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 第201天 中考成语 高考成语
1. 拼音:qīng chē shú lù
2. 意思:驾着轻便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对事情熟悉且经验丰富,做起来容易便捷,无需费太多精力。
3. 出处:出自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王良、造父均为古代善驾马车的人)
4. 近义词: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上就能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顺手,侧重操作的熟练程度。
驾轻就熟:驾轻车走熟路,与“轻车熟路”同义,强调经验丰富、容易应对。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通过反复实践提升技能,侧重实践后的灵活性。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在骨节空隙中有回旋余地,比喻处理事情从容不迫,能力足以应对。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走过的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熟悉,能起引导作用,侧重经验的指引性。
5. 反义词: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做事,缺乏经验。
步履维艰:行走艰难,比喻事情进展困难,与“顺利便捷”相反,侧重过程的艰难。
人地生疏:对人不认识,对地方不熟悉,形容处于陌生环境,缺乏经验和了解。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行走,比喻处境艰难,事情无法推进,强调阻碍重重。
茫然失措:心中迷茫,不知如何应对,形容面对事情时的慌乱和无措,缺乏经验支撑。
6. 例句:
他在这条山路上跑了十年运输,早已轻车熟路,闭着眼都能找到弯道。
作为资深编辑,她处理这类稿件轻车熟路,半小时就能完成校对。
运动员再次挑战这个项目,如同轻车熟路,轻松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导游带团去古镇时轻车熟路,不仅能避开人流,还能介绍不为人知的典故。
程序员调试老系统轻车熟路,很快就定位到了代码中的漏洞。
他回乡下老家探亲,轻车熟路地穿过田埂,找到了儿时玩耍的池塘。
厨师做这道招牌菜轻车熟路,从备料到出锅只需十分钟。
设计师接手同类项目轻车熟路,一周内就拿出了三套方案。
快递员派送老片区轻车熟路,哪家白天没人、哪家宠物会叫都一清二楚。
父亲教我修自行车时笑说:“这活我干了二十年,早就轻车熟路了。”
1. 拼音:ér nǚ sī qíng
2. 意思:指青年男女之间的恋情或私人情感,多形容情爱之事,有时也含“沉迷于个人情感而忽略其他重要事物”的意味。
3. 出处: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于心上。”
4. 近义词: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情意绵绵的样子,侧重亲密的情感表现。
柔情蜜意:指温柔甜蜜的情意,多形容恋人之间的亲密感情。
情窦初开:指少年男女刚开始懂得爱情,侧重情感萌发的阶段。
男欢女爱:指男女之间的情感与爱恋,泛指情爱之事。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或亲情,而影响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侧重情感对人的牵绊。
5. 反义词:
大义凛然:形容为了正义事业而坚强不屈、不可侵犯的样子,与个人私情相对,侧重坚守正义。
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个人私利,强调以集体利益为重,摒弃私人情感。
铁石心肠:形容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侧重情感淡漠、不为私情所动。
豪情壮志:指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侧重追求理想与事业,超越个人情爱。
清心寡欲:指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不含私情杂念,侧重内心的淡泊与克制。
6. 例句:
他虽身处乱世,却始终以家国为重,不愿被儿女私情束缚。
这部小说并非只写儿女私情,更探讨了战争年代的人性与抉择。
年轻人容易被儿女私情困扰,却忘了学业与理想同样需要用心经营。
剧中主角为了江湖道义,毅然放下儿女私情,踏上复仇之路。
父母总劝他先立业后成家,不要过早沉溺于儿女私情。
她在日记里写下对未来的憧憬,字里行间却藏着少女的儿女私情。
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往往能在儿女私情与家国大义间做出艰难抉择。
这场辩论赛围绕“儿女私情是否会影响人生选择”展开,双方争论激烈。
他表面上不谈儿女私情,实则默默守护着心中的那个人多年。
古往今来,多少诗词歌赋以儿女私情为主题,道尽人间悲欢离合。
1. 拼音:dà dòng gān huǒ
2. 意思:指情绪非常激动,怒气旺盛,轻易对人或事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或不满。
3. 出处:出自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偏偏今天又拿我敲打,真正是‘瞎子吃汤圆,肚里有数’。忍不住一时大动肝火。”
4. 近义词: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竖起来顶起帽子,形容极度愤怒,侧重情绪的激烈表现。
火冒三丈:怒火上升到三丈高,形容愤怒到极点,强调愤怒的程度之深。
怒气冲冲:形容愤怒的情绪十分明显,态度急躁,侧重外在的生气状态。
暴跳如雷:急怒时一边跺脚一边大喊,像打雷一样暴躁,形容情绪激动到失控。
气急败坏:呼吸急促,狼狈不堪,形容因愤怒或激动而慌张的样子,侧重举止的失态。
5. 反义词:
心平气和:心里平静,态度温和,形容情绪稳定,不急躁不生气。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强调以理智的心态处理事情,不受情绪干扰。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态度温和亲切,与愤怒的神情相反。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形容面对事情时的冷静态度,无愤怒情绪。
泰然自若:镇定沉着,毫不在意,形容在困境中保持心态平稳,情绪不受波动。
6. 例句:
他不过是犯了个小错,你何必大动肝火,好好沟通不行吗?
