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必修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因此,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必然性: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私营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