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必修1 第四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历史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丰富内涵:
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新时代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在以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即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共同富裕: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新时代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致力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时代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具体表现:
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例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为何要一以贯之:
历史任务的连续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长期存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而是对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持续努力。
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一以贯之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怎样一以贯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如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等。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