例题5:双刀函数的定义域与最值综合:求函数 \( f(x) = 2x + \frac{3}{x + 2} \) 在 \( x \geq 1 \) 时的最小值。
令 \( t = x + 2 \)(\( t \geq 3 \)),则 \( x = t - 2 \),函数转化为:
\( f(t) = 2(t - 2) + \frac{3}{t} = 2t + \frac{3}{t} - 4 \)。
求导分析单调性:\( f'(t) = 2 - \frac{3}{t^2} \),当 \( t \geq 3 \) 时,\( f'(t) > 0 \),故 \( f(t) \) 在 \( [3, +\infty) \) 递增。
最小值在 \( t = 3 \)(即 \( x = 1 \))时取得:\( f(3) = 6 + 1 - 4 = 3 \)。
答案:最小值为 \( 3 \)。
总结
对勾函数与双刀函数的核心是“整式 + 反比例分式”的结构,解题时通过换元转化为基本形式,结合基本不等式或导数分析单调性与最值,平移变换是联系两者的关键纽带。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不等式 02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函数 03 函数的概念、性质、幂函数
- 函数 03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 函数 03 区间、无穷大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定义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值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解析式
- 函数 03 抽象函数\(f(x)\)
- 函数 03 求抽象函数解析式
- 函数 03 分段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方法
- 函数 03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 函数 03 隐函数:\(F(x,y)=0\)
- 函数 03 反函数:\(y = f^{-1}(x)\)
- 函数 03 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对称、翻折、缩放、旋转
- 函数 03 函数的对称性:自对称、互对称
- 函数 03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 函数 03 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 函数 03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 [a,b] 上的最值
- 函数 03 函数的极值点、驻点、拐点、鞍点、可导点
- 函数 03 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凹凸性:凹函数、凸函数
- 函数 03 幂函数: \(y = x^a\)
- 函数 03 对勾函数与双刀函数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 \(y = a^{x}\) 与 对数函数 \(y=\log_{a}x\)
- 指数函数 04 根式运算、化简、根式不等式、有理化
- 指数函数 04 指数方程:\(a^{x}=b\)(\(a > 0\)且\(a\neq1\))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y = a^{x}(a>0\),且\(a\neq1)\)
- 对数函数 04 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
- 高中数学 05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 05 角度制与弧度制、角度运算
- 三角函数 05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
- 三角函数 05 加权同角三角函数和相结合的辅助角公式
- 高中数学 06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 平面向量 06 平面向量的概念、共线向量、零向量
- 平面向量 06 三点共线、四点不共线等
- 平面向量 06 向量加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法则、运算律
- 平面向量 06 向量减法、相反向量
- 平面向量 06 向量的数乘 \(\lambda\overrightarrow{a}\)
- 平面向量 06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overrightarrow{n}=\lambda\overrightarrow{a}\)
- 平面向量 06 向量线性运算的重要结论
- 平面向量 06 向量数量积(内积)
- 复数 07 复数 \(a + bi\)、几何意义、共轭复数、加减乘除运算
- 复数 07 复数的向量形式、三角形式、欧拉形式、指数形式
- 立体几何 08 立体几何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