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3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与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不同,思维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们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会联想到可能即将下雨,这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基于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以往的经验,对天气变化作出了一种间接的推测。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例如,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检查报告等资料,就能判断出患者身体内部器官的病变情况,而无需直接看到病变器官本身。这体现了思维能够超越感知觉所提供的信息,间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等,能够概括出水果的共同本质特征是含有水分、可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等,从而形成“水果”这一概念。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类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现象深入到本质,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思维的不同形态:
从思维的方向看:可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比如,我们思考“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从增加公共交通、改善道路设施、调整城市布局、推广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不同方向去思考,就是发散思维的体现。聚合思维则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例如,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各种定理、公式,逐步推导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这就是聚合思维的过程。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是将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分析一个城市的发展时,我们会综合考虑其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整体上把握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分析思维则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比如,科学家在研究细胞结构时,会将细胞分解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不同部分,分别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可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辩证思维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例如,看待经济全球化现象,辩证思维会既看到它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又看到它带来的挑战,并且认识到机遇和挑战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形而上学思维则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种属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和属性。例如,有些人认为某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就是片面地看待传统文化,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具有的新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抽象思维的特征: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细胞,通过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例如,在数学中,我们通过定义“三角形”这一概念,以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等一系列判断和推理,来研究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表达通常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以确保思维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形象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或表象为基本单元,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方式,对这些形象进行加工、组合和创造,从而形成新的形象和意境,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例如,文学家在创作小说时,会通过对各种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等的塑造,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展现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世界,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三、把握思维的意义
更好地认识世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通过思维活动,我们能够超越感官的局限,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更深刻、更全面的视角。例如,科学家通过科学思维,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更好地改造世界: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当我们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后,就可以运用思维的力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预期的目标。例如,工程师在设计建筑、制造产品时,需要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的形象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技术成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提高思维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学习和把握思维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素养,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我们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在当今时代,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而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创新。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能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出新的想法、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