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65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火灾

原因:化学药品大多具有可燃性,如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若遇到明火、静电、高温等,极易引发火灾。此外,电器设备故障、加热操作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火灾。

应对措施:

立即报警: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切断电源:迅速关闭实验室的电源总开关,避免火势因电器短路而蔓延扩大。

使用灭火器灭火: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进行灭火。一般来说,实验室常见的火灾类型及适用的灭火器如下: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可选用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酒精、沥青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应选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用专门的D类灭火器灭火,若没有D类灭火器,也可用干沙、铸铁屑等覆盖灭火。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但使用干粉灭火器后需注意清理残留的粉末,以免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

湿布或沙覆盖:对于一些小面积的火灾,可用湿布或沙子覆盖火源,隔绝空气灭火。

组织疏散:在灭火的同时,要组织实验室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因恐慌而造成拥挤、踩踏等事故。

爆炸

原因: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或能量激发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常见的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遇明火会爆炸;一些固体粉末,如面粉、煤粉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也可能因静电等引发爆炸。此外,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不当、加热或反应过于剧烈等也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应对措施:

迅速卧倒:一旦发生爆炸,应立即就地卧倒,用双手护住头部,避免受到爆炸碎片的伤害。

远离爆炸源: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远离爆炸源,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

报警与救援:及时拨打119、120等报警电话,告知爆炸发生的地点、爆炸物质等信息,并等待消防、医疗等救援人员的到来。

协助救援: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若有人员受伤,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如止血、包扎等。同时,要协助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

中毒

原因:化学实验中使用的一些药品具有毒性,如氯气、一氧化碳、重金属盐等,若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如药品泄漏、通风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毒。

应对措施:

立即停止实验:一旦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停止相关实验操作,避免更多人员受到伤害。

迅速撤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判断中毒类型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吸入性中毒:若中毒者是因吸入有毒气体而中毒,应立即将其转移到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如果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食入性中毒:若中毒者是误食了有毒物质,应立即催吐。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中毒者的咽喉部,使其将胃内的毒物吐出。催吐后,可让中毒者饮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以稀释毒物,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洗胃、解毒等治疗。

接触性中毒:若皮肤接触到有毒物质,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皮肤,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如果毒物是强酸或强碱,冲洗后可再用相应的弱碱或弱酸溶液进行中和,但要注意中和剂的浓度和用量,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冲洗后,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灼伤

原因:化学灼伤主要是由于皮肤或眼睛接触到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导致皮肤或眼睛组织受到损伤。此外,高温物体、火焰等也可能造成灼伤。

应对措施:

皮肤灼伤:

酸灼伤: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灼伤部位,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用3% - 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如果灼伤严重,应在冲洗后涂上烫伤膏,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碱灼伤:先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或1%的醋酸溶液湿敷。同样,若灼伤严重,需及时就医。

其他灼伤:如被强氧化剂灼伤,也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一些特殊的化学药品灼伤,应按照药品的说明书或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眼睛灼伤:眼睛是非常敏感的器官,一旦发生灼伤,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洗时要翻开眼皮,使眼球各部位都能得到充分冲洗,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后,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眼睛,并尽快送往医院眼科进行治疗。

割伤

原因: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刀具等工具时,若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割伤。

应对措施:

伤口处理:若伤口较小且较浅,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伏消毒,最后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若伤口较大或较深,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

防止感染:在伤口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伤口接触到污染物,防止感染。如果伤口被污染,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触电

原因:实验室中的电器设备较多,如电源插座、电器仪器等,若使用不当或设备出现漏电等故障,可能会导致人员触电。

应对措施:

迅速切断电源: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切断电源,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急救措施:如果触电者还有意识,应让其就地休息,并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如果触电者已经失去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进行急救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触电。

为了预防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和所用药品的性质,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同时,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 65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