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 硫及硫的化合物

一、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硫俗称硫磺,是一种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化学性质:

氧化性:硫与金属反应,如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 + S\stackrel{\Delta}{=\!=\!=}FeS\)。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_{2}+S\stackrel{\Delta}{=\!=\!=}H_{2}S\)。

还原性: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 O_{2}\stackrel{点燃}{=\!=\!=}SO_{2}\)。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_{2}+H_{2}O\rightleftharpoons H_{2}SO_{3}\)。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二氧化硫少量时,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_{2}+2NaOH = Na_{2}SO_{3}+H_{2}O\);当二氧化硫过量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SO_{2}+NaOH = NaHSO_{3}\)。

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无色物质又会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还原性:二氧化硫能被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SO_{2}+O_{2}\stackrel{催化剂}{\underset{\Delta}{\rightleftharpoons}}2SO_{3}\)。二氧化硫也能被氯水、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如\(SO_{2}+Cl_{2}+2H_{2}O = H_{2}SO_{4}+2HCl\)。

氧化性: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表现出氧化性,如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_{2}+2H_{2}S = 3S\downarrow+2H_{2}O\)。

三、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三氧化硫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标准状况下为固态,易挥发,熔点16.8℃,沸点44.8℃。

化学性质: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_{3}+H_{2}O = H_{2}SO_{4}\)。三氧化硫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

四、硫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难挥发,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性质:

酸性: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某些盐等发生反应。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能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脱水性: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使有机物碳化。例如,将浓硫酸滴在纸上,纸会变黑。

强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 2H_{2}SO_{4}(浓)\stackrel{\Delta}{=\!=\!=}CuSO_{4}+SO_{2}\uparrow+2H_{2}O\)。浓硫酸也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 + 2H_{2}SO_{4}(浓)\stackrel{\Delta}{=\!=\!=}CO_{2}\uparrow+2SO_{2}\uparrow+2H_{2}O\)。

五、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检验方法:先向待检验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排除\(CO_{3}^{2-}\)、\(SO_{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反应原理:\(Ba^{2+}+SO_{4}^{2-}=BaSO_{4}\downarrow\),硫酸钡是一种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六、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硫酸与金属、碱等反应可生成硫酸盐,硫酸盐与某些还原剂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等。

硫及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毛、丝等,但同时它们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的排放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和处理硫及硫的化合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利弊,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

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 12 硫及硫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