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

含义: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道法基础

高中政治 必修4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