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b\mid a\)整除的概念与整除的性质

一、整除的定义

设\(a\)、\(b\)是两个整数,其中\(b\neq0\)。

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使得\(a = bq\),那么就说\(b\)整除\(a\),或者说\(a\)能被\(b\)整除。

记作\(b\mid a\),其中\(b\)是除数,\(a\)是被除数。

例如,因为\(10 = 2\times5\),所以\(2\mid10\)。

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整数\(q\),使得\(a = bq\)成立,那么就说\(b\)不能整除\(a\),记作\(b\nmid a\)。

比如,\(3\nmid7\),因为不存在整数\(q\)使得\(7 = 3q\)。

二、整除的性质

1. 传递性:若\(a\mid b\)且\(b\mid c\),则\(a\mid c\)

证明:因为\(a\mid b\),根据整除的定义,存在整数\(m\)使得\(b = am\);又因为\(b\mid c\),存在整数\(n\)使得\(c = bn\)。将\(b = am\)代入\(c = bn\)中,可得\(c=(am)n = a(mn)\)。由于\(mn\)是整数,所以\(a\mid c\)。

示例:已知\(2\mid 6\)(因为\(6 = 2\times3\)),\(6\mid 18\)(因为\(18 = 6\times3\)),所以\(2\mid 18\)(因为\(18 = 2\times9\))。

2. 线性组合:若\(a\mid b\)且\(a\mid c\),则对任意整数\(m\)、\(n\),有\(a\mid(mb+nc)\)

证明:因为\(a\mid b\),所以存在整数\(p\)使得\(b = ap\);又因为\(a\mid c\),存在整数\(q\)使得\(c = aq\)。那么\(mb + nc=m(ap)+n(aq)=a(mp + nq)\)。由于\(mp + nq\)是整数,所以\(a\mid(mb + nc)\)。

示例:若\(3\mid 9\)(因为\(9 = 3\times3\))且\(3\mid 12\)(因为\(12 = 3\times4\)),对于\(m = 2\),\(n = -1\),则\(mb+nc = 2\times9+(-1)\times12 = 18 - 12 = 6\),且\(3\mid 6\)(因为\(6 = 3\times2\))。

3. 自反性:对于任意非零整数\(a\),\(a\mid a\)

证明:因为\(a = a\times1\),其中\(1\)是整数,所以根据整除的定义,\(a\mid a\)。

示例:对于整数\(5\),\(5 = 5\times1\),所以\(5\mid 5\)。

4. 反对称性:若\(a\mid b\)且\(b\mid a\),则\(a=\pm b\)

证明:因为\(a\mid b\),存在整数\(m\)使得\(b = am\);又因为\(b\mid a\),存在整数\(n\)使得\(a = bn\)。将\(b = am\)代入\(a = bn\)中,得到\(a=(am)n\),即\(a = amn\),因为\(a\neq0\),所以\(mn = 1\)。由于\(m\)和\(n\)是整数,所以\(m = n = 1\)或者\(m = n=- 1\),即\(a = b\)或者\(a=-b\)。

示例:若\(4\mid - 4\)(因为\(-4 = 4\times(-1)\))且\(-4\mid 4\)(因为\(4=-4\times(-1)\)),则\(4 = \pm(-4)\)。

5. 乘积性质:若\(a\mid b\),则\(ac\mid bc\)(\(c\neq0\))

证明:因为\(a\mid b\),存在整数\(m\)使得\(b = am\),那么\(bc=(am)c=a(mc)\),而\(mc\)是整数,所以\(ac\mid bc\)。

示例:若\(2\mid 6\)(因为\(6 = 2\times3\)),对于\(c = 5\),则\(2\times5\mid 6\times5\),即\(10\mid 30\)(因为\(30 = 10\times3\))。

6. 互质与整除:若\(a\mid bc\),且\(a\)与\(b\)互质(即\((a,b)=1\)),则\(a\mid c\)

证明:因为\(a\)与\(b\)互质,根据裴蜀定理,存在整数\(x\)、\(y\)使得\(ax + by = 1\)。两边同时乘以\(c\),得到\(acx + bcy = c\)。已知\(a\mid bc\),设\(bc = ma\)(\(m\)为整数),则\(acx + may = c\),即\(a(cx + my)=c\)。因为\(cx + my\)是整数,所以\(a\mid c\)。

