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总结
一、单元主题与内容概述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这些作品或描绘四季的自然风光,或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在领略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二、课文要点梳理
《春》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重点词语解释: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文中指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意思是春风吹拂着脸庞,并不觉得寒冷。
文本赏析: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依次展现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
中心思想: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主题:本文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春天的景物,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写作特色:
语言优美,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艳丽。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按照“盼春 - 绘春 - 赞春”的顺序展开,其中“绘春”部分又分别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重点词语解释: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贮蓄:存放,储藏。
文本赏析:
主要内容: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
中心思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主题: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独特的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情景交融。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例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既写出了矮松的形态,又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喜爱之情。
语言朴实,亲切自然。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自然。
《雨的四季》
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 年 10 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柔情而生机。
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沉思。
冬雨:自然而平静。
文本赏析:文章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写,表达了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主题:本文以“雨”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写作特色:
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雨作为描写对象,赋予雨以生命和情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雨在四季中的变化和特点,使文章立意新颖,富有创意。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的形态、声音和气息,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后树木的生机勃勃。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分类知识:了解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和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的区别,以及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知道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可分为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具体诗歌解析:
《观沧海》: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诗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千古名句,既写景又点明了时间的变化。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被誉为“秋思之祖”。
《观沧海》(曹操)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海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曹操胸怀天下、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
写作特色:
意境雄浑,气势磅礴。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壮志豪情融入到对大海景色的描写中,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主题: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写作特色:
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使者,带去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情感真挚动人。
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悠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王湾)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在描写江南美景的同时,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达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诗歌在语言形式上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写作特色:
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运用了众多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组成了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将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染力极强。
语言简洁,意蕴深远。全曲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语言简洁凝练,意蕴深远,被誉为“秋思之祖”。
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一)修辞手法
本单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我们要学会识别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二)描写方法
1. 景物描写
本单元的课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景物描写中,作者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时间顺序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
烘托气氛,如《春》中通过对春雨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抒发情感,作者常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如《济南的冬天》中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推动情节发展,在一些叙事性的文章中,景物描写还可以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 人物描写
虽然本单元以写景为主,但在一些课文中也涉及到了人物描写,如《春》中对迎春图中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三)诗歌赏析
1. 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本单元的古代诗歌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观沧海》中的“日月”“星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明月”,《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我们要理解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诗歌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赏析诗歌时,要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氛围。如《天净沙·秋思》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3. 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我们要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其中的用词之妙、修辞之美。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形容词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之后,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学习收获与启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还学习了许多写景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友情的珍视等情感,也让我们得到了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上的滋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美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用文字将这些美好记录下来。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古人那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珍惜友情,热爱生活,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收获颇丰,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大门,让我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和发现语文的魅力,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