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01 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实验
走进化学世界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化)、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等,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同时还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等。
化学实验
一、常见仪器及用途: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酒精灯:用于加热,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用酒精灯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量筒: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2、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与桌面成\(45^{\circ}\)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连接玻璃仪器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做完实验后,应将仪器洗涤干净。洗涤试管时,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通过对“走进化学世界”和“化学实验”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为后续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