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顶真

顶真,又叫顶针、蝉联、连珠,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

顶真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使句子承接紧密,流丽婉转: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

使文势充沛,语气贯通:像《愚公移山》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语气充沛,表现了愚公坚定的信心。

1.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解:以“好之者”承接“知之者”,又以“乐之者”承接“好之者”,层层递进,阐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2.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讲解:“地利”承接“天时”,“人和”承接“地利”,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3.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讲解:“归”字上承木兰从军作战,下启朝见天子的情节,使场景自然过渡。

4. 《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讲解:“卷”字顶真,使文句表达自由流畅,富有节奏。

5.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讲解:表现了木兰心切,也突出了火伴的惊奇,推动情节走向高潮。

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讲解:两个“去”字,写出了作者望着友人渐行渐远的惆怅。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讲解:连用两个“茅”字,写茅草因风而起及飘落之处,使上下句结构严密紧凑。

8. 《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讲解:“子”“孙”两字反复出现,语气充沛,表现了愚公的坚定信心。

9. 《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讲解:“林”与“山”字的连用,使前后自然段紧密衔接,语句流丽。

10. 《始得西山宴游记》: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讲解:连用四个顶真,写作者游西山前的宴游活动,使文势充沛,语气贯通。

11. 《寡人之于国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讲解:“养生丧死无憾”顶真,先概括百姓生活状态,再引出王道之始的观点。

12. 《离骚》:肇赐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讲解:以“名”字顶真,介绍自己名字的由来。

13.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讲解:通过顶真,表现了项羽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感伤。

14.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讲解:“远道”顶真,层层递进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15.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讲解:以“白云”“长随君”等顶真,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抒发了对友人的情感。

16. 《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讲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承接上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的“潇湘”又与前文“南极潇湘”相呼应,使文章内容连贯,气势磅礴。

17.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讲解:“琅琊也”的“琅琊”承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酿泉也”的“酿泉”承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也”的“醉翁亭”承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层层递进,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18.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讲解:“花之隐逸者也”的“隐逸者”承接“予谓菊”,“花之富贵者也”的“富贵者”承接“牡丹”,“花之君子者也”的“君子者”承接“莲”,通过顶真的手法,分别阐述了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19.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讲解:“沿溯阻绝”的“阻绝”承接“夏水襄陵”,“飞漱其间”的“其间”承接“悬泉瀑布”,“空谷传响”的“传响”承接“高猿长啸”,使文章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更加连贯。

20.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讲解:“天下独绝”的“独绝”承接“奇山异水”,“直视无碍”的“无碍”承接“游鱼细石”,“千百成峰”的“成峰”承接“争高直指”,通过顶真,展现了富春江的美景。

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