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03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函数值或自变量的“折叠”与“镜像”变换上,具体影响需根据绝对值符号作用的位置(函数整体、自变量或部分表达式)来区分:
一、绝对值作用于函数整体:\( y = |f(x)| \)
核心变换逻辑
非负化处理:将函数 \( f(x) \) 的负值部分沿 \( x \) 轴翻折到上方,正值部分保持不变。
几何意义:相当于把 \( x \) 轴下方的图像“折叠”到上方,保留上方图像的同时镜像对称下方图像。
实例分析:以 \( f(x) = x - 2 \) 为例
1. 原函数图像:一次函数,过点 \( (0, -2) \) 和 \( (2, 0) \),\( x < 2 \) 时 \( y < 0 \),\( x \geq 2 \) 时 \( y \geq 0 \)。
2. 绝对值变换后:\( y = |x - 2| \)
当 \( x < 2 \) 时,\( f(x) = x - 2 < 0 \),翻折后 \( y = 2 - x \),图像为斜率为 \(-1\) 的射线,过点 \( (2, 0) \) 和 \( (0, 2) \);
当 \( x \geq 2 \) 时,\( f(x) \geq 0 \),图像保持 \( y = x - 2 \) 不变。
最终图像:以 \( (2, 0) \) 为顶点的“V”型折线,整体位于 \( x \) 轴及上方。
一般规律:
若 \( f(x) \) 图像与 \( x \) 轴有交点,则交点处为绝对值函数图像的顶点(转折点)。
原函数 \( f(x) < 0 \) 的区间,图像变为其关于 \( x \) 轴的对称图形;\( f(x) \geq 0 \) 的区间,图像不变。
二、绝对值作用于自变量:\( y = f(|x|) \)
核心变换逻辑
偶函数化:利用偶函数性质 \( f(|x|) = f(-x) \)(当 \( x < 0 \) 时),将 \( x \geq 0 \) 的图像沿 \( y \) 轴翻折到 \( x < 0 \) 区域,左侧图像与右侧对称。
几何意义:保留 \( x \geq 0 \) 的图像,删除 \( x < 0 \) 原图像,并用右侧图像的镜像替代。
实例分析:以 \( f(x) = x + 1 \) 为例
1. 原函数图像:一次函数,过点 \( (0, 1) \) 和 \( (-1, 0) \),在 \( x \) 轴两侧均为直线。
2. 绝对值变换后:\( y = |x| + 1 \)
当 \( x \geq 0 \) 时,\( y = x + 1 \),图像为斜率为 \( 1 \) 的射线,过点 \( (0, 1) \);
当 \( x < 0 \) 时,\( |x| = -x \),故 \( y = -x + 1 \),图像为斜率为 \(-1\) 的射线,过点 \( (0, 1) \),与右侧图像关于 \( y \) 轴对称。
最终图像:以 \( (0, 1) \) 为顶点的“V”型折线,左右对称于 \( y \) 轴。
一般规律
函数 \( y = f(|x|) \) 必为偶函数,图像关于 \( y \) 轴对称。
只需先绘制 \( x \geq 0 \) 时的图像,再将其沿 \( y \) 轴翻折到左侧即可得到完整图像。
若原函数 \( f(x) \) 在 \( x < 0 \) 有定义,则变换后左侧图像与原图像无关,完全由右侧图像决定。
三、绝对值作用于函数部分表达式
情形1:\( y = |f(x)| + g(x) \)
影响:仅对 \( f(x) \) 的负值部分翻折,再与 \( g(x) \) 叠加。
实例:\( y = |x| - x \)
当 \( x \geq 0 \) 时,\( |x| = x \),故 \( y = x - x = 0 \),图像为 \( x \) 轴上 \( x \geq 0 \) 的射线;
当 \( x < 0 \) 时,\( |x| = -x \),故 \( y = -x - x = -2x \),图像为斜率为 \(-2\) 的射线,过原点。
图像特点:右侧与 \( x \) 轴重合,左侧为斜率为 \(-2\) 的直线。
情形2:\( y = f(|x| + a) \)(\( a \) 为常数)
影响:先对自变量进行平移,再做绝对值变换。
实例:\( y = (|x| - 1)^2 \)
当 \( x \geq 0 \) 时,\( y = (x - 1)^2 \),图像为顶点在 \( (1, 0) \) 的抛物线右半部分;
当 \( x < 0 \) 时,\( y = (-x - 1)^2 = (x + 1)^2 \),图像为顶点在 \( (-1, 0) \) 的抛物线左半部分,整体关于 \( y \) 轴对称。
图像特点:W型抛物线,关于 \( y \) 轴对称,顶点为 \( (1, 0) \) 和 \( (-1, 0) \)。
四、复合绝对值函数的图像分析
实例:\( y = ||x| - 1| \)
1. 分步变换:
先绘制 \( y = |x| - 1 \):顶点在 \( (0, -1) \) 的“V”型折线,\( x \geq 0 \) 时为 \( y = x - 1 \),\( x < 0 \) 时为 \( y = -x - 1 \),图像在 \( x \) 轴下方有一段(\(|x| < 1\) 时,\( y < 0 \))。