示例:已知\(3\mid 4\times9\),\(3\)与\(4\)互质,所以\(3\mid 9\)。

7. 整除与余数:\(a\mid b\)等价于\(b\)除以\(a\)的余数为\(0\)

证明:根据带余除法,设\(b = aq + r\),其中\(0\leq r < a\)。若\(a\mid b\),则存在整数\(q\)使得\(b = aq\),此时\(r = 0\);反之,若\(r = 0\),则\(b = aq\),即\(a\mid b\)。

示例:\(5\mid 15\),因为\(15 = 5\times3 + 0\),余数为\(0\)。

三、整除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如果\(b\mid a\),那么\(b\)是\(a\)的因数,\(a\)是\(b\)的倍数。

例如,在\(6 = 2\times3\)中,\(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整除概念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

例如,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可以通过列举它们的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它们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这个过程就用到了整除的概念来确定因数。

同余关系:整除和同余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a\)和\(b\)除以\(m\)的余数相同,那么\(a - b\)能被\(m\)整除,即\(m\mid(a - b)\)。

例如,\(7\)和\(13\)除以\(3\)的余数都是\(1\),那么\(13 - 7 = 6\)能被\(3\)整除,即\(3\mid6\)。

1. 能被2整除的数

规律: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

技巧:直接观察个位数字即可。

例子:12、34、568等都能被2整除。

原理:任何整数都可以表示为\(10a + b\)(\(a\)为十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个位数字),\(10a\)能被2整除,当\(b\)是0、2、4、6、8时,整个数也能被2整除。

2. 能被3整除的数

规律: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

技巧:将数字各位相加,判断和是否能被3整除。

例子:123,\(1 + 2 + 3 = 6\),6能被3整除,所以123能被3整除。

原理:设一个数\(n=a_{k}10^{k}+a_{k - 1}10^{k - 1}+\cdots+a_{1}10 + a_{0}\),因为\(10\equiv1(\bmod3)\),所以\(10^{m}\equiv1(\bmod3)\)(\(m\)为正整数),那么\(n\equiv a_{k}+a_{k - 1}+\cdots+a_{1}+a_{0}(\bmod3)\)。

3. 能被4整除的数

规律:末两位数字能被4整除的数能被4整除。

技巧:重点看末两位数字。

例子:124,末两位24能被4整除,所以124能被4整除。

原理:一个数可以写成\(100a + b\)(\(a\)为百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末两位数),\(100\)能被4整除,只要\(b\)能被4整除,整个数就能被4整除。

4. 能被5整除的数

规律: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技巧:只需看个位数字。

例子:10、25、105等都能被5整除。

原理:整数可表示为\(10a + b\),当\(b = 0\)或\(5\)时,\(10a + b\)能被5整除。

5. 能被6整除的数

规律: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数能被6整除。

技巧:先判断是否能被2整除,再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

例子:12,个位是2能被2整除,\(1 + 2 = 3\)能被3整除,所以12能被6整除。

原理:因为\(6 = 2×3\),所以要同时满足被2和3整除的条件。

6. 能被7整除的数

规律: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

技巧:按照“截尾、倍减、验差”的步骤,如判断161,\(16 - 1×2 = 14\),14能被7整除,所以161能被7整除。

原理:设这个数为\(10a + b\),经过变换后得到\(a - 2b\),通过数学推导可知这种变换与原数和7的整除关系等价。

7. 能被8整除的数

规律:末三位数字能被8整除的数能被8整除。

技巧:关注末三位数字。

例子:1120,末三位120能被8整除,所以1120能被8整除。

原理:一个数可写成\(1000a + b\)(\(a\)为千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末三位数),\(1000\)能被8整除,只要\(b\)能被8整除,整个数就能被8整除。

8. 能被9整除的数

规律: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的数能被9整除。

技巧:将各位数字相加判断和是否能被9整除。

例子:279,\(2 + 7 + 9 = 18\),18能被9整除,所以279能被9整除。

原理:设数\(n=a_{k}10^{k}+a_{k - 1}10^{k - 1}+\cdots+a_{1}10 + a_{0}\),因为\(10\equiv1(\bmod9)\),所以\(10^{m}\equiv1(\bmod9)\)(\(m\)为正整数),那么\(n\equiv a_{k}+a_{k - 1}+\cdots+a_{1}+a_{0}(\bmod9)\)。

