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古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注释:
1. 屠:屠户。
2. 止:仅,只。
3. 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续,紧跟。
4. 惧:畏惧,害怕。
5. 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6. 从:跟从。
7.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8. 窘:处境困迫为难。
9. 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10. 顾:看,视。
11. 积薪:堆积柴草。
12. 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
13. 乃:副词,于是,就。
14. 弛:解除,卸下。
15. 眈眈(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凶狠注视的样子。相:偏指一方。
16. 少时:一会儿。
17. 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去,离开。
18. 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9. 久之:时间长了。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20. 瞑(míng):闭上眼睛。
21. 意暇(xiá)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22. 暴:突然。
23. 以:用。
24. 毙:杀死。
25. 方:副词,正。
26. 转:转身。
27. 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8. 意:意图。
29. 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隧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30. 尻(kāo):屁股。
31. 股:大腿。
32. 乃悟:才明白。
33. 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
34.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5. 黠(xiá):狡猾。
36. 顷刻:一会儿。
37.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计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8. 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
通假字:“止”通“只”,仅有,如“止有剩骨”。
一词多义:
1. 意:
神情,如“意暇甚”;
企图,如“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2. 敌:
攻击,如“恐前后受其敌”;
敌人,如“盖以诱敌”。
3. 前:
前面,如“恐前后受其敌”;
上前,如“狼不敢前”。
虚词的用法:
1. 之:
助词,“的”,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如“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以:
介词,“用”,如“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表目的,如“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词性活用:
1. 狼不敢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2.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进入。
5.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屠夫。
省略句:
1. 省略宾语:“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以骨投之”;“一狼仍从”,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2. 省略介词:“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3. 省略主语:“顾野有麦场”,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讲解:
内容分析:
遇狼:文章开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屠户开始因害怕而“投以骨”,但狼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骨头投尽后仍“并驱如故”。
御狼:屠户面临危急关头,发现田野中的麦场,于是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与狼形成对峙局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
杀狼: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去,另一只“犬坐于前”,看似悠闲,实则狡诈。屠户趁机“暴起”,杀死了这只狼。当他正要离开时,发现另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后面攻击他,屠户“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主题理解:这篇文章通过屠户与狼的斗争过程,展现了狼的贪婪、狡猾和凶残,同时也赞扬了屠户的勇敢和机智。作者以狼喻人,讽刺了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他们即使再狡猾,最终也会被识破和消灭。其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点明了主旨,表达了对恶势力的蔑视和嘲讽。
写作手法:
情节曲折: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屠户从遇狼时的恐惧,到御狼时的警惕,再到杀狼后的释然,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细节描写生动:如对狼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生动地表现出狼的狡猾;对屠户的动作描写“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则突出了屠户的果断和勇敢。
语言简洁:全文文字简练,却能将故事叙述得清晰完整,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语句,言简意赅地表现出狼的贪婪和屠户的困境。
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1640 年-1715 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是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自幼聪明好学,19 岁时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他屡试不第,直到 71 岁时才成为岁贡生。为了谋生,他曾在康熙九年做过江苏宝应县衙的幕僚,一年后辞职返回家乡。此后,他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私塾教书生涯。
蒲松龄一生的主要成就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聊斋志异》以神鬼怪异的故事为主题,描写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阴暗面和人性的丑陋之处。书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聊斋志异》外,他还著有《狼》《山市》等作品。
总的来说,蒲松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
字词解释:考试中经常会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如“止”“缀”“顾”“洞”“隧”等字词的意思,以及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等。
句子翻译:要求考生准确翻译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屠惧,投以骨”“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内容理解: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如狼的狡猾体现在哪些方面,屠户是如何应对狼的攻击等。
写作手法: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情节的曲折性、细节描写的作用、语言的简洁性等。
启示感悟:让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从屠户或狼的行为中得到的启示,或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蒲松龄《狼》的填空题及答案:
1. 《狼》的作者蒲松龄,字______,号______,世称______,是______代文学家。
答案: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
2. 《狼》这篇课文选自《______》,“聊斋”是作者的______名,“志”指______,“异”指______的事。
答案:聊斋志异;书房;记录(述);奇异
3. 文中“缀行甚远”的“缀”意思是______。
答案:连接、紧跟
4. “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
答案:跟从
5. “屠大窘”的“窘”意思是______。
答案:处境困迫,为难
6. “顾野有麦场”的“顾”意思是______。
答案:看,视
7. “苫蔽成丘”的“苫蔽”意思是______。
答案:覆盖、遮盖
8. “弛担持刀”的“弛”意思是______。
答案:解除,卸下
9. “目似瞑,意暇甚”的“瞑”意思是______,“暇”意思是______。
答案:闭上眼睛;从容,悠闲
10. “一狼洞其中”的“洞”这里作______词,意思是______。
答案:动;打洞
11.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隧”这里作______词,意思是______。
答案:动;从柴草堆中打洞
12. “乃悟前狼假寐”的“假寐”意思是______。
答案:假装睡觉
13. “止增笑耳”的“止”意思是______。
答案:仅,只
14. “其一犬坐于前”的“犬”这里作______词,意思是______。
答案:名;像狗似的
15. 屠户一开始对狼的态度是______,后来转变为______。
答案:害怕;勇敢反抗
16. 狼的特点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答案:贪婪;狡猾;凶残
17. 文中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8. 文中体现狼狡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9. 屠户最后能够战胜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勇敢;机智
20. 文章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点明文章主旨,对狼的狡猾进行嘲讽,同时赞扬屠户的勇敢和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