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选修3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一、概念的概述

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事物的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例如,“人”这个概念,其本质属性是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等,这些属性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如“母亲”和“妈妈”;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杜鹃”既可以指一种鸟,也可以指一种花。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

内涵的含义: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内涵明确了商品的本质特征。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例如,“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中“文学”是被定义项,“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定义项,“就是”是定义联项。

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出现“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问题;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无法揭示概念的内涵;定义不能用比喻,因为比喻不能直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外延:

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例如,“水果”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各种具体的水果。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例如,将“文学作品”按照体裁划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是母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是子项。

划分的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错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出现“划分标准不一”的问题;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会导致“越级划分”的错误。

三、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内涵与外延的相互制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外延也随之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会随之确定。例如,当我们确定了“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后,其外延就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反之,当我们确定了“水果”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苹果、香蕉、橘子等具体事物后,也就可以概括出其内涵是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可食用的植物果实等。

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关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这个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从最初单纯的通讯工具,到如今集通讯、娱乐、办公、支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外延也不断扩大,涵盖了各种不同品牌、型号、功能的手机产品。

四、准确把握概念的意义

准确把握概念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只有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范围,避免混淆不同的事物,从而对事物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生物学时,准确把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准确把握概念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进行思维和交流:在思维过程中,概念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如果概念不准确,就会导致判断错误和推理无效。在交流中,准确使用概念能够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例如,在讨论经济问题时,明确“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概念的含义,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

道法基础

高中政治 选修3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