9. 能被10整除的数

规律:个位数字是0的数能被10整除。

技巧:看个位数字是否为0。

例子:100、20等都能被10整除。

原理:整数写成\(10a + b\),当\(b = 0\)时,这个数就是\(10a\),能被10整除。

10. 能被11整除的数

规律: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的数能被11整除。

技巧:分别计算奇数位和偶数位数字之和,求差后判断是否能被11整除。

例子:1331,奇数位数字之和\(1 + 3 = 4\),偶数位数字之和\(3 + 1 = 4\),差为\(4 - 4 = 0\),能被11整除,所以1331能被11整除。

原理:设数\(n=a_{k}10^{k}+a_{k - 1}10^{k - 1}+\cdots+a_{1}10 + a_{0}\),因为\(10\equiv - 1(\bmod11)\),所以\(10^{m}\equiv(-1)^{m}(\bmod11)\)。

11. 能被12整除的数

规律:能同时被3和4整除的数能被12整除。

技巧: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再判断是否能被4整除。

例子:24,\(2 + 4 = 6\)能被3整除,末两位24能被4整除,所以24能被12整除。

原理:因为\(12 = 3×4\),所以要同时满足被3和4整除的条件。

12. 能被13整除的数

规律: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差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

技巧:采用“截尾、倍加、验差”的方法,如判断169,\(16 + 9×4 = 52\),52能被13整除,所以169能被13整除。

原理:设这个数为\(10a + b\),经过变换后得到\(a + 4b\),通过数学推导可知这种变换与原数和13的整除关系等价。

13. 能被14整除的数

规律:能同时被2和7整除的数能被14整除。

技巧:先判断是否能被2整除,再判断是否能被7整除。

例子:28,个位是8能被2整除,\(28÷7 = 4\)能被7整除,所以28能被14整除。

原理:因为\(14 = 2×7\),所以要同时满足被2和7整除的条件。

14. 能被15整除的数

规律: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能被15整除。

技巧: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再判断是否能被5整除。

例子:30,\(3 + 0 = 3\)能被3整除,个位是0能被5整除,所以30能被15整除。

原理:因为\(15 = 3×5\),所以要同时满足被3和5整除的条件。

15. 能被16整除的数

规律:末四位数字能被16整除的数能被16整除。

技巧:着重看末四位数字。

例子:10000能被16整除,10016的末四位0016能被16整除,所以10016能被16整除。

原理:一个数可写成\(10000a + b\)(\(a\)为万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末四位数),\(10000\)能被16整除,只要\(b\)能被16整除,整个数就能被16整除。

16. 能被17整除的数

规律: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技巧:通过“截尾、倍减、验差”来判断,如判断34,\(3 - 4×5=-17\),能被17整除,所以34能被17整除。

原理:设这个数为\(10a + b\),经过变换后得到\(a - 5b\),通过数学推导可知这种变换与原数和17的整除关系等价。

17. 能被18整除的数

规律:能同时被2和9整除的数能被18整除。

技巧:先判断是否能被2整除,再判断是否能被9整除。

例子:36,个位是6能被2整除,\(3 + 6 = 9\)能被9整除,所以36能被18整除。

原理:因为\(18 = 2×9\),所以要同时满足被2和9整除的条件。

18. 能被19整除的数

规律: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

技巧:使用“截尾、倍加、验差”的方式,如判断190,\(19 + 0×2 = 19\),能被19整除,所以190能被19整除。

原理:设这个数为\(10a + b\),经过变换后得到\(a + 2b\),通过数学推导可知这种变换与原数和19的整除关系等价。

19. 能被25整除的数

规律:末两位数字是00、25、50、75的数能被25整除。

技巧:看末两位数字。

例子:125、300等都能被25整除。

原理:一个数可写成\(100a + b\)(\(a\)为百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末两位数),当\(b\)是00、25、50、75时,\(100a + b\)能被25整除。

20. 能被125整除的数

规律:末三位数字是000、125、250、375、500、625、750、875的数能被125整除。

技巧:关注末三位数字。

例子:1125、1000等都能被125整除。

原理:一个数可写成\(1000a + b\)(\(a\)为千位及以上的数字组成的数,\(b\)为末三位数),当\(b\)是上述值时,\(1000a + b\)能被125整除。

数学基础 : 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