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3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例如,\(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rightleftharpoons Ag^{+}(aq)+Cl^{-}(aq)\)。

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动: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溶解和沉淀的过程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

等:\(v_{溶解}=v_{沉淀}\)。

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溶度积常数\(K_{sp}\)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_{sp}\)表示。对于\(A_{m}B_{n}\)型难溶电解质,其\(K_{sp}=[A^{n + }]^{m}[B^{m - }]^{n}\)。例如,\(AgCl\)的\(K_{sp}=c(Ag^{+})\cdot c(Cl^{-})\),\(Fe(OH)_{3}\)的\(K_{sp}=c(Fe^{3 + })\cdot c^{3}(OH^{-})\)。

意义:\(K_{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_{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难溶解。

影响因素:\(K_{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其\(K_{sp}\)不同,溶解能力不同。

外因:

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K_{sp}\)增大。

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K_{sp}\)不变。增大或减小难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沉淀溶解平衡会发生移动,但\(K_{sp}\)不变。

同离子效应:向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溶解度减小。例如,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Cl^{-}\)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AgCl\)的溶解度减小。

其他反应:加入能与难溶电解质溶解产生的离子发生反应的物质,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例如,\(Mg(OH)_{2}\)沉淀中加入盐酸,\(H^{+}\)与\(OH^{-}\)反应,使\(c(OH^{-})\)减小,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Mg(OH)_{2}\)逐渐溶解。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

原理:根据溶度积规则,当\(Q_{c}>K_{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生成。

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常利用沉淀反应来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例如,在粗盐提纯中,加入稍过量的\(Na_{2}CO_{3}\)溶液,可将溶液中的\(Ca^{2 + }\)转化为\(CaCO_{3}\)沉淀而除去。

沉淀的溶解:

原理:当\(Q_{c}<K_{sp}\)时,溶液不饱和,沉淀会溶解。

方法:可通过加入酸、碱、盐等物质,与沉淀溶解产生的离子发生反应,降低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例如,\(CaCO_{3}\)沉淀可溶于盐酸,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_{3}+2H^{+}=\!=\!=Ca^{2 + }+H_{2}O + CO_{2}\uparrow\)。

沉淀的转化:

原理: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的过程。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常利用沉淀转化的原理,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更难溶的硫化物沉淀而除去。例如,向含有\(Hg^{2 + }\)的废水中加入\(Na_{2}S\)溶液,可将\(Hg^{2 + }\)转化为\(HgS\)沉淀而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g^{2 + } + S^{2 - }=\!=\!=HgS\downarrow\)。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问题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通常以离子浓度的对数或负对数为坐标,考查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等知识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像中各点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例如,在\(Ca(OH)_{2}\)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中,横坐标表示\(Ca^{2 + }\)浓度的对数,纵坐标表示\(OH^{-}\)浓度的对数,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和曲线的变化,可以计算\(Ca(OH)_{2}\)的溶度积常数,判断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生成等。

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 33 沉淀溶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