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 第78天 中考成语 高考成语
1. 拼音:wěi mǐ bù zhèn
2. 意思: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萎靡:颓丧。
3. 出处: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4. 近义词:
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和“萎靡不振”都表示在挫折或困境后精神消沉的状态。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与“萎靡不振”意思相近,强调外在的精神低落表现。
5. 反义词:
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与“萎靡不振”相反,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和“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
6. 例句:
他最近因为事业受挫,一直萎靡不振。
球队在连输几场比赛后,队员们都有些萎靡不振。
长时间的加班让他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
她失恋后整天萎靡不振,家人都很担心。
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变得萎靡不振,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公司业绩下滑,员工们也有些萎靡不振,士气低落。
他在被朋友背叛后,萎靡不振了好长一段时间。
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教练鼓励他要振作起来。
连续的挫折让这个原本积极向上的人也萎靡不振了。
小明在比赛失利后萎靡不振,爸爸耐心地开导他。
1. 拼音:kāi mén yī dào
2. 意思: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揖:拱手作礼。
3.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4. 近义词:
引狼入室: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和“开门揖盗”意思相近,都强调主动将危害引入自身。
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与“开门揖盗”类似,都是因自身不当行为给自己带来灾祸。
5. 反义词:
拒之门外: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与“开门揖盗”相反,体现出拒绝不良因素的态度。
关门打狗: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和“开门揖盗”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防范打击,一个是引入灾祸。
6. 例句:
你把这种心术不正的人留在身边,无异于开门揖盗。
随意轻信陌生人,很可能是在开门揖盗,给自己带来麻烦。
他不听劝告,与那些不良分子合作,简直是开门揖盗。
公司在没有充分考察的情况下就任用了品行不端的人,这是开门揖盗之举。
对网络上的不明链接随意点击,就像是开门揖盗,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让敌人轻易地获取我们的情报,这不是开门揖盗吗?
他把密码随意告诉别人,这种行为如同开门揖盗,很不安全。
收留那些有犯罪前科且不知悔改的人,犹如开门揖盗,会危害社区安全。
一些国家向恐怖组织提供庇护,这无疑是开门揖盗,危害国际安全。
企业毫无防备地与有欺诈前科的公司合作,这是开门揖盗,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1. 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
2. 意思: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3.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4. 近义词:
空室清野:使屋子空无一物,把田野清理干净。和“坚壁清野”意思相近,都是为了应对敌人而采取的清除物资的策略。
固壁清野:同“坚壁清野”,强调加固壁垒、清理郊野,使敌人难以获取资源。
5. 反义词:
开门揖盗: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与“坚壁清野”相反,一个是防范敌人,一个是引敌进入。
引狼入室: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和“坚壁清野”形成鲜明对比,体现的是主动防御和主动引入的差异。
6. 例句:
面对敌军的进攻,村民们坚壁清野,让敌人得不到任何补给。
这座城市在战争来临之际,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使敌人难以立足。
为了抵御侵略者,军队指挥百姓坚壁清野,准备打持久战。
古代战争中,坚壁清野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常让进攻方陷入困境。
当敌军逼近时,他们迅速坚壁清野,把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军队在边境地区实行坚壁清野,以此来挫败敌人的进攻计划。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地方的百姓坚壁清野,使日军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
坚壁清野的战略实施后,敌军在这片区域找不到食物和水源。
该地区提前做好坚壁清野的准备,给来犯之敌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面对强大的土匪势力,村庄坚壁清野,让土匪无从下手。
1.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2. 意思: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3.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4. 近义词: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和“道貌岸然”都有表面正经的意思,但“道貌岸然”更强调虚伪性。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与“道貌岸然”类似,都表示虚伪的表现。
5. 反义词: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与“道貌岸然”相反,体现出轻松、不庄重的态度。
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和“道貌岸然”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真诚,一个是虚伪。
6. 例句:
他看起来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那个伪善者总是道貌岸然地宣扬道德,自己却从不遵守。
有些人在公众面前道貌岸然,背地里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位官员道貌岸然地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却对他的腐败行为议论纷纷。
他道貌岸然的样子,让不了解他的人很容易被迷惑。
那个所谓的慈善家道貌岸然,捐款只是为了给自己博取名声。
不要被他道貌岸然的表象所欺骗,他的内心非常险恶。
他在讲台上道貌岸然地说教,却被人爆出许多丑闻。
这种道貌岸然的人,一旦真面目被揭穿,就会遭到众人的唾弃。
那个道貌岸然的牧师,竟然做出了违背教义的事情。
