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16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物质分离与除杂的概念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一一分开,获得纯净物的过程。例如,将沙子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分离,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分别得到氯化钠和沙子。
物质的除杂:是指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得到较纯净的物质的过程。杂质是指在混合物中不需要的、影响主要物质性质或使用的物质。例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镁杂质,可通过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物质分离与除杂的原则
不增: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例如,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不仅会吸收氯化氢气体,还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和水。
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例如,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同时也减少了氯化钠的质量。
易分:杂质与被提纯物质容易分离。一般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等易分离的物质,然后通过过滤、蒸发、蒸馏等方法将杂质除去。例如,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过量的碳酸钙通过过滤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钙溶液。
气体除杂
除去\(CO_{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氯化氢气体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除去\(CO\)中的\(CO_{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而被吸收,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
除去\(H_{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或水,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除去氯化氢气体。
固体除杂
除去\(Cu\)中的\(Fe\):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铁盐和氢气,而铜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
除去\(CaCO_{3}\)中的\(CaCl_{2}\):可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碳酸钙。
除去\(KCl\)中的\(MnO_{2}\):由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可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钾。
液体除杂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_{2}CO_{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除去\(FeSO_{4}\)溶液中的\(CuSO_{4}\):可加入过量的铁粉,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过滤,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溶液。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_{2}\):可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过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分离的方法
过滤:适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例如,分离泥沙和水的混合物,将混合物倒入过滤器中,液体通过滤纸流入烧杯中,固体泥沙留在滤纸上,从而实现分离。
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可溶性固体溶质。例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得到氯化钠固体。
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例如,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通过蒸馏,可将沸点较低的酒精先蒸馏出来,从而实现二者的分离。
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通过结晶的方法可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