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3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质与量的含义:

质: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例如,动物和植物有着不同的质,动物具有能够自主运动、以其他生物为食等质的规定性,而植物则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不能自主运动等质的规定性,这些质的不同使得它们成为不同类型的事物。

量: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例如,物体的质量、长度、体积、温度、速度等都是量的表现形式。同一类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如不同的苹果在大小、重量、颜色深浅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属于苹果这一质的范畴。

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量变包括事物数量的增减、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等。例如,在一定范围内,给一杯水加热,水温从20℃逐渐上升到80℃,水温的变化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又如,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人生产技术的熟练程度逐渐提高,产品的产量也会逐渐增加,这也是量变的表现。

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显著的变化。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例如,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就是一种质变;又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发生社会制度的变革,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这也是质变的体现。

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二、把握适度原则

适度的含义: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都存在一个度,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度是0℃-100℃,在这个范围内,水保持液态,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100℃时,水的质态就会发生变化,分别变成固态的冰或气态的水蒸气。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性:掌握适度原则对于我们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事物时,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度,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在处理问题时,只有把握好适度原则,才能避免“过”或“不及”,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合理、有效。例如,在经济发展中,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平衡,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质量,就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反之,如果过于强调质量而忽视增长速度,又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求,适度地调整经济发展的策略,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防止过度和不及: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度和不及两种倾向。过度就是超出了事物的度,导致事物走向反面;不及则是没有达到事物应有的度,使事物的发展受到限制。例如,在饮食方面,过度饮食会导致肥胖、疾病等问题,而饮食不足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只有适度饮食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得中”而处之:所谓“得中”,就是要把握好事物的中间状态,不过度也无不及。但“得中”并不是简单地取中间值,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握适度的标准。例如,在制定政策时,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适度可行的政策措施,而不是一刀切地采用统一的标准。

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在遵循适度原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根据事物发展的需要,适时地促成事物的质变。当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具备了发生质变的条件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积极推动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中,当一项新技术经过长期的研发和试验,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时,就应该及时推动其产业化,实现从科研成果到实际生产力的质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理论意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通过对质量互变规律的把握,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避免片面地、静止地看待事物,从而提高我们的哲学思维水平和理论素养。

现实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我们要注重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量变积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晋升等。此外,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也要注意防微杜渐,避免因小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而导致品德的质变,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质量互变规律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来积累量变,为社会的根本质变创造条件。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历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和市场培育等量变过程,最终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适时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质量互变规律提醒我们要注重工作的细节和积累,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为实现工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企业生产中,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把控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通过不断地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量变措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工作进度和任务量,既要避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又要防止因过于保守而错失发展机遇,确保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稳步推进。

道法基础

高中政治 选修3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