母亲看到儿子把新校服弄得全是泥,忍不住大动肝火,当场训斥了几句。
领导在会议上大动肝火,批评项目组连续两周都没完成进度。
球迷因主队输球而大动肝火,对着电视屏幕大声抱怨裁判判罚不公。
爸爸平时很温和,但若发现我撒谎,就会大动肝火地教育我。
同事间因工作分歧大动肝火,不仅影响效率,还伤了和气。
他性格急躁,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大动肝火,旁人都不敢轻易招惹。
邻居家的狗半夜狂吠,让失眠的他大动肝火,下楼理论了半天。
电影里的反派角色常因计划受阻而大动肝火,摔碎身边的物品。
医生叮嘱他要控制情绪,别总为小事大动肝火,对身体不好。
1. 拼音:jiǔ quán zhī xià
2. 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人死后所处的境地,多在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或愿望时使用。
3. 出处:出自《魏书·阳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九泉”原指深潭,后引申为阴间)
4. 近义词:
黄泉路上:指人死后前往阴间的道路,侧重死亡的过程或状态,常用于描述生命终结后的去向。
地下深处:泛指埋葬逝者的地下区域,强调物理层面的埋葬之地,与“九泉之下”的象征意义相近。
幽冥之中:指传说中阴间幽暗的世界,带有神秘色彩,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对死后世界的描述。
阴曹地府:传说中掌管人死后灵魂的地方,是神话里的阴间概念,与“九泉之下”均指逝者所处之境。
泉下之魂:指逝者的灵魂在地下,侧重灵魂的存在状态,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
5. 反义词:
光天化日:指白天光明的世界,形容公开、光明的场合,与“地下阴间”的概念相反。
阳世人间:指人生活的现实世界,强调生者所处的现世,与“九泉之下”的阴间概念相对。
人间天堂:指现实中美好幸福的境地,侧重生活的美好,与逝者的地下世界形成对比。
现世之上:指当下生存的世界,强调生者的现实环境,与“九泉之下”的死亡境地对立。
白日青天:指晴朗的白天,象征光明正大的场景,与阴间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他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见到孙子,希望九泉之下能得以慰藉。
烈士们若泉下有知,定会为如今国家的强盛感到欣慰。
父亲常说:“做人要正直,不然九泉之下无颜面对祖先。”
这部剧的情节中,主角在九泉之下仍牵挂着未完成的使命。
她捧着墓碑轻声说:“妈妈,您在九泉之下放心,我会照顾好爸爸。”
古人相信,作恶者九泉之下会受惩罚,行善者则得安宁。
诗人在作品中写道:“愿化清风伴君去,九泉之下不孤单。”
他临终前嘱托:“把我的骨灰撒入大海,让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看潮起潮落。”
历史剧中,忠臣蒙冤而死,观众都感叹其九泉之下难安。
民俗中,清明扫墓是为了让九泉之下的亲人感受到后代的思念。
1. 拼音:rú kǒng bù jí
2. 意思:指好像担心赶不上似的,形容心情急切,极力追求或抢先做某事。
3.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如恐不及,犹恐失之。”(注:“如恐不及”常与“犹恐失之”连用,后逐渐演变为独立成语)
4. 近义词: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急不可待: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急于求成:急切地想要取得成功。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5. 反义词:
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姗姗来迟: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迟疑不敢做决定。
6. 例句:
听说有免费的公益讲座,大家如恐不及地报名参加。
看到偶像出场,粉丝们如恐不及地涌向舞台前方。
暴雨将至,村民们如恐不及地收拾户外的农具。
得知心仪的岗位开始招聘,他如恐不及地投递了简历。
孩子们如恐不及地跑到操场,迎接期待已久的体育课。
超市打折促销,顾客们如恐不及地抢购特价商品。
听到考试成绩公布的消息,学生们如恐不及地围到公告栏前。
救援队如恐不及地奔赴灾区,希望尽快救助受灾群众。
美食节上,食客们如恐不及地品尝各种特色小吃。
为了赶上末班车,他如恐不及地冲出办公室,一路狂奔到车站。
1. 拼音:yī wú suǒ huò
2. 意思: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3.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4. 近义词: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与一无所获意思相同,强调最终结果是没有收获。
两手空空:形容人手头很紧,一个钱也没有,也可表示没有收获。
宝山空回:比喻置身于某种优越环境或条件下,却一无所得。
5. 反义词: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硕果累累: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可表示收获丰富。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思想、知识等方面。
6. 例句:
