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03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绝对值符号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函数值自变量的“折叠”与“镜像”变换上,具体影响需根据绝对值符号作用的位置(函数整体、自变量或部分表达式)来区分:

一、绝对值作用于函数整体:\( y = |f(x)| \)

核心变换逻辑

非负化处理:将函数 \( f(x) \) 的负值部分沿 \( x \) 轴翻折到上方,正值部分保持不变。

几何意义:相当于把 \( x \) 轴下方的图像“折叠”到上方,保留上方图像的同时镜像对称下方图像。

实例分析:以 \( f(x) = x - 2 \) 为例

1. 原函数图像:一次函数,过点 \( (0, -2) \) 和 \( (2, 0) \),\( x < 2 \) 时 \( y < 0 \),\( x \geq 2 \) 时 \( y \geq 0 \)。

2. 绝对值变换后:\( y = |x - 2| \)

当 \( x < 2 \) 时,\( f(x) = x - 2 < 0 \),翻折后 \( y = 2 - x \),图像为斜率为 \(-1\) 的射线,过点 \( (2, 0) \) 和 \( (0, 2) \);

当 \( x \geq 2 \) 时,\( f(x) \geq 0 \),图像保持 \( y = x - 2 \) 不变。

最终图像:以 \( (2, 0) \) 为顶点的“V”型折线,整体位于 \( x \) 轴及上方。

一般规律:

若 \( f(x) \) 图像与 \( x \) 轴有交点,则交点处为绝对值函数图像的顶点(转折点)。

原函数 \( f(x) < 0 \) 的区间,图像变为其关于 \( x \) 轴的对称图形;\( f(x) \geq 0 \) 的区间,图像不变。

二、绝对值作用于自变量:\( y = f(|x|) \)

核心变换逻辑

偶函数化:利用偶函数性质 \( f(|x|) = f(-x) \)(当 \( x < 0 \) 时),将 \( x \geq 0 \) 的图像沿 \( y \) 轴翻折到 \( x < 0 \) 区域,左侧图像与右侧对称。

几何意义保留 \( x \geq 0 \) 的图像,删除 \( x < 0 \) 原图像,并用右侧图像的镜像替代。

实例分析:以 \( f(x) = x + 1 \) 为例

1. 原函数图像:一次函数,过点 \( (0, 1) \) 和 \( (-1, 0) \),在 \( x \) 轴两侧均为直线。

2. 绝对值变换后:\( y = |x| + 1 \)

当 \( x \geq 0 \) 时,\( y = x + 1 \),图像为斜率为 \( 1 \) 的射线,过点 \( (0, 1) \);

当 \( x < 0 \) 时,\( |x| = -x \),故 \( y = -x + 1 \),图像为斜率为 \(-1\) 的射线,过点 \( (0, 1) \),与右侧图像关于 \( y \) 轴对称。

最终图像:以 \( (0, 1) \) 为顶点的“V”型折线,左右对称于 \( y \) 轴。

一般规律

函数 \( y = f(|x|) \) 必为偶函数,图像关于 \( y \) 轴对称。

只需先绘制 \( x \geq 0 \) 时的图像,再将其沿 \( y \) 轴翻折到左侧即可得到完整图像。

若原函数 \( f(x) \) 在 \( x < 0 \) 有定义,则变换后左侧图像与原图像无关,完全由右侧图像决定。

三、绝对值作用于函数部分表达式

情形1:\( y = |f(x)| + g(x) \)

影响:仅对 \( f(x) \) 的负值部分翻折,再与 \( g(x) \) 叠加。

实例:\( y = |x| - x \)

当 \( x \geq 0 \) 时,\( |x| = x \),故 \( y = x - x = 0 \),图像为 \( x \) 轴上 \( x \geq 0 \) 的射线;

当 \( x < 0 \) 时,\( |x| = -x \),故 \( y = -x - x = -2x \),图像为斜率为 \(-2\) 的射线,过原点。

图像特点:右侧与 \( x \) 轴重合,左侧为斜率为 \(-2\) 的直线。

情形2:\( y = f(|x| + a) \)(\( a \) 为常数)

影响:先对自变量进行平移,再做绝对值变换。

实例:\( y = (|x| - 1)^2 \)

当 \( x \geq 0 \) 时,\( y = (x - 1)^2 \),图像为顶点在 \( (1, 0) \) 的抛物线右半部分;

当 \( x < 0 \) 时,\( y = (-x - 1)^2 = (x + 1)^2 \),图像为顶点在 \( (-1, 0) \) 的抛物线左半部分,整体关于 \( y \) 轴对称。

图像特点:W型抛物线,关于 \( y \) 轴对称,顶点为 \( (1, 0) \) 和 \( (-1, 0) \)。

四、复合绝对值函数的图像分析

实例:\( y = ||x| - 1| \)

1. 分步变换:

先绘制 \( y = |x| - 1 \):顶点在 \( (0, -1) \) 的“V”型折线,\( x \geq 0 \) 时为 \( y = x - 1 \),\( x < 0 \) 时为 \( y = -x - 1 \),图像在 \( x \) 轴下方有一段(\(|x| < 1\) 时,\( y < 0 \))。

再对整体取绝对值:将 \( y < 0 \) 的部分(\(|x| < 1\))沿 \( x \) 轴翻折到上方,得到 \( y = 1 - |x| \)(\(|x| < 1\) 时),\(|x| \geq 1\) 时图像保持 \( y = |x| - 1 \) 不变。

2. 最终图像:

\( |x| < 1 \) 时,图像为顶点在 \( (0, 1) \) 的倒“V”型;

\( |x| \geq 1 \) 时,图像为斜率为 \( \pm 1 \) 的射线,整体呈“W”型,关于 \( y \) 轴对称。

五、绝对值函数图像的关键分析步骤

1. 确定绝对值位置:判断是作用于函数整体、自变量还是部分表达式。

2. 分段去绝对值:根据绝对值内表达式的正负性,将函数拆分为分段函数。

3. 绘制分段图像:

若 \( y = |f(x)| \),先画 \( f(x) \),再翻折下方部分;

若 \( y = f(|x|) \),先画 \( x \geq 0 \) 的图像,再对称到左侧;

复合情形需分步变换,先处理内层绝对值,再处理外层。

4. 检查对称性与关键点:如顶点坐标、与坐标轴交点、单调性变化等。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