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荷叶·母亲》课文阅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写作背景:
冰心的创作受到了她的家庭环境、基督教教义以及泰戈尔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她“爱的哲学”的思想体系。《荷叶·母亲》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之一,创作于1922年,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人们的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冰心通过对荷叶护红莲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亲情的珍视,为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内容分析:
莲花的引入:文章开篇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红白两色的莲花在院子里开放,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作者提到八年未在院子里看莲花,但故乡园院里有许多红莲,这里的红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回忆往事:接着回忆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说园里开三蒂莲时大家庭中添了“我们”三个姊妹,应了花瑞。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将红莲与自己联系起来做了铺垫,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
雨中红莲:之后描写了一个雨天的场景,白莲凋谢,红莲在雨中被打得左右攲斜。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烦闷和不适意,既因为天气的阴沉和红莲的遭遇,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荷叶护红莲:当作者在母亲身边时,突然看到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一场景让作者的不宁的心绪散尽。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画面,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使她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
主题理解:
文章的主题是赞美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将荷叶比作母亲,将红莲比作自己,“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表达了在遇到困难时,母亲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只有母亲能够给自己提供无私的保护和安慰。
艺术特色:
借物喻人:这是文章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通过对荷叶和红莲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爱的主题,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细节描写:文中对莲花的描写细致入微,如“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情感真挚:冰心的文字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作者
冰心(1900年10月5日 - 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以下是对她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经历
1. 成长与教育背景
冰心出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家庭环境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她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接触到了西方文化。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开启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
冰心先后就读于贝满女中、燕京大学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留学经历
1923年,冰心赴美留学,在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留学期间,她远离家乡,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促使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如《寄小读者》等。这些作品以清新、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她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了她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热爱。
3. 回国后的创作与社会活动
1926年,冰心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她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以笔为武器,创作了许多反映战争苦难、鼓励民众抗战的作品,如《关于女人》等。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作品,如《小桔灯》等。她还担任了多个社会职务,如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为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作风格
1. 主题特色
爱的哲学:这是冰心作品的核心主题。她认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在她的作品中,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之爱是三个主要的元素。例如在《繁星·春水》中,她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通过简洁而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冰心的作品往往展现人性中的善良、纯真和美好。无论是描写儿童的天真无邪,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都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性观。如《小桔灯》中的小姑娘,虽然生活在艰难的环境中,但她的乐观、坚强和善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艺术风格
清新自然:冰心的文字简洁、清新,如同涓涓细流,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她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物,如《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对大海的描写:“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大海的活泼灵动。
情感细腻:她能够细腻地捕捉和表达人物的情感。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时,往往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使读者感同身受。如《荷叶·母亲》中,通过描写红莲在雨中得到荷叶的庇护,细腻地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三、主要作品
1. 诗集
《繁星》:收录了164首短诗,这些诗多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一闪的思想火花。诗的形式短小精悍,语言清新淡雅,充满了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歌颂。例如:“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春水》:与《繁星》风格相似,共182首诗。诗集中有许多对生命、对爱的思考,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2. 散文集
《寄小读者》: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之一。以通讯的形式,记录了她在海外留学期间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书中充满了对祖国、对母亲、对小朋友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文字优美动人,如“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爱的事情。”
《再寄小读者》:延续了《寄小读者》的风格,进一步与小读者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文学知识等。
3. 小说集