1. 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2. 意思: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3. 出处:宋·林洪《冷泉亭》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4. 近义词:
沁人心腑: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与“沁人心脾”意思相近,都强调给人带来愉悦舒适的身心感受。
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和“沁人心脾”类似,都有使人愉悦的意味,不过“沁人心脾”更侧重感觉上的舒适。
5. 反义词:
令人作呕:比喻使人极端厌恶。与“沁人心脾”相反,是一种负面的、引起人不适的感觉。
臭气熏天:指气味难闻,让人难以忍受。和“沁人心脾”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美好舒适,一个是恶劣难受。
6. 例句:
雨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沁人心脾。
这片花海散发出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让游客流连忘返。
他的歌声犹如山间清泉,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那篇散文写得优美动人,字里行间都沁人心脾。
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荷香。
这款香水味道淡雅,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魅力。
走进山林,那沁人心脾的草木香气扑面而来。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温暖。
当微风吹过,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在整个院子里弥漫开来。
这家咖啡店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咖啡香气。
1. 拼音:fēi duǎn liú cháng
2. 意思: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3.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
4. 近义词:
造谣生事:制造谣言,挑起事端。和“飞短流长”意思相近,都有恶意编造虚假信息的意思。
蜚短流长:同“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
5. 反义词:
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与“飞短流长”相反,是一种积极维护正义的行为。
息事宁人: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消除事端,使人们平安相处。和“飞短流长”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平息是非,一个是制造是非。
6. 例句:
她为人善良,却总是遭到一些人飞短流长的攻击。
我们不要轻信那些飞短流长的话,以免冤枉好人。
在这个小村子里,飞短流长的现象很严重,经常引起邻里矛盾。
有些人就喜欢飞短流长,破坏别人的名誉。
面对那些飞短流长,他选择保持沉默,相信清者自清。
办公室里飞短流长的传闻,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氛围。
娱乐圈里飞短流长的消息太多,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
不要参与飞短流长的活动,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她受不了那些飞短流长,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始作俑者,我们应该给予谴责。
1. 拼音:sān lìng wǔ shēn
2. 意思:多次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表达,说明。
3.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4. 近义词:
千叮万嘱:再三再四地嘱咐。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与“三令五申”意思相近,都强调多次告诫。
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和“三令五申”类似,突出告诫的恳切程度和多次性。
5. 反义词:
敷衍了事: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与“三令五申”相反,体现出对命令、告诫不重视的态度。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和“三令五申”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多次强调,一个是完全不理会。
6. 例句:
老师三令五申不许在教室里打闹,可还是有同学不听。
学校三令五申要注意食品安全,学生们应牢记。
公司三令五申禁止员工在工作时间玩手机。
交通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酒后驾车,保障交通安全。
教练三令五申比赛规则,以免运动员犯规。
领导三令五申要提高工作效率,大家要认真对待。
景区三令五申爱护环境,游客们应自觉遵守。
家长三令五申让孩子放学后直接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部队里三令五申纪律问题,战士们都严格遵守。
图书馆三令五申保持安静,读者们需要遵守这一规定。
1. 拼音:ruò bù jīn fēng
2. 意思: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禁:承受。
3. 出处: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乱波纷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4. 近义词:
娇弱无力:形容身体非常娇嫩、虚弱,没有力气。与“弱不禁风”都表示身体虚弱的状态。
弱不胜衣: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和“弱不禁风”意思相近,突出身体的柔弱程度。
5. 反义词:
身强力壮:形容身体强壮有力。与“弱不禁风”相反,体现出健康、强壮的体魄。
虎背熊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和“弱不禁风”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强壮,一个是娇弱。
6. 例句:
她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实际上意志坚强。
这位姑娘长得弱不禁风,让人忍不住想要保护她。
大病初愈的他显得弱不禁风,需要好好调养。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形象。
那朵小花在风中摇曳,弱不禁风的样子十分惹人怜爱。
他长期缺乏锻炼,身体弱不禁风,经常生病。
这位芭蕾舞演员身材纤细,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美感。
别小看他弱不禁风的样子,他的智慧可不容小觑。
她那弱不禁风的体态,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经过一番磨难,他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变得弱不禁风了。
1. 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