他在股市里折腾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渔夫们出海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我们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最终一无所获。
他参加了很多次面试,但一无所获。
侦探们经过长时间调查,仍然一无所获。
科学家们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却一无所获。
他在古玩市场逛了一天,一无所获地回到家。
我在图书馆找了很久那本书,最后一无所获。
他们在山里搜寻失踪人员,可惜一无所获。
农民伯伯如果遇上灾年,可能就会一无所获。
1. 拼音:yī qiū yī hè
2. 意思:原指隐者所居的山野幽境,后多比喻退隐山林的生活或寄情山水的情怀,也可指个人所偏好的僻远或简陋的环境。
3. 出处: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4. 近义词:
山林之趣:指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乐趣,侧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沉浸。
泉石之乐:指栖息于泉水山石间的乐趣,形容寄情山水、远离尘嚣的生活志趣。
归隐林下:指退隐到山林之中,强调脱离仕途、回归自然的行为与状态。
放情丘壑:指纵情于山野幽壑之间,形容摆脱世俗束缚、寄情自然的洒脱心境。
林泉高致:指对山林泉石的高雅情趣,多形容文人雅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审美追求。
5. 反义词:
市井喧嚣:指城市中嘈杂喧闹的环境,与山野的宁静幽僻形成对比,侧重世俗的纷扰。
朝堂之争:指官场中的权力斗争,与退隐山林的生活态度相反,强调世俗的功名追逐。
红尘俗世:指繁华喧嚣的现实社会,与“一丘一壑”的隐逸情怀对立,侧重尘世的繁杂。
功名利禄:指仕途的功绩、名声与财富,形容追求世俗功利的心态,与寄情山水的淡泊相反。
纷扰尘嚣:指世间的纷乱与喧闹,强调现实生活的繁杂干扰,与山野的静谧隔绝相斥。
6. 例句:
他厌倦了职场争斗,只想寻一丘一壑,过归隐田园的生活。
画家笔下的山水总有一丘一壑的幽致,仿佛能让人遁入其间。
古人常以一丘一壑喻指心志,宁可隐居山野,也不愿同流合污。
这处山谷虽无名胜,却有一丘一壑之美,最宜静心写生。
他在诗中写道:“一丘一壑自怡然,不羡人间富贵筵。”
隐士居于竹林深处,一丘一壑皆成趣,终日与清风明月为伴。
园林设计者以一丘一壑的布局,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被贬后的诗人寄情一丘一壑,将忧思化入山水诗画之中。
现代都市人向往一丘一壑的宁静,却难舍城市的便捷生活。
这幅古画中,一丘一壑的留白处理,更显山水的空灵韵味。
1. 拼音:fèn fā tú qiáng
2. 意思: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3. 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4. 近义词:
发愤图强: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与奋发图强意思相近,都表达积极向上努力改变现状的决心。
奋发向上: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强调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或地区。也可用于形容努力把事情做好,有积极奋进之意。
5. 反义词: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与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态度完全相反。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没有奋发图强那种进取精神。
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缺少奋发图强所具备的振作精神。
6. 例句:
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他在困境中奋发图强,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运动员们奋发图强,刻苦训练,为国家争光。
这个国家的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
年轻人应该奋发图强,在青春岁月里绽放光彩。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奋发图强,提升自己的能力。
科学家们奋发图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她奋发图强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艰难的创业阶段,他们奋发图强,使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同学们奋发图强,为即将到来的考试积极准备。
1. 拼音:rì luò qiān zhàng
2. 意思:形容地位、声誉、景况等急剧下降,从原本的高度迅速衰败,程度比“一落千丈”更强调“急剧”与“迅猛”。
3. 出处:该成语可能为“一落千丈”的变体,“一落千丈”出自唐代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而“日落千丈”更侧重以“日落”比喻衰败的过程,常见于近代白话或文学作品中。
4. 近义词:
一落千丈:指地位、声誉、景况等突然大幅下降,强调下降的幅度大,与“日落千丈”均形容衰败急剧。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侧重持续恶化的过程,比“日落千丈”更强调渐进性的衰败。