《超人》:其中的短篇小说《超人》描写了一个孤独、冷漠的青年何彬,在母爱的感化下逐渐恢复人性温暖的过程,体现了冰心“爱的哲学”在小说创作中的应用。
四、文学地位与影响
1. 国内影响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文学、女性文学等领域奠定了基础。许多作家受到她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的影响,她的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收录于各种文学教材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 国际影响
冰心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传播,使国外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女性作家的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她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冰心的人物关系
1. 家人:
丈夫:吴文藻。他与冰心是在一艘赴美留学的游船上相识,1929 年两人结婚。吴文藻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对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子女:冰心和吴文藻育有一男两女。
长子:吴平,原名为吴宗生,1931 年 2 月生于北京。曾在重庆南开中学、东京的美国高等中学就读,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进修,毕业后担任高级建筑师等职务,曾出版过《建筑装饰设计与构造图集》,现退休后做建筑技术顾问。
长女:吴冰,原名吴宗远,生于 193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在兰州大学工作,1972 年调回北京,长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1988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做访问学者,是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2012 年 3 月 30 日因病逝世。
次女:吴青,原叫吴宗黎,1937 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1984 年担任北京市海淀区的人大代表,后连续三届任北京市人大代表,丈夫陈恕是位翻译家。
2. 文学界友人:
矛盾:冰心参加过矛盾的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冰心受其“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影响,创作了许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作品。
巴金:1933 年,冰心因《文学季刊》组稿任务结识了文坛巨匠巴金。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两人在文学创作和交流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3. 有过嫌隙的人:
林徽因:林徽因与冰心是福建老乡,林徽因堂叔林觉民的旧居卖给了冰心祖父,两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同窗室友。原本关系不错,但后来冰心发表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被认为是影射林徽因,导致两人关系交恶。不过晚年的冰心曾公开称赞林徽因“文如其人”,似已放下过去的恩怨。
与冰心同一时代的名人
1. 庐隐:她与冰心、林徽因并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庐隐的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但带有自传性的悲剧色彩。她的作品风格与冰心不同,更多地展现了人生的苦难与无奈。例如她的小说集《海滨故人》,反映了当时知识女性在追求自由、爱情和理想过程中的挣扎。
2. 苏雪林:她是与冰心齐名的著名女作家,在当时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散文成就较高,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苏雪林曾对鲁迅的作品有过高度评价,但在鲁迅逝世后却态度大变,对鲁迅进行了长期的批判,这一行为也引起了文坛的争议。
3. 林徽因: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与冰心是福建老乡,两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同窗室友。林徽因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广为流传,她在文学和建筑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4. 巴金: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如《家》《春》《秋》《寒夜》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巴金与冰心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交流,两人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5.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与冰心同处于一个时代,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如《子夜》《林家铺子》等,对中国社会的剖析和描绘十分深刻。茅盾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7.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代表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徐志摩在当时的文坛非常活跃,与冰心等作家也有一定的交往。
8. 胡适: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倡导白话文写作。胡适的作品包括《尝试集》《胡适文存》等,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沈从文: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性之美,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
10.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
11. 杨绛: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她的作品风格平实淡雅,代表作有《我们仨》《干校六记》等。杨绛与钱钟书是夫妻,两人在中国文学界都有很高的声誉。
名人对冰心的评价
1. 巴金:巴金曾经说过,冰心是“一盏明灯,灯亮着,我不会孤独”。巴金与冰心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相互鼓励与支持,巴金对冰心的赞誉体现了他对冰心的尊敬以及冰心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2. 雷洁琼: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与冰心相识多年,她称冰心是自己“至爱的朋友”,还在《冰心,我的骄傲》一文中写道,冰心的故事是美的故事、爱的故事。雷洁琼认为冰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她的博大爱心融入七百多万字的作品中,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3.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他表示自己和全家都很尊敬冰心。臧克家读中学时就喜爱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诗文集,他认为冰心那对大海和母亲纯真的爱,以及清新的文笔深深地感染着自己。
4. 魏巍:著名作家魏巍在冰心去世时说“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存留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魏巍与冰心曾是“同事”关系,他对冰心的评价体现了对她的敬重和对其文学贡献的高度认可。
5. 叶圣陶:叶圣陶评价冰心的篇章既“柔细清丽”,也“苍劲朴茂”,这一评价准确地概括了冰心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对冰心的评价存在争议。比如鲁迅认为冰心的文字“脱离不掉封建遗风,太有小女儿扭捏作态,一味追求美感”;梁实秋批评《繁星》《春水》“终归不能登大雅之堂”,还说冰心是“冰冷到零度以下的女作家”;张爱玲曾表示“若将我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可是若将我与冰心、白薇等归为一类,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但这些观点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作家的文学理念和风格差异有关。总体而言,冰心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她对爱的宣扬与传递,得到了许多名人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