再对整体取绝对值:将 \( y < 0 \) 的部分(\(|x| < 1\))沿 \( x \) 轴翻折到上方,得到 \( y = 1 - |x| \)(\(|x| < 1\) 时),\(|x| \geq 1\) 时图像保持 \( y = |x| - 1 \) 不变。
2. 最终图像:
\( |x| < 1 \) 时,图像为顶点在 \( (0, 1) \) 的倒“V”型;
\( |x| \geq 1 \) 时,图像为斜率为 \( \pm 1 \) 的射线,整体呈“W”型,关于 \( y \) 轴对称。
五、绝对值函数图像的关键分析步骤
1. 确定绝对值位置:判断是作用于函数整体、自变量还是部分表达式。
2. 分段去绝对值:根据绝对值内表达式的正负性,将函数拆分为分段函数。
3. 绘制分段图像:
若 \( y = |f(x)| \),先画 \( f(x) \),再翻折下方部分;
若 \( y = f(|x|) \),先画 \( x \geq 0 \) 的图像,再对称到左侧;
复合情形需分步变换,先处理内层绝对值,再处理外层。
4. 检查对称性与关键点:如顶点坐标、与坐标轴交点、单调性变化等。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
- 柯西不等式、权方和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琴生不等式
- 不等式 02 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范围问题
- 不等式 02 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建模
- 不等式 02 三元平方公式 与 三元立方公式
- 不等式 02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 不等式 0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函数 03 函数的概念、性质、幂函数
- 函数 03 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 函数 03 区间、无穷大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定义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值域
- 函数 03 求函数的解析式
- 函数 03 抽象函数\(f(x)\)
- 函数 03 求抽象函数解析式
- 函数 03 分段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方法
- 函数 03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 函数 03 隐函数:\(F(x,y)=0\)
- 函数 03 反函数:\(y = f^{-1}(x)\)
- 函数 03 函数图象变换:平移、对称、翻折、缩放、旋转
- 函数 03 函数的对称性:自对称、互对称
- 函数 03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 函数 03 函数的单调性:增函数、减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最值:最大值、最小值
- 函数 03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 [a,b] 上的最值
- 函数 03 函数的极值点、驻点、拐点、鞍点、可导点
- 函数 03 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
- 函数 03 函数的凹凸性:凹函数、凸函数
- 函数 03 幂函数: \(y = x^a\)
- 函数 03 对勾函数与双刀函数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 \(y = a^{x}\) 与 对数函数 \(y=\log_{a}x\)
- 指数函数 04 根式运算、化简、根式不等式、有理化
- 指数函数 04 指数方程:\(a^{x}=b\)(\(a > 0\)且\(a\neq1\))
- 指数函数 04 指数函数:\(y = a^{x}(a>0\),且\(a\neq1)\)
- 对数函数 04 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
- 高中数学 05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 05 角度制与弧度制、角度运算
- 三角函数 05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 三角函数 05 三角函数恒等变换
- 三角函数 05 加权同角三角函数和相结合的辅助角公式
- 高中数学 06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 平面向量 06 平面向量的概念、共线向量、零向量
- 平面向量 06 三点共线、四点不共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