一泻千里:原指江河水流奔腾直下,后比喻情况急剧恶化或文笔奔放,此处取“急剧衰败”之意,与“日落千丈”的迅猛下降相似。
江河日下:指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侧重趋势的持续性,与“日落千丈”都表示向坏的方向发展。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侧重结果的惨败,与“日落千丈”的衰败程度相近。
5. 反义词: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生活等一天天向上发展,与“日落千丈”的衰败趋势完全相反,强调蓬勃向上的状态。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侧重当下的鼎盛,与“日落千丈”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青云直上:指官职、地位等迅速上升,强调发展的顺利与快速,与“日落千丈”的急剧下降对立。
飞黄腾达:形容人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升得很快,侧重个人仕途或事业的成功,与衰败状态相反。
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强调新生事物的蓬勃生机,与“日落千丈”的衰败趋势相斥。
6. 例句:
公司因决策失误,业绩从行业龙头日落千丈,濒临破产。
他曾是万众瞩目的明星,却因丑闻曝光,声誉日落千丈,无人问津。
这个老字号品牌因固步自封,市场份额日落千丈,被新兴企业取代。
球队核心球员受伤后,战绩日落千丈,从夺冠热门沦为保级队伍。
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后,当地房价并未日落千丈,而是趋于稳定。
他投资失败后,家产日落千丈,从富豪变成负债累累的普通人。
这家杂志因内容低俗化,发行量日落千丈,最终停刊。
古代王朝若不思进取,往往会从盛世走向衰落,国力日落千丈。
网红博主因言论不当,粉丝量日落千丈,账号逐渐被平台限流。
传统手工艺若不创新,市场认可度便会日落千丈,面临失传危机。
1. 拼音:yī yè zhàng mù
2. 意思:用一片叶子遮挡住眼睛,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或本质,强调因小失大、目光短浅。
3. 出处:出自《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注:“太山”即“泰山”)
4. 近义词:
管中窥豹:从竹管孔里看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局部,看不到全貌,侧重认知的片面性。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形容眼界狭小,见识短浅,强调视野受限的局限性。
以偏概全:用局部的、片面的现象概括整体,忽视事物的全面性,侧重逻辑上的错误推断。
盲人摸象:盲人通过触摸象的不同部位来猜测象的样子,比喻只凭片面了解就对整体妄加判断,强调认知的狭隘性。
鼠目寸光:老鼠的目光只能看到近处的一寸之地,形容人眼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侧重目光的短浅性。
5. 反义词: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和发展趋势,与“一叶障目”的短视形成对比。
明察秋毫:能清晰地看到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形容人目光敏锐,洞察一切,侧重对细节和本质的洞察。
洞若观火:对事物的观察如同看火一样清楚,形容透彻了解事物,没有丝毫迷惑,强调认知的清晰性。
纵观全局:从整体上观察、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把握全局态势,与“一叶障目”的局部视角相反。
见微知著:看到微小的苗头就能推断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形容以小见大,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侧重认知的深刻性。
6. 例句:
别因一时的成功就骄傲自满,否则容易一叶障目,忽视潜在的危机。
商家若只盯着短期利润,就会一叶障目,错失长期发展的市场机遇。
他总以自己的经验评判他人,这种一叶障目的做法,让他难以理解别人的处境。
家长不能因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就否定其全部努力,否则便是一叶障目。
有些媒体为博眼球断章取义,实则是一叶障目,误导公众对事件的认知。
投资时若只看短期收益而忽视风险,无异于一叶障目,终将付出代价。
历史研究需全面考察史料,若一叶障目地选取片面记载,会得出错误结论。
团队管理者若只关注个别成员的表现,容易一叶障目,忽略整体协作的问题。
我们不应被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一叶障目,而要学会独立思考事件的全貌。
教育者若只以成绩评判学生,便是一叶障目,忽视了孩子的个性与特长。
1. 拼音:hǔ láng zhī xué
2. 意思:比喻危险的境地,如同老虎和狼藏身的巢穴,充满凶险与威胁。
3.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4. 近义词:
龙潭虎穴:龙居住的深潭,虎藏身的洞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刀山火海: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危机四伏:四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形容环境充满危险。
险象环生: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充满了危险。