2. 意思:开始制作俑的人。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3.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4. 近义词: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和“始作俑者”意思相近,都用于指首先引发坏事的人。
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但在用于负面语境时,与“始作俑者”类似,指开创不好的先例的人。
5. 反义词:
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与“始作俑者”相反,体现积极的、稳定局面的形象。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和“始作俑者”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阻止坏事,一个是开启坏事。
6. 例句:
他是这场谣言风波的始作俑者,应该受到谴责。
那些破坏环境的始作俑者,终将自食恶果。
这个犯罪团伙的始作俑者已经被警方抓获。
始作俑者开启了这一不良风气,影响极其恶劣。
网络暴力的始作俑者往往躲在屏幕后,却不知自己的行为有多伤人。
她被认为是办公室八卦的始作俑者,大家都对她有些意见。
战争的始作俑者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死活。
抄袭之风的始作俑者严重破坏了学术氛围。
他是这次团队矛盾的始作俑者,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始作俑者的一个小举动,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1. 拼音:héng zhēng bào liǎn
2. 意思:指向人民强行征收苛捐杂税,进行残酷剥削。横:蛮横;征:征收;暴:残暴;敛:搜刮。
3. 出处: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国家财用皆出人民,如有不节而用之,必有横征暴敛以继之。”
4. 近义词:
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和“横征暴敛”意思相近,都体现对民众的经济剥削。
敲骨吸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榨极其残酷。与“横征暴敛”类似,强调对百姓的残酷搜刮。
5. 反义词:
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与“横征暴敛”相反,体现统治者对百姓的宽厚政策。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和“横征暴敛”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恢复发展,一个是残酷剥削。
6. 例句:
旧社会,地主和官府横征暴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这个昏庸的国王横征暴敛,最终导致民怨沸腾。
侵略者在占领区横征暴敛,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历史上那些横征暴敛的政权,大多都不得善终。
贪官污吏们横征暴敛,不顾百姓的死活。
该王朝后期,横征暴敛的现象越发严重,国家走向衰败。
封建时期,繁重的赋税和横征暴敛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使得经济陷入了混乱。
那些横征暴敛的官员,被人们深恶痛绝。
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和横征暴敛的行为,让商业发展受到阻碍。
1. 拼音:zú zhì duō móu
2. 意思: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3.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4. 近义词:
智谋过人:智慧和谋略超过一般人。与“足智多谋”意思相近,都强调智慧高、计谋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和“足智多谋”类似,突出在谋略方面的卓越。
5. 反义词:
愚昧无知: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与“足智多谋”相反,体现智慧的缺失。
束手无策: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和“足智多谋”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办法多,一个是没办法。
6. 例句: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将军足智多谋,多次以少胜多,击退敌军。
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公司遇到的难题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侦探们足智多谋,总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破案的线索。
在团队中,足智多谋的他常常提出新颖又有效的方案。
那个足智多谋的谋士,为君主出谋划策,稳定了国家局势。
足智多谋的他在谈判桌上总能占据上风,为己方争取最大利益。
这位科学家足智多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足智多谋,一次次从危险中逃脱。
足智多谋的班主任,巧妙地化解了班级里的各种矛盾。
1.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2. 意思: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3. 出处:《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4. 近义词:
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和“乌合之众”意思相近,都表示群体缺乏凝聚力和组织性。
蜂营蚁队:比喻乌合之众。强调群体如同蜜蜂和蚂蚁聚集在一起,没有秩序和有效组织。
5. 反义词:
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与“乌合之众”相反,体现出人员素质高、组织有序。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和“乌合之众”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团结一心,一个是杂乱无章。
6. 例句:
这些乌合之众,一遇到困难就各自逃命。
敌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不用太过担心。
那支抗议队伍看起来像是乌合之众,没有明确的诉求和组织架构。
不能让这些乌合之众扰乱社会秩序。
他们只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起义初期,队伍大多是乌合之众,经过训练后才逐渐有了战斗力。
面对有组织的敌军,这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击溃了。
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人就是乌合之众,缺乏团队精神。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乌合之众身上,他们很难成事。
那一群乌合之众在哄抢物资,场面十分混乱。
1. 拼音:háo wú yí yì
2. 意思: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3.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怎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呢?”
