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

含义: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表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文化的多样性:

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

含义:文化交流指的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

意义: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要求: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同时,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文化交融:

含义:文化交融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文化交融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

意义:文化交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创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繁荣。不同文化在交融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排外,二是全盘西化。盲目排外会导致文化的封闭和落后,全盘西化则会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失去文化的民族性。只有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下,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道法基础

高中政治 必修4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