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1 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理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通过测量油酸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根据\(d=\frac{V}{S}\)可计算出分子直径。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6.02\times10^{23}mol^{-1}\),它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如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可通过\(m_{0}=\frac{M}{N_{A}}\)求出分子质量\(m_{0}\);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_{m}\),可通过\(V_{0}=\frac{V_{m}}{N_{A}}\)求出分子体积\(V_{0}\)(对于固体、液体可近似认为分子紧密排列,气体分子间距较大,不能用此方法求分子体积)。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如在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水味。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运动,而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导致的。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当\(r=r_{0}\)(\(r_{0}\)的数量级为\(10^{-10}m\))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当\(r\lt r_{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gt r_{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gt10r_{0}\)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做分子动能。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所以各个分子的动能也有大有小,而且在不断改变。在热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关心的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整体表现出来的热学性质,因而重要的不是系统中某个分子的动能大小,而是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即分子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也随之改变。当\(r=r_{0}\)时,分子势能最小;当\(r\gt r_{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r\lt r_{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对于理想气体,由于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不存在分子势能,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例如,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的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Q\)表示。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分子动理论和物体的内能是热学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热现象、热规律以及与热相关的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学习热力学定律等知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