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44 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定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称为金属晶体。
构成微粒及作用力: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而这些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自由移动,形成“电子气”,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就是金属键。
物理性质:
导电性: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自由电子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与金属阳离子碰撞,从而传递热量,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延展性: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不会被破坏,各层之间能够相对滑动,而不会改变金属键的作用,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熔沸点:金属键的强弱不同,导致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金属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例如,熔点\(Na<K<Rb<Cs\),因为它们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而熔点\(Na<Mg<Al\),则是因为\(Al^{3+}\)所带电荷数最多,离子半径又较小,金属键最强。
常见的金属晶体: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金、银、锌等都属于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
定义: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构成微粒及作用力: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离子晶体中离子的排列较为紧密。
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高:离子键的键能较大,要破坏离子键需要较高的能量,所以离子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熔沸点。例如,\(NaCl\)的熔点为\(801℃\),沸点为\(1413℃\)。
硬度较大:离子键的强度较大,使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排列紧密且不易变形,因此离子晶体的硬度较大。
溶解性: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在水中,离子晶体中的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水合离子而溶解。
导电性:离子晶体在固态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能够导电。
常见的离子晶体:常见的离子晶体有\(NaCl\)、\(KCl\)、\(CaF_{2}\)、\(NaOH\)、\(NH_{4}Cl\)等。其中,\(NaCl\)晶体中,\(Na^{+}\)和\(Cl^{-}\)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排列,形成面心立方结构;\(CaF_{2}\)晶体中,\(Ca^{2+}\)位于立方晶胞的体心,\(F^{-}\)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心,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的比较
|比较项目|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阴、阳离子|
|微粒间作用力|金属键|离子键|
|熔沸点|差异较大,一般较高|较高|
|硬度|差异较大,一般较大|较大|
|溶解性|难溶于一般溶剂|大多数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
|导电性|良好,固态和液态时均可导电|固态时不导电,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导电|
|实例|铁、铜、铝等|氯化钠、氯化钾、氢氧化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