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3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科学思维以科学精神为向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致力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科学思维的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例如,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会通过严谨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断或凭空猜测。

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能够根据历史和现实的材料,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例如,天文学家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和观测数据,能够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以及某些天体的运动轨迹和未来变化。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提出后,经过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复实验和观测验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才得到了广泛认可。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思维素养意义: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科学思维强调遵循逻辑规则,通过学习科学思维,我们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和纠正自己及他人思维中的逻辑错误,有力地驳斥各种诡辩,坚定地捍卫真理。例如,在辩论中,运用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能够准确地剖析对方论点中的逻辑漏洞,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方法,帮助我们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全貌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世界。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科学思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我们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思想政治意义:

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科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信心,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科学精神是科学思维的灵魂,学习科学思维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使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时,保持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在不同方面的体现

从个人成长角度: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和工作中,科学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业绩。

从社会发展角度:科学思维对于推动社会的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制度完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创新领域,科学思维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在文化繁荣方面,科学思维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制度完善过程中,科学思维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从国家治理角度:科学思维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如经济政策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都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评估效果,以实现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持续发展。

道法基础

高中政治 选修3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