九死之地:形容处境极其危险,几乎到了死亡的边缘。
5. 反义词:
安全地带: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地方。
康庄大道: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光明顺利的前途。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平安福地:指平安、幸福的地方,没有危险和灾祸。
安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动,非常稳固,不可动摇。
6. 例句:
他为了获取情报,毅然踏入虎狼之穴,全然不顾个人安危。
那片丛林被当地人称为虎狼之穴,很少有人敢独自进入。
明知前方是虎狼之穴,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
这位探险家曾多次深入虎狼之穴般的原始森林,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经验。
电影中的主角为了拯救亲人,不得不闯入敌人的虎狼之穴。
在古代,边疆战场犹如虎狼之穴,士兵们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
他提醒队友,这次任务的目的地如同虎狼之穴,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这个犯罪团伙的老巢简直是虎狼之穴,警方制定了周密计划才成功端掉。
历史上,许多谋士曾在虎狼之穴般的朝堂中周旋,为君主出谋划策。
即便身处虎狼之穴,他依然保持冷静,寻找着逃脱的机会。
1. 拼音:pāo jiā shě yè
2. 意思:指舍弃家庭和事业,形容为了某种目的(如追求理想、逃避现实等)而放弃原本稳定的家庭生活与职业。
3. 出处:该成语为现代常用语,无明确古籍出处,多在口语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描述“舍弃家庭与事业”的行为。
4. 近义词:
背井离乡:离开家乡到外地,侧重被迫或主动远离故土,常包含舍弃家庭的意味。
弃家出走:指离开家庭,不再返回,强调主动抛弃家庭的行为。
抛妻弃子:抛弃妻子和儿女,侧重对家庭责任的背弃,含贬义。
舍家弃业:与“抛家舍业”意思相近,指舍弃家庭和事业,强调主动放弃的选择。
离乡别井:离开家乡到外地,多形容因生活所迫或追求发展而离开,隐含对家庭的舍弃。
5. 反义词: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与“抛家舍业”相反,侧重安稳的家庭与职业状态。
顾家守业:兼顾家庭和事业,强调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与对事业的坚守。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侧重留恋故土与家庭,不愿舍弃。
成家立业:建立家庭,创立事业,形容人生步入稳定阶段,与“舍弃”状态相反。
恋家守业:留恋家庭,坚守事业,强调对家庭和职业的双重重视。
6. 例句:
他为了追寻音乐梦想,毅然抛家舍业前往北京打拼,一去便是十年。
剧中角色因逃避债务抛家舍业,多年后才明白家庭的可贵。
父母总说:“别为了一时冲动抛家舍业,安稳的生活才是根本。”
战乱年代,许多人不得不抛家舍业,踏上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
她抛家舍业去山区支教的决定,让亲友既担心又敬佩。
年轻人不应为了虚无的幻想抛家舍业,而应脚踏实地规划未来。
他抛家舍业投身科研事业,最终在领域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小说中主人公抛家舍业的选择,引发了读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为了照顾患病的亲人,他放弃了高薪工作,从未想过抛家舍业去外地发展。
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因仕途失意而抛家舍业,寄情于山水之间。
1. 拼音:xīn jīng dǎn hán
2. 意思: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因遭遇可怕的事物或情境而感到心脏惊恐、胆子发冷,侧重表现恐惧到极点的心理状态。
3. 出处:该成语由“心惊”与“胆寒”组合而成,较早见于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见了,心惊胆寒,便叫戴宗且莫上,且扶在当路坐地。”后多用于描述人面对危险时的恐惧反应。
4. 近义词:
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恐惧,战战兢兢,侧重因害怕而心神不宁、身体颤抖。
毛骨悚然:指毛发竖起、脊梁发冷,形容恐惧到极点,多因诡异或恐怖的事物引发。
不寒而栗: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侧重因心理恐惧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魂飞魄散:灵魂仿佛离开身体,形容惊恐到极点,侧重精神因恐惧而失控。
胆战心惊:胆子发抖、内心惊惧,与“心惊胆寒”同义,强调恐惧的强烈程度。
5. 反义词:
镇定自若:面对危险时冷静沉着,毫不慌乱,侧重心态平稳、从容应对。
泰然处之:形容对待事情安然自得,毫不在意,强调以平常心对待困境。
临危不惧:面临危险时不害怕,侧重勇气可嘉、无所畏惧的态度。
处之泰然:对待事情镇定沉着,毫不动容,与“心惊胆寒”的恐惧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从容不迫:举止从容、不慌不忙,形容面对压力时的冷静姿态,无恐惧之感。
6. 例句:
恐怖片里的惊悚镜头让观众看得心惊胆寒,冷汗直冒。
悬崖边的栈道窄如刀锋,往下一瞥便让人心惊胆寒。
