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1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一、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国家主权:
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重要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中央与地方:
政权分层的原因: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为了便于管理,国家需要进行政权分层,将国家权力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进行划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但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的中央政府权力相对集中,地方政府权力较小;而有些国家则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治权。
二、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
含义: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特点: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例如,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地都要遵守统一的法律法规。
复合制:
含义:复合制国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形式。
联邦制: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在联邦制国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行使职权。
邦联制: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虽然也有类似邦联议会的机构,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其成员单位拥有完全的主权,邦联政府的权力极为有限。例如,历史上的美利坚合众国在1781-1789年期间曾实行邦联制,当时的邦联政府无法有效地行使国家权力,导致国家面临诸多问题,后来通过制定联邦宪法,转变为联邦制国家。
三、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阶级因素:一个国家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对国家结构形式有着重要影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因素:民族构成和分布状况也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多民族国家中,如果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相互之间的认同感较强,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如果各民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有一定的自治要求,那么联邦制等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可能更有利于满足各民族的利益诉求。
历史因素: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对其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也会产生深远影响。一些有着长期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可能更习惯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而那些曾经是殖民地或由多个独立政治实体合并而成的国家,则可能更倾向于复合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例如,一些强调集体主义和统一文化的国家,可能更适合单一制;而那些文化多元、注重地方特色和个性的国家,可能会选择更具灵活性的复合制。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采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中国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式,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