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11 功和机械能:功率、动能、势能
功率
定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用\(P\)表示。
公式:\(P=\frac{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根据该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 = 1J/s\),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1kW = 10^{3}W\)。
例如,某机器的功率为\(500W\),表示该机器每秒做功\(500J\);而如果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是\(100kW\),则表示其每秒做功\(10^{5}J\)。
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功率常用来描述各种机械或用电器的性能。
例如,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越大,其动力性能通常越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功,使汽车加速更快、爬坡更有力等;又如,电灯泡上标有额定功率,它表示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功率越大的灯泡通常越亮,因为它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更多,转化为光能也更多。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是基于功和时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以下是具体的推导过程:
功的定义
功是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 = 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速度的定义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v=\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由此可变形得到\(s = vt\)。
将\(s = vt\)代入功的计算公式
把\(s = vt\)代入\(W = Fs\)中,可得\(W = Fvt\)。
功率的定义及公式推导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即\(P=\frac{W}{t}\),将\(W = Fvt\)代入该式,可得\(P=\frac{Fvt}{t}=Fv\)。
对功率公式的理解
\(P=\frac{W}{t}\):这个公式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比值越大,说明做功越快,功率也就越大。例如,甲在\(5s\)内做了\(20J\)的功,乙在\(10s\)内做了\(30J\)的功,根据公式可算出甲的功率\(P_{甲}=\frac{20J}{5s}=4W\),乙的功率\(P_{乙}=\frac{30J}{10s}=3W\),所以甲做功比乙快,即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P = Fv\):此公式表明功率与力和速度有关。当力\(F\)一定时,速度\(v\)越大,功率\(P\)越大;当速度\(v\)一定时,力\(F\)越大,功率\(P\)也越大。比如,一辆汽车以相同的牵引力行驶,速度越大时,其发动机的功率就越大,因为单位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更远,做的功也就更多。同样,当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时,牵引力越大,发动机需要输出的功率也就越大,以保证汽车能够克服更大的阻力做功。
综上所述,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及\(P = Fv\)是通过功、力、距离、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做功的快慢程度,在解决各种与做功和能量相关的物理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用\(E_{k}\)表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飞行的子弹、奔跑的运动员、流动的水等都具有动能。
影响因素: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例如,一辆速度较快的小汽车比一辆速度较慢的大卡车具有更大的动能,因为小汽车速度大;而同样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比小汽车具有更大的动能,因为大卡车质量大。其定量关系为\(E_{k}=\frac{1}{2}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但此公式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定量计算,只需理解其定性关系即可。
实例分析:在一些实际现象中可以看到动能的影响。如在交通事故中,超速行驶的汽车由于具有较大的动能,在发生碰撞时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又如,运动员在跳远时,助跑可以增加起跳时的速度,从而使自己具有更大的动能,跳得更远。
势能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用\(E_{p}\)表示。例如,被举高的杠铃、山上的石头等都具有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的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例如,同一座山上的大石头比小石头具有更大的重力势能,因为大石头质量大;而在不同高度的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位置越高的物体具有更大的重力势能。其定量关系为\(E_{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此公式在初中阶段同样不要求定量计算,只需理解其定性关系。
实例分析:在建筑工地上,高处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一旦掉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又如,水电站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进而转化为电能来发电的,水库中的水位越高,水的重力势能越大,能够转化的电能也就越多。
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例如,被拉长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等都具有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例如,拉弓时,弓被拉得越满,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箭射出时的速度也就越大。
实例分析:许多机械装置中都利用了弹性势能,如玩具手枪中的弹簧,在压缩弹簧时储存弹性势能,当扣动扳机时,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将子弹射出;又如,撑杆跳高运动员使用的撑杆,在起跳时撑杆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然后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帮助运动员越过横杆。
功率、动能、势能是功和机械能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对物体能量和做功能力的描述,对于理解各种机械运动和能量转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物理现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