听到荒野中传来的狼嚎,露营的孩子们瞬间心惊胆寒。
他回忆起车祸发生的瞬间,至今仍觉得心惊胆寒。
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酷刑场景,读来令人心惊胆寒。
台风过境时,狂风卷着暴雨拍打窗户,让人听着心惊胆寒。
侦探剧中凶手的残忍手法,让追剧的观众们心惊胆寒。
站在高楼天台边缘,向下望去的瞬间,她感到一阵心惊胆寒。
历史纪录片中战争的残酷画面,让观众们看得心惊胆寒。
深山老林中突然传来的异响,吓得探险队员们心惊胆寒,不敢动弹。
1. 拼音:jīng wèi zì fēn
2. 意思:指泾水和渭水因水质不同而自然分流,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毫不混淆。
3. 出处:出自唐代陆贽《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泾渭自分,薰莸不杂,是以朝廷清明,天下乂安。”
4. 近义词:
泾渭分明:泾水和渭水界限清晰,比喻是非、好坏分明,与“泾渭自分”意思完全一致,侧重客观界限明显。
黑白分明:黑色与白色界限清晰,形容是非、善恶分辨清楚,侧重对事物性质的明确判断。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区分清楚,强调对事理判断的清晰,不含混淆。
壁垒分明:比喻对立的事物界限十分清楚,侧重双方立场、界限的明确性。
判若鸿沟:像鸿沟一样界限分明,形容事物之间界限极清楚,区别很大,侧重差距悬殊、界限难逾越。
5. 反义词:
混淆是非: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故意颠倒黑白,与“分明”相反。
泾渭不分:泾水和渭水混杂不清,比喻是非、好坏界限模糊,无法分辨。
皂白不分:黑白颠倒,分不清是非对错,侧重判断模糊、不辨真伪。
混淆黑白: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掩盖真相。
良莠不分:好苗和野草混杂,比喻好人坏人分辨不清,侧重对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不清。
6. 例句:
他处理问题时态度坚决,对错之间泾渭自分,从不含糊。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是非对错泾渭自分,读来令人信服。
法律面前应泾渭自分,任何违法行径都难逃制裁。
历史对人物的评价向来泾渭自分,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团队管理中,责任与权利需泾渭自分,才能避免互相推诿。
做人做事要泾渭自分,不可为利益而混淆原则。
两代人的观念虽有差异,但在大是大非上仍需泾渭自分。
这幅画作中,明暗色调泾渭自分,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
谈判桌上,双方的底线泾渭自分,谁也不愿轻易让步。
古籍整理需泾渭自分地分辨原文与注疏,避免混淆错乱。
1. 拼音:yuān yuān xiāng bào
2. 意思:指双方彼此之间的冤仇相互报复,形容仇恨延续不断,循环往复,难以休止。
3. 出处: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冤冤相报何时了,强欺弱是不丈夫。”
4. 近义词:
恶性循环:指事物互为因果,循环往復地向坏的方向发展,强调矛盾持续激化的过程。
以怨报怨:用怨恨去回应别人的怨恨,侧重以对立态度解决矛盾,导致仇恨加深。
仇怨相继:仇恨与怨恨相互延续,形容冤仇持续不断,与“冤冤相报”的仇恨循环一致。
宿怨难消:长期积累的怨恨难以化解,强调仇恨的持续性和深刻性,是“冤冤相报”的根源之一。
睚眦必报: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人心胸狭隘,凡事计较,与“冤冤相报”的报复心态相似。
5. 反义词:
以德报怨: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怨恨,强调宽容与仁爱,打破仇恨循环,与“冤冤相报”的对立态度相反。
和解息争:彼此化解矛盾,停止争斗,侧重主动消除怨恨,实现关系缓和,与报复行为对立。
化干戈为玉帛: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与友好,形容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彻底终止冤仇循环。
宽大为怀:以宽大的胸怀对待他人,不计较恩怨,强调包容心,与“冤冤相报”的狭隘心态对立。
息事宁人:平息事端,使人们相安无事,侧重通过让步或调解解决矛盾,避免仇恨延续。
6. 例句:
两家因宅基地纠纷争吵多年,冤冤相报,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历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若冤冤相报,只会让战争的苦难无休止蔓延。
他总想着报复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却不知冤冤相报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小说中江湖门派的恩怨情仇,往往因冤冤相报而引发无数悲剧。
父母教导孩子:“不要因小事与同学冤冤相报,学会宽容才能收获友谊。”
邻里间若因琐事斤斤计较、冤冤相报,只会让生活环境变得压抑。
这部电影揭示了战争中普通人因冤冤相报而失去理智的残酷现实。
古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唯有放下仇恨,才能迎来真正的和解。
家族间的世仇若持续冤冤相报,最终受害的还是无辜的后代。
调解纠纷时,需引导双方放下成见,避免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
1. 拼音:wàng fēng ér táo
