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1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欧盟作为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其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在国际事务中也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并且在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在国际事务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的相互制衡,减少了冲突和战争的风险,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其中,政治关系是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因素。
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国家间往往通过外交、经济合作、军事同盟等方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活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包括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等方面。强调各国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一思想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