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20 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的特点
综合性强:实验探究题通常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化学思维方法等多方面知识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中,既需要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基础知识,又要会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
情境新颖:题目往往会创设一些新的实验情境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情境和问题可能是学生在教材学习中未直接接触过的。如探究某种新型材料的化学性质、某种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等,需要学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强:实验探究题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例如,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学生可以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多个因素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探究,并且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提出问题:认真阅读题目,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发现问题,明确探究的主题。例如,题目中提到某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比其他常见金属快,由此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该金属与酸反应速率更快?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和假设。假设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如针对上述问题,可作出假设:该金属的活动性比其他金属强;该金属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更大;该金属中含有某种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杂质等。
设计实验:根据假设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的预测等内容。例如,为了验证该金属的活动性是否更强,可设计将该金属与其他常见金属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同种酸中,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为了验证是否是接触面积的问题,可将相同质量的该金属制成不同形状或颗粒大小,分别与酸反应,观察反应速率等。
进行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对假设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则说明假设成立;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则需要重新审视假设,分析原因,可能需要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再次进行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对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实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探究方法或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例如,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实验方案是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常见的实验探究题类型及示例
物质性质的探究:
示例: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铜绿[Cu₂(OH)₂CO₃]受热分解后,除生成 CO₂和 H₂O 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对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是什么?
作出假设:黑色粉末可能是碳粉、氧化铜或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气泡产生。
得出结论:黑色粉末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因为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而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同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
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示例: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某同学想探究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假设一: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假设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会影响其分解速率。
设计实验:为探究温度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放入热水中,一支放入冷水中,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为探究浓度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进行实验: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升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加快;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物质成分的探究:
示例: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其溶解,进行如下实验:①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请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
作出假设:假设一: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假设二: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钾;假设三: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
设计实验:取少量原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氯化钠。
进行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确定白色固体的具体成分。若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白色固体为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白色固体为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通过这类题型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善于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探究,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