2. 意思: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
3.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
4. 近义词:
望风披靡: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和望风而逃都表示因畏惧对方气势而逃窜。
闻风丧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5. 反义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与望风而逃的退缩相反,体现勇敢无畏的精神。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表现出在危险面前的镇定和勇敢。
6. 例句:
敌军一看到我军的强大阵容,望风而逃。
土匪们听闻官兵到来,望风而逃。
那只球队实力太弱,每次遇到强队都望风而逃。
小偷们看到警察,望风而逃,四处乱窜。
敌人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他在赛场上的气势让对手望风而逃。
狼群一见到猎人,望风而逃,消失在森林里。
敌军望风而逃,把大量的物资都丢弃在了战场上。
一些不法分子一看到执法人员就望风而逃。
他的威名远扬,敌人往往望风而逃。
1. 拼音:huí wèi wú qióng
2. 意思: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3. 出处: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4. 近义词: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和回味无穷都有让人反复品味的意思。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强调话语、情境等所蕴含的意义值得深入领会。
5. 反义词: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与回味无穷所表达的越想越有意思相反。
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
6. 例句: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看完后令人回味无穷。
那首古典音乐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演讲内容深刻,使人回味无穷。
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妈妈做的饭菜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那次旅行中的美景和趣事,至今都让我回味无穷。
这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结束后仍让人回味无穷。
那本好书里的精彩片段,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她的笑容有一种魔力,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的趣事就像美酒,随着时间推移,愈发回味无穷。
1. 拼音:háo yán zhuàng yǔ
2. 意思:指气魄宏大、富有英雄气概的言语,多用来形容人表达志向时的豪迈言辞,也可指不切实际的夸大话语。
3. 出处:出自明代焦竑《玉堂丛语·一·文学·丘濬》:“(丘濬)尤善为诗,豪言壮语,动辄千言,不蹈袭前人窠臼。”
4. 近义词:
慷慨陈词:情绪激昂地发表言论,侧重言辞充满正义与激情,与“豪言壮语”的豪迈气势相似。
壮志凌云:志向高入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其表达的志向常以豪言壮语呈现。
激昂文字:用激昂的语言文字表达观点,强调言辞的感染力与气势,与“豪言壮语”的风格一致。
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其外化的表达常体现为豪言壮语,侧重志向本身的宏大。
铿锵有力:言辞响亮而有力量,形容话语的气势感,可用来形容豪言壮语的表达效果。
5. 反义词:
花言巧语:用虚假而动听的话语迷惑他人,侧重言辞的虚伪性,与“豪言壮语”的真诚豪迈对立。
冷言冷语:用冷淡或讥讽的话语待人,体现态度的冷漠与刻薄,与豪迈的言辞风格相反。
沉默寡言:性格沉静,很少说话,强调言语的匮乏,与“豪言壮语”的主动表达形成对比。
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语,多为讨好或哄骗他人所说,侧重言辞的谄媚,与豪迈感无关。
讷口少言:说话迟钝,不善言辞,形容表达能力欠缺,与“豪言壮语”的流畅与气势对立。
6. 例句:
他在誓师大会上发出豪言壮语,立志要为团队拿下年度冠军。
年少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如今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放慢脚步。
诗人用豪言壮语写下对家国的热爱,字里行间满是热血豪情。
别只说豪言壮语,真正的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来支撑。
演讲者的豪言壮语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掌声经久不息。
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以豪言壮语明志,最终用生命践行了诺言。
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总爱说豪言壮语,却很少兑现自己的承诺。
团队初创时,他用豪言壮语凝聚人心,如今终于带领大家走向成功。
