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 03 分段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导方法

一、分段函数的定义

分段函数是指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上,用不同表达式表示的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是多个函数。其形式通常为:

\(f(x) = \begin{cases} f_1(x), & x \in D_1 \\f_2(x), & x \in D_2 \\\vdots & \vdots \\f_n(x), & x \in D_n \\\end{cases}\)

其中,\(D_1, D_2, \dots, D_n\) 是定义域的互不相交子集,且它们的并集为整个定义域。

二、分段函数的定义域

1. 定义: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分段区间的并集,即所有分段表达式对应定义域的交集为空并集为整体的区间组合。

2. 求解步骤:

分别求出每个分段表达式的自然定义域(如分式分母不为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等)。

结合分段条件(如 \(x < a\)、\(x \geq b\) 等)确定每个分段的实际定义域。

所有分段定义域的并集即为整个函数的定义域。

3. 例:

函数 \(f(x) = \begin{cases} \sqrt{x}, & x \geq 0 \\\frac{1}{x-1}, & x < 0 \end{cases}\)

第一段 \(\sqrt{x}\) 的自然定义域为 \(x \geq 0\),结合分段条件,定义域为 \([0, +\infty)\);

第二段 \(\frac{1}{x-1}\) 的自然定义域为 \(x \neq 1\),结合分段条件 \(x < 0\),定义域为 \((-\infty, 0)\);

故整体定义域为 \((-\infty, 0) \cup [0, +\infty) = \mathbb{R}\)。

三、分段函数的值域

1. 定义: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分段表达式在对应定义域上的值域的并集

2. 求解步骤:

分别求出每个分段在其定义域上的值域(可通过单调性、图像、最值等方法)。

合并所有分段的值域,去除重复部分,得到整体值域。

3. 例:

函数 \(f(x) = \begin{cases} x^2, & x \in [-1, 1] \\2x-1, & x \in (1, 3] \end{cases}\)

第一段 \(x^2\) 在 \([-1, 1]\) 上的值域为 \([0, 1]\)(当 \(x=0\) 取最小值0,\(x=\pm1\) 取最大值1);

第二段 \(2x-1\) 在 \((1, 3]\) 上单调递增,值域为 \((1, 5]\)(\(x=1\) 时趋近1,\(x=3\) 时取5);

故整体值域为 \([0, 1] \cup (1, 5] = [0, 5]\)。

四、分段函数的图像

1. 绘制步骤:

确定各分段的定义域区间,用数轴标记分界点(注意开区间/闭区间对应空心点/实心点)。

分别绘制每个分段在对应区间内的图像(按基本函数图像性质绘制,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

检查分界点处的函数值是否连续(若分段点处左右表达式均有定义,需验证 \(f(x_0^-) = f(x_0^+) = f(x_0)\))。

2. 例:绘制 \(f(x) = \begin{cases} -x, & x < 0 \\x^2, & x \geq 0 \end{cases}\) 的图像:

当 \(x < 0\) 时,图像为斜率为 \(-1\) 的射线(过原点,向左下方延伸,\(x=0\) 处为空心点);

当 \(x \geq 0\) 时,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y=x^2\)(\(x=0\) 处为实心点,与左段在 \(x=0\) 处连续)。

五、分段函数的求导方法

1. 内部区间求导:在每个分段的开区间内,直接对表达式求导(按基本求导公式,如多项式、指数、对数函数等)。

2. 分界点处的导数(关键难点):

需用导数定义判断左右导数是否存在且相等,即:

左导数:\(f'_-(x_0) = \lim_{x \to x_0^-} \frac{f(x) - f(x_0)}{x - x_0}\)

右导数:\(f'_+(x_0) = \lim_{x \to x_0^+} \frac{f(x) - f(x_0)}{x - x_0}\)

若 \(f'_-(x_0) = f'_+(x_0)\),则分界点处可导,导数为该值;否则不可导。

3. 注意事项:

若分段点处函数不连续,则一定不可导(连续是可导的必要条件)。

若分段点两侧表达式不同,必须用定义求导,不能直接代公式(除非表达式在分界点处可合并)。

六、分段函数例题及解析

例题1:求定义域与值域

函数:\(f(x) = \begin{cases} \ln(x+1), & x > 0 \\\frac{1}{x}, & -1 < x \leq 0 \\x^2 - 2x, & x \leq -1 \end{cases}\)

解析:

定义域:

第一段:\(x > 0\);

第二段:\(-1 < x \leq 0\);

第三段:\(x \leq -1\);

并集为 \((-\infty, +\infty)\),即全体实数。

值域:

第一段 \(\ln(x+1)\) 在 \(x > 0\) 时,\(x+1 > 1\),故 \(\ln(x+1) > 0\),值域为 \((0, +\infty)\);

第二段 \(\frac{1}{x}\) 在 \(-1 < x \leq 0\) 时,\(x \in (-1, 0]\),故 \(\frac{1}{x} \in (-\infty, -1]\);

第三段 \(x^2 - 2x = (x-1)^2 - 1\) 在 \(x \leq -1\) 时单调递减,\(x=-1\) 时取最小值 \(3\),值域为 \([3, +\infty)\);

整体值域为 \((-\infty, -1] \cup (0, +\infty) \cup [3, +\infty) = (-\infty, -1] \cup (0, +\infty)\)。

例题2:绘制图像

函数:\(f(x) = \begin{cases} 2^x, & x < 1 \\2, & x = 1 \\-x + 3, & x > 1\end{cases}\)

解析:

\(x < 1\) 时,图像为指数函数 \(y=2^x\),左段在 \(x=1\) 处趋近 \(2^1=2\)(空心点);

\(x=1\) 时,函数值为 \(2\)(实心点);

\(x > 1\) 时,图像为直线 \(y=-x+3\),\(x=1\) 时趋近 \(2\)(空心点),与左段和中点连续,整体图像在 \(x=1\) 处连续。

例题3:分界点处的可导性判断

函数:\(f(x) = \begin{cases} x^2, & x \geq 0 \\x, & x < 0 \end{cases}\),求 \(f(x)\) 在 \(x=0\) 处的导数。

解析:

左导数(\(x < 0\)):

\(f'_-(0) = \lim_{x \to 0^-} \frac{f(x) - f(0)}{x - 0} = \lim_{x \to 0^-} \frac{x - 0}{x} = 1\)

右导数(\(x \geq 0\)):

\(f'_+(0) = \lim_{x \to 0^+} \frac{f(x) - f(0)}{x - 0} = \lim_{x \to 0^+} \frac{x^2 - 0}{x} = \lim_{x \to 0^+} x = 0\)

由于 \(f'_-(0) \neq f'_+(0)\),故 \(f(x)\) 在 \(x=0\) 处不可导。

例题4:分段函数求导(连续可导)

函数:\(f(x) = \begin{cases} e^x, & x \leq 0 \\x + 1, & x > 0 \end{cases}\),求 \(f'(x)\)。

解析:

当 \(x < 0\) 时,\(f'(x) = (e^x)' = e^x\);

当 \(x > 0\) 时,\(f'(x) = (x+1)' = 1\);

分界点 \(x=0\) 处:

左导数:\(f'_-(0) = \lim_{x \to 0^-} \frac{e^x - 1}{x} = 1\)(利用 \(e^x \approx 1 + x\) 或洛必达法则);

右导数:\(f'_+(0) = \lim_{x \to 0^+} \frac{(x+1) - 1}{x} = 1\);

左右导数相等,故 \(f'(0) = 1\)。

最终导数:\(f'(x) = \begin{cases} e^x, & x < 0 \\1, & x \geq 0 \end{cases}\)。

例题5:含绝对值的分段函数处理

函数:\(f(x) = |x^2 - 1|\),求定义域、值域、导数。

解析:

分段表达式:

\(f(x) = \begin{cases} x^2 - 1, & x \leq -1 \text{ 或 } x \geq 1 \\1 - x^2, & -1 < x < 1 \end{cases}\)

定义域:\(\mathbb{R}\);

值域:

\(x \leq -1\) 或 \(x \geq 1\) 时,\(x^2 - 1 \geq 0\);

\(-1 < x < 1\) 时,\(1 - x^2 \in (0, 1]\);

故值域为 \([0, +\infty)\);

导数:

当 \(x < -1\) 或 \(x > 1\) 时,\(f'(x) = 2x\);

当 \(-1 < x < 1\) 时,\(f'(x) = -2x\);

分界点 \(x = \pm1\) 处:

以 \(x=1\) 为例,左导数 \(f'_-(1) = \lim_{x \to 1^-} \frac{1 - x^2 - 0}{x - 1} = -2\),右导数 \(f'_+(1) = \lim_{x \to 1^+} \frac{x^2 - 1 - 0}{x - 1} = 2\),左右导数不等,故 \(x=1\) 处不可导;同理 \(x=-1\) 处也不可导。

七、总结

分段函数的核心是“按区间拆分处理”,定义域和值域通过并集整合图像需注意分界点连续性,求导时尤其要在分界点处用定义验证左右导数。熟练掌握基本函数性质和极限运算,是解决分段函数问题的关键。

八、常见的分段函数

(1)绝对值函数

函数形式:\(y = |x|\),它可以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y=\left\{\begin{array}{ll}x, & x\geqslant0\\ - x, & x < 0\end{array}\right.\)。

图像特点:其图像是以原点为转折点的“V”字形。当\(x\geqslant0\)时,函数图像是直线\(y = x\);当\(x < 0\)时,函数图像是直线\(y=-x\)。

例如,\(y = |x - 1|\)可以写成\(y=\left\{\begin{array}{ll}x - 1, & x\geqslant1\\1 - x, & x < 1\end{array}\right.\),它的图像是将\(y = |x|\)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应用场景:在距离问题、误差分析等场景中经常出现。比如计算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当坐标差值为正时和为负时,距离都用绝对值表示。

(2)符号函数

函数形式:\(y=\text{sgn}(x)=\left\{\begin{array}{ll}1, & x > 0\\0, & x = 0\\ - 1, & x < 0\end{array}\right.\)。

图像特点:函数图像是在\(x>0\)时为水平直线\(y = 1\),在\(x = 0\)时为点\((0,0)\),在\(x < 0\)时为水平直线\(y=-1\)。

应用场景:在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等领域用于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相关的操作。例如,在控制系统中判断信号的方向。

(3)取整函数

函数形式:\(y =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如,\([3.7]=3\),\([-2.3]=-3\)。它可以写成\(y=\left\{\begin{array}{ll}n, & n\leqslant x < n + 1,n\in Z\end{array}\right.\)。

图像特点:图像呈阶梯状。在每个整数区间\([n,n + 1)\)(\(n\in Z\))内,函数值保持为\(n\),然后在整数点处发生跳跃。

应用场景:在统计人数、计算物品个数等需要取整的实际问题中广泛应用。比如计算一个仓库能容纳完整包装物品的数量。

(4)阶梯收费函数

函数形式(以水电费为例):设水费的收费标准为:当用水量\(x\leqslant a\)时,每吨水费为\(m\)元;当用水量\(x > a\)时,超出部分每吨水费为\(n\)元(\(n>m\))。则水费\(y\)关于用水量\(x\)的函数为\(y=\left\{\begin{array}{ll}mx, & x\leqslant a\\ma+(x - a)n, & x > a\end{array}\right.\)。

图像特点:在用水量未超过\(a\)时,函数图像是一条斜率为\(m\)的直线;当用水量超过\(a\)后,函数图像是另一条斜率为\(n\)的直线,在\(x = a\)处有一个转折点。

应用场景:在各种收费系统中,如水电费、出租车计费(起步价加上超出里程的费用)等场景经常使用。

(5)行程问题

一辆汽车在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假设汽车在\(0\leq t\leq2\)小时内,速度\(v = 50\)千米/小时;在\(t>2\)小时后,速度\(v = 60\)千米/小时。那么汽车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begin{cases}50t, & 0\leq t\leq2\\100 + 60(t - 2), & t>2\end{cases}\)。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