4. 近义词:
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和“毫无疑义”都表示对某事的肯定态度,确信无疑。
确凿不移:确实可靠,不容怀疑。强调事情的真实性和确定性,与“毫无疑义”意思相近。
5. 反义词:
满腹狐疑:一肚子的疑惑。形容疑虑很多,极不相信。与“毫无疑义”相反,体现出怀疑的态度。
将信将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和“毫无疑义”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完全肯定,一个是半信半疑。
6. 例句:
他的能力很强,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毫无疑义的科学事实。
他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大家都看在眼里,毫无疑义。
经过检验,产品质量合格,这是毫无疑义的。
她在这次比赛中获胜,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她准备得太充分了。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毫无疑义的道理。
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经过了多方论证,毫无疑义。
他是本次项目最合适的负责人,这毫无疑义。
证据确凿,他犯罪的事实是毫无疑义的。
努力学习会取得好成绩,这是毫无疑义的普遍规律。
1.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2. 意思:说话坦率,毫无顾忌。讳:避忌,隐讳。
3. 出处:《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4. 近义词:
直抒己见: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直言不讳”都有坦率表达的意思,强调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与“直言不讳”类似,突出表达的直接性。
5. 反义词:
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与“直言不讳”相反,体现出隐瞒、不透露的态度。
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和“直言不讳”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坦率,一个是含糊。
6. 例句:
他性格直爽,总是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会议上,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朋友之间应该直言不讳,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那些不良现象,毫不留情。
这位老专家直言不讳,对行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小明他的缺点,希望他能改正。
她在评价作品时,总是直言不讳,大家都很尊重她的意见。
面对领导的决策失误,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他直言不讳地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希望得到理解。
记者直言不讳地向发言人提问,希望得到真实的答案。
1. 拼音:rú léi guàn ěr
2. 意思: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3.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4. 近义词: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和“如雷贯耳”意思相近,都用于夸赞某人的知名度高。
声名显赫:形容名声盛大。与“如雷贯耳”类似,强调名声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5. 反义词:
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与“如雷贯耳”相反,体现出不被人知晓的状态。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和“如雷贯耳”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广为人知,一个是知道的人少。
6. 例句:
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位科学家在学术界如雷贯耳,他的成果影响深远。
那位著名演员的名字如雷贯耳,粉丝众多。
他在体育界如雷贯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这位企业家如雷贯耳,他的企业遍布全球。
书中这位大侠的名字如雷贯耳,江湖上无人不知。
那位画家的声誉如雷贯耳,作品价值连城。
这位音乐家如雷贯耳,他的音乐会一票难求。
他在商业界如雷贯耳,是很多创业者的榜样。
这位慈善家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善举深受人们赞誉。
1. 拼音:kōng tóu zhī piào
2. 意思: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3. 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4. 近义词:
一纸空文: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和“空头支票”意思相近,都表示没有实际价值的承诺。
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与“空头支票”类似,强调承诺无法兑现。
5. 反义词:
言出必行: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与“空头支票”相反,体现出信守承诺的态度。
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和“空头支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有信用的承诺,一个是无法兑现的承诺。
6. 例句:
他总是开空头支票,答应的事情从来没有做到过。
老板给员工画的那些大饼不过是空头支票。
政治家如果总是开空头支票,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
别再给我开空头支票了,我要的是实际行动。
他许下的承诺就像空头支票,毫无价值。
商家的这些优惠承诺可不能是空头支票,要切实履行。
有些公司为了吸引投资,会开空头支票来描绘美好的前景。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空头支票式的承诺,要看实际成果。
他的保证听起来就像空头支票,让人不敢相信。
没有实际计划支撑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无法让人信服。
1. 拼音:kōng tóu zhī piào
