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梅岭三章》原文、讲解、考点
《梅岭三章》原文: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
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译文:
1936 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 20 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不久,敌人的包围被粉碎了。
三首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第一首:现在要砍头了想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这次到阴间去召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阎王(这里的阎王指的是反动派)。
第二首: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第三首: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讲解:
创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毅因腿部负伤,奉命留下,与项英、贺昌、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组成中共苏区中央分局,项英任书记。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和陈毅率领留在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策应、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分散突围,辗转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1936 年冬天,陈毅在广东和江西交界的梅岭被敌人围困 20 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于是写下了这组带有绝笔性质的《梅岭三章》。
诗歌赏析:
整体结构:《梅岭三章》是一组“联章体”诗作,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每首独立成篇,三首又浑然一体。
第一首:以问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开篇,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给整个组诗奠定了一种苍凉悲壮的基调。“创业艰难百战多”回应首句,指出开创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经历艰难的革命斗争。“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招”和“斩”两个动词生动巧妙,反映出诗人的壮怀激烈和不屈的心志,表现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
第二首:前两句忆昔,回顾了自己从 1926 年投入革命到 1936 年这十年的战斗生涯,“烽烟”概括了十年革命斗争的艰辛和残酷。后两句言志,“此头须向国门悬”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示即使自己牺牲,死后也要看到敌人的灭亡。“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对革命者的叮嘱,体现了革命先烈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战友的期望。
第三首:展望革命事业,表达了诗人投身革命、四海为家的决心,“血雨腥风应有涯”表明诗人坚信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会有尽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用“取义成仁”的典故表达了献身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自由花”的意象喻指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社会美好图景的坚信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作者:
陈毅(1901 年 8 月 26 日 - 1972 年 1 月 6 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22 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考点:
对诗歌原文的背诵和默写,尤其是一些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如“旌旗”“阎罗”“烽烟”“取义成仁”等。
对诗歌中典故的理解和分析,如“此头须向国门悬”中伍子胥的典故,“取义成仁”的出处及含义等。
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的理解,如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等。
对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包括陈毅在南方游击战争中的经历等。
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如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0 道填空题及答案:
1.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
2. 《梅岭三章》是作者在(1936 年冬)创作的。
3. 陈毅在(梅山)被围,写下了《梅岭三章》。
4.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出自《梅岭三章》的第(一)首。
5.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中“阎罗”指的是(反动统治者)。
6. “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指的是(战争)。
7.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的典故出自(伍子胥)。
8.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了作者对(战友)的期望。
9. “投身革命即为家”体现了作者(以革命为家)的精神。
10. “血雨腥风应有涯”中“应有涯”的意思是(应当有尽头)。
11. “取义成仁今日事”中“取义成仁”最早出自(《论语》和《孟子》)。
12. 《梅岭三章》是一组(七言绝句)组成的“联章体”诗作。
13. 1936 年冬,陈毅在梅岭被围,(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14.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飞”字体现了(胜利的消息轻快、欢欣地传来)的情感。
15. 第一首诗奠定了《梅岭三章》的(苍凉悲壮)基调。
16. “人间遍种自由花”中“自由花”喻指(共产主义社会)。
17. 陈毅在南方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
18. 《梅岭三章》体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 “创业艰难百战多”体现了革命的(艰难困苦)。
20. “后死诸君多努力”中的“诸君”指的是(各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