面对困境,与其说豪言壮语,不如静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在日记里写下豪言壮语,立志要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女性创业者。
1. 拼音:náng zhōng qǔ wù
2. 意思:从口袋里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毫不费力就能达成目标,侧重表示事情的轻松程度。
3. 出处:出自宋代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七:“取幽蓟如囊中取物耳。”后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也有使用,形容获取某物或做成某事轻而易举。
4. 近义词:
易如反掌:像翻手掌一样容易,形容事情非常简单,侧重操作的便捷性。
手到擒来:一伸手就能抓住,比喻做事很顺利,毫不费力,侧重结果的轻易达成。
探囊取物: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与“囊中取物”同义,强调事情的轻松易做。
唾手可得:往手上吐唾沫就可以得到,形容极容易得到,侧重获取的轻松程度。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侧重做事的难度极低。
5. 反义词:
难如登天:像登天一样困难,形容事情极难办到,与“囊中取物”的轻松形成强烈对比。
大海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或办成某事,侧重事情的渺茫和困难。
千难万险: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强调过程中阻碍重重,无法轻易完成。
蜀道难行:借指道路或事情如同蜀道般艰险,比喻做事难度极大,难以轻易达成。
寸步难移:连一步都难以移动,形容处境艰难,做事极不顺利,与“囊中取物”的轻松毫不费力相反。
6. 例句:
对精通数学的他来说,解这道题简直是囊中取物。
这位运动员实力超群,夺冠如同囊中取物般轻松。
资深厨师做家常菜,如同囊中取物,片刻便端出一桌美味。
他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拿下这个小订单如同囊中取物。
对于学霸而言,考上重点大学犹如囊中取物。
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鸽子,对他来说就像囊中取物般熟练。
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救援被困者,常视之为囊中取物般的常规操作。
她的英语水平极高,翻译这份文件简直是囊中取物。
围棋高手与新手对弈,赢棋如同囊中取物,毫无悬念。
对熟悉地形的向导来说,在山林中找到水源如同囊中取物。
1. 拼音:xiōng wú chéng zhú
2. 意思:指做事之前心里没有预先的计划或明确的想法,对事情的发展没有把握,缺乏成算。
3.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原有“胸有成竹”,“胸无成竹”为其反义衍生,具体文献中多以反义形式出现,如清代小说中可见类似表述。
4. 近义词:
心中无数:指对事情了解不够,心里没有底,不清楚事情的具体情况。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时,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形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策略。
茫然无措:形容心中迷茫,没有主意,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毫无主见:指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容易受他人影响,做事缺乏独立思考。
不知所措:面对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5. 反义词: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前心里已有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计划。
成竹在胸:与“胸有成竹”意思相同,指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和把握。
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制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指挥,形容人善于谋划和决策。
计中有数:心中有计划、有打算,对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认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胜负,形容将帅雄才大略,善于指挥谋划。
6. 例句:
他第一次主持会议,全程胸无成竹,讲话时频频卡顿。
面对复杂的项目方案,团队负责人因胸无成竹而迟迟无法做出决策。
考试前没复习,走进考场时她胸无成竹,只能硬着头皮答题。
这个新手厨师胸无成竹,炒菜时连调料用量都把握不准。
谈判前未做足准备,他在会议上胸无成竹,屡次被对方抓住漏洞。
写作文时胸无成竹,只能想到哪写到哪,最终内容杂乱无章。
项目经理胸无成竹,导致团队成员对项目目标感到迷茫。
他胸无成竹地答应了任务,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完成的能力。
演讲者胸无成竹,临时拼凑的内容让听众提不起兴趣。
面对突发状况,指挥官胸无成竹,差点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