2. 意思: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3. 出处: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4. 近义词:
一纸空文: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和“空头支票”意思相近,都表示没有实际价值的承诺。
口惠而实不至: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与“空头支票”类似,强调承诺无法兑现。
5. 反义词:
言出必行: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与“空头支票”相反,体现出信守承诺的态度。
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和“空头支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有信用的承诺,一个是无法兑现的承诺。
6. 例句:
他总是开空头支票,答应的事情从来没有做到过。
老板给员工画的那些大饼不过是空头支票。
政治家如果总是开空头支票,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
别再给我开空头支票了,我要的是实际行动。
他许下的承诺就像空头支票,毫无价值。
商家的这些优惠承诺可不能是空头支票,要切实履行。
有些公司为了吸引投资,会开空头支票来描绘美好的前景。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空头支票式的承诺,要看实际成果。
他的保证听起来就像空头支票,让人不敢相信。
没有实际计划支撑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无法让人信服。
1.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
2. 意思: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按:止住。
3.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4. 近义词:
按甲不出:指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和“按兵不动”意思相近,都有军队停止行动的意思。
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与“按兵不动”类似,都包含等待时机再行动的意思。
5. 反义词:
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与“按兵不动”相反,体现全部出动、积极行动的状态。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和“按兵不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快速行动,一个是暂不行动。
6. 例句:
将军决定按兵不动,等待敌军露出破绽。
警方按兵不动,暗中观察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
我们先按兵不动,等对方先出牌,看看他们的策略。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衅,公司按兵不动,冷静分析应对策略。
部队按兵不动,是为了更好地隐蔽作战意图。
在没有明确指示之前,大家先按兵不动,避免不必要的混乱。
他按兵不动,想看看事情的发展趋势再做决定。
我们暂时按兵不动,等增援部队到达后再发起进攻。
市场情况不明朗,商家们大多按兵不动,谨慎观望。
这个项目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先按兵不动,等条件成熟再说。
1. 拼音:yīn yē fèi shí
2. 意思: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噎:食物塞住喉咙。
3.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4. 近义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和“因噎废食”意思相近,都体现出因为一次不好的经历而不敢再做某事的心理。
剖腹藏珠: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也有因小失大、因害怕失去而不敢做某事的意思,与“因噎废食”类似。
5. 反义词:
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与“因噎废食”相反,体现出面对挫折依然勇往直前的精神。
知难而进:迎着困难上。和“因噎废食”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遇到困难就放弃,一个是遇到困难继续前进。
6. 例句: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因噎废食,放弃学习。
他因为在投资中遭受了一点损失就因噎废食,不再涉足金融领域。
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次创业失败就再也不敢尝试了。
有些人因为在恋爱中受过伤就因噎废食,不敢再谈恋爱。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次实验失败就停止整个科研项目。
他因为一次演讲出了小差错就因噎废食,再也不愿意上台演讲了。
不能因为交通偶尔堵塞就因噎废食,不开车出门了。
她因为在比赛中摔倒了一次就因噎废食,不想再参加比赛了。
不能因为一次做饭失败就因噎废食,以后都不做饭了。
公司不能因为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就因噎废食,停止所有产品的研发。
1. 拼音:yǎn jí shǒu kuài
2. 意思: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疾:迅速。
3.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4. 近义词:
手疾眼快:动作迅速,眼光敏捷。与“眼疾手快”意思相同,只是词语顺序稍有不同,都强调反应快、动作快。
眼明手快:看得准,动作敏捷。和“眼疾手快”类似,突出眼睛敏锐和动作迅速两个方面。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虽然重点在心思和手艺,但也包含反应敏捷、动作灵活的意思,与“眼疾手快”有相通之处。
5. 反义词:
笨手笨脚:形容动作不灵活或手脚不灵巧。与“眼疾手快”相反,体现出动作迟缓、笨拙的状态。
反应迟钝:指人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慢。和“眼疾手快”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反应敏捷,一个是反应迟缓。
6. 例句:
眼疾手快的他,一下子就接住了快要掉落的杯子。
篮球比赛中,他眼疾手快地抢断了对方的球。
她眼疾手快,在文件落地之前就抓住了。
杂技演员眼疾手快,精准地接住了同伴抛来的道具。
小偷刚伸出手,就被眼疾手快的保安抓住了。
眼疾手快的护士迅速地接过医生递来的手术器械。
他眼疾手快,在硬币快要掉进下水道的时候把它捡了起来。
玩游戏的时候,他眼疾手快,总是能抢到先机。
妈妈眼疾手快,在孩子摔倒前扶住了他。
眼疾手快的消防员迅速抓住